-
道格拉斯·伦敦:大国竞争时代,美国外交应靠说服而非胁迫
代表国家实力的工具,如今正被技术、科学、气候、卫生、信息传递与情报所重新定义。按照混合战争理论,今天的战场空间,包括了从经贸杠杆、网络战、水军渗透,到横跨陆地、海洋、太空与信息场的多域冲突。
在乌克兰,美国将情报转化为国家实力的工具,暴露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真实意图,并招揽国际社会的支持。然而对我这种有过第一手经历的人来说,美国的国家安全政策,通常被简化为对“挥舞大棒”的依赖,让“大棒”来解决一切问题。
通过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这一努力相对来说是有效的,算是美国主导国际合作的一个正面案例,但这更多是例外,而非常态。在其它地方,美国依然倾向于过度依赖军事实力,要么先发制人,要么回应式地处理其国家安全关切。同样,在一些国家看来,华盛顿主要靠胁迫来换取他们支持美国。有时候,似乎美国唯一能够提供的“胡萝卜”,就是它承诺“不挥舞大棒”。
美国面临的国家安全挑战,归根结底是一个衰败的环境。比如贫穷与贫富差距,被对手与敌国所利用,制造针对美国的不满情绪。不管是海外,还是美国国内的极端主义者,都利用这种情绪煽动恐慌、招募支持者、撕裂社会。独裁国家的领导人与其他不检点的政客也差不多,通过营造受害者形象,煽动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来召集支持者,为要求他们做出牺牲、承担风险提供正当性,并将他们眼中的敌人非人化,这样自然能更方便地行使暴力。
说服,而非胁迫
以上所说一切,不代表鼓吹乌托邦主义。一支可靠、占尽优势,还能在短时间内全球部署的军队,依然必须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军事实力也能为其它软实力工具提供信誉保证。然而,本文呼吁美国利用更广泛的政策工具,通过说服,而非消灭或胁迫的方式实现目标。华盛顿应该尽最大努力,组建尽可能稳固的同盟,更有效地利用科研成果,小额借贷,医疗保障、教育以及其它领域的类似激励手段,向对手和盟友开展说服并施加影响。
2004年发布的“9·11”事件调查委员会报告,虽然聚焦于解释恐袭如何发生,却也为当今的大国竞争时代提供了重要的教训。报告强调,有必要认识到,未来的战场不会仅限于军事层面,而是会扩展到“围绕观念与思想主张的斗争”。社交媒体,互联网,以及时刻翻新的新闻媒体矩阵,不仅令美国的对手用来推动其虚假叙事,还能跟踪乃至骚扰他们的敌人。
这份报告也反思了美国过去使用软实力的实践,建议:“正如冷战时期那样,今天美国需要更广泛、坚定地捍卫其价值观。”然而自报告发布以来,围绕这个目标,美国基本是失败了。俄罗斯与中国正向其国内外听众解释,大国竞争实际上是关乎不同文明、价值观与思想主张的斗争,每一个国家都在积极行动,寻求地区主导权。从这个层面来说,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与中国的竞争威胁,可被视作冷战的一种全新迭代。
美国制裁下的古巴
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承诺,“通过积极主张,推进每一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促进繁荣”,还要“支持普世人权,美国要与其他国家追求自由与尊严的群体站在一起”。然而,美国针对古巴、伊朗等国施加制裁,对当地民众造成的伤害,远高于美国声称“帮助民众”的目标。
如果采用软实力工具将更直接,那便是帮助全世界的普通民众。这反而有助于美国削弱对手国家,并在当地民众中获得更多影响力。本月早些时候,拜登政府在美非峰会上承诺,未来3年向非洲投资550亿美元。这令人鼓舞,也体现出华盛顿越来越重视软实力工具在其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价值。
但魔鬼总是藏在细节里。有些非洲国家领导人暗示,美国的承诺仅仅是对中国的迟缓回应,因为中国已经在非洲大陆扩张其经济影响力与投资,规模之大,令美国轻易无法赶上。
“9·11”委员会的报告向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实际建议,比如有必要提出全面的反恐战略,包括“鼓励地区发展、社会开放的经济政策,为民众提供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子女未来更有希望的机会”。换句话说,报告提倡一种混合了软实力与硬实力的政策组合。
