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一凡:稳定不是什么都不做,要辩证看待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观察者网:现在有一种论调把改革和增长对立起来,不断调低未来10年的经济增速(有观点认为可能在3%左右),扰乱了社会预期,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也进行了定调纠偏,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您如何看待这种论调?
丁一凡:这种论调认为中国经济没有增长动力,是一种简单化机械化的思考方式,中国经济增长还有很多的潜力。
我们的共同富裕会给消费市场释放增长潜力。新型城镇化还在进行中,城市群(city cluster)建设,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湾区这些城市聚集效应都会对经济产生推动。还有技术创新在任何时期都是经济增长最好的助推。
经济增长变量无非是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领域里,中国有很大的空间。技术创新可以发生在各个方面,公众对于技术创新的理解认为会在半导体、芯片领域,但在能源转型方面,中国领先于全球,新能源车、光伏都是技术创新,都是下一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投资就有增长,这些新技术都能发挥出效应来。
除了技术创新以外,中国投资和吸引外资都是比较强势的,外国资本看好中国市场。最近美国驻华商会和欧洲驻华商会做了调查,大部分在中国的企业未来都要增加投资,美国过去想要与中国脱钩也完全失败了。
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戴琪说,美国要从与中国“脱钩”转到与中国“再挂钩”,这都证明美国想拉着欧洲搞小圈子是违反市场规律和市场趋势的,市场希望跟中国更紧密地联系,只有这样资本的收益才更好、更稳定。
现在有分析,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的增长基本上陷入了停滞,唯一增长的是中国和美国,但显然中国的经济质量比美国好得多,否则美国不会变成现在这样。
美国经济增长不平衡,而且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金融资产的扩张,美国的制造业、就业数据与2008年危机之前差不多,能源消费也没有太大增长。
我们知道经济增长跟能源消耗是相关的,中国这些年的能源消耗增长跟经济增长是成比例的,而且我们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比,也就是说提高我们的能源消耗效率,降低制造业的能源强度。能源强度就是消耗多少能源产生多少制造业GDP,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我们的能源强度下降了20%,“十三五”期间也下降了15%,这都得益于能源效率的很大提高。
能源强度有了这么大的进步,中国的能源消耗还是在增长,实际表明经济是在不断增长。
美国这十年多期间,没有很大的能源技术进步,而且由于政治换届,他们甚至把传统能源增长当作最主要的动力,特别是共和党的利益集团。即使如此,美国的能源消耗也没有太多增长,可见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金融泡沫增长。
拜登民调支持率一再下跌,多数受访者忧美国经济不乐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这个角度讲,全球经济停滞,只有中国还在坚持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来自于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结果也有目共睹,我们的高铁、飞机、5G基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出行习惯,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水平,而这些中国经济进步被很多人低估忽视了,或者是有意地忽视了。
观察者网:之前采访您时,您谈到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出现短暂波动,第四季度会缓解。现在有观点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速也会达到8%,您预判明年的经济状况会如何?
丁一凡: 我估计今年8%应该有可能,但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不是特别重要。
我认为明年经济增长会放慢,因为这两年疫情的变化,全球经济比较低迷,我们成功防控疫情使得中国制造一枝独秀,对中国经济增长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022年的疫情形势乐观估计应该比今年有所好转,虽然奥密克戎传染性很高,但致死率似乎在下降,损害性在下降,所以新冠疫情未来有可能会变成一种新型流感。
这样的话,经济有望缓慢复苏,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问题可能会逐步缓解,中国制造的需求可能会下降,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也会随之下降。
那2022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还是得靠自己,我们提出的“六稳”“六保”都跟这些判断有关系。
2022年如果疫情全面遏制住了,我觉得中国也会有一些好的消息。我们对疫情的管制可能也会松一点,这对中国经济复苏也会是一个刺激。
在疫情期间的这两年,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受到很大的抑制,包括旅游业、餐饮业等,这些活动在疫情遏制后会逐渐恢复起来,不断促进经济发展。
明年,通胀对中国经济也是一个很大的隐患,这些发达国家从2008年释放了大量流动性,疫情中间又采取了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美联储在2020年无限宽松,结果使得美国股市三度熔断,而且这都没有制止市场的恐慌。
后来,美联储使用了无限量化,只要市场恐慌我就买入债券,给市场提供无限的流动性,确实是制止了市场恐慌,但也给市场通货膨胀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现在全世界这种过分的流动性,让西方国家进退两难,本该收紧流动性来应对通货膨胀,但之前积累的金融泡沫可能会引发全球新一轮的危机,所以他们现在也只能犹豫观望。
明年是非常危险的一年,通货膨胀有可能会继续上涨,欧美央行不敢采取措施,但是滞胀拖得越长、经济不能恢复,就会演化成一种全球性的金融危险,如果他们改变货币政策,开始回收货币,金融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现在谁也不知道,也有可能再次发生比2008年更严重的金融危机。
2022年是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的一年,这也就是我们的中央经济会议要强调“维稳”,疫情已经对现阶段经济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而疫情造成的金融泡沫和两难选择也只会比2008年更严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无锡市场监管部门对星巴克全面开展核查处置工作
2021-12-13 22:32 观网财经-消费 -
8家企业年内发生89起事故,小马智行退出加州全无人驾驶车辆测试
2021-12-13 21:43 观网财经-汽车 -
证监会核发中国移动IPO批文
2021-12-13 21:09 观网财经-金融 -
明月镜片也面临