培养善意
反恐战争带来的教训,已经超越大国竞争的领域。并非所有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影响因素,都在美国决策者的掌控中。自然灾害与公共卫生威胁,依然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并制造不稳定。
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外交胁迫,都不能提供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对于许多国际性威胁,美国有实力寻求长期的、变革性的解决方案。但由于担忧局势紧迫,美国往往选择动武和外交施压。追求持久性解决方案,也并非毫无代价。比如,政治收买注定很难被国内舆论接受。在美国民众看来,花出去的金钱和资源本可以投资国内,尤其是美国面临两极分化的政治气候,这种方案尤其难以实施。
冷战早期,美国领导人提到“美国例外论”时,总能得到广泛的理解甚至尊重。但自从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自我中心论”愈发膨胀到不可收拾。美国在冷战时期建立了卓有成效的软实力项目、机构,如今都严重缩水。
美国为了在盟国建立好感,通过教育合作倡议、文化交流,以及其它形式开展的公共外交,回报率极高,尤其是相比耗资千百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而言。更重要的是,通过软实力手段培养的善意,能够持续好几十年。但在全世界的许多地方,如今对美国的善意越来越稀缺,甚至完全被对美国的不满所压倒。这就是为什么恐怖主义活动与大国竞争的对手,总是能够轻易地形成和壮大。
(本文于12月20日刊登在美国“外交事务”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俄副总理:俄有意恢复“亚马尔-欧洲”管道对欧供气
2022-12-26 22:45 俄罗斯之声 -
机场发现爆炸物,巴西准司法部长:“恐怖分子”威胁卢拉就职
2022-12-26 20:39 拉美左翼 -
收购《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建媒体帝国?彭博回应
2022-12-26 19:50 -
普拉昌达第三次担任尼泊尔总理
2022-12-26 19:30 中国外交 -
朝鲜无人机飞近首尔上空,韩一战机拦截时坠机
2022-12-26 17:41 三八线之南 -
阿根廷媒体这一招,夺笋呐!
2022-12-26 16:54 -
中方:对所罗门群岛驻华大使傅桂因病逝世表示哀悼
2022-12-26 16:35 -
王毅是否有计划访韩?外交部回应
2022-12-26 16:00 中国外交 -
俄战略轰炸机部队基地遭乌军袭击,三名俄军死亡
2022-12-26 15:42 -
土耳其防长:俄土正在谈判
2022-12-26 15:40 -
中国用美人计对韩渗透?我驻韩使馆驳斥
2022-12-26 15:23 中国外交 -
梅德韦杰夫:俄罗斯将全力阻止三战和核灾难
2022-12-26 12:25 乌克兰之殇 -
俄专家警告:2023年俄美或将处于直接军事冲突边缘
2022-12-26 12:21 俄罗斯之声 -
日本将于明年2月把大熊猫“香香”归还中国
2022-12-26 12:00 观察动物 -
平安夜,又一批移民被放在了哈里斯的家门口…
2022-12-26 11:40 -
美大使馆提醒:伊斯兰堡或发生针对美国人的袭击
2022-12-26 11:35 -
以色列再次停飞F-35战斗机
2022-12-26 09:56 -
尼共(毛)主席普拉昌达出任尼泊尔新总理
2022-12-25 23:35 -
“我们当然会摧毁它,100%!”
2022-12-25 21:56 俄罗斯之声 -
普京收到的对乌行动信息“强调成功,淡化失败”?克宫回应
2022-12-25 19:47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4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1“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81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3最新闻 Hot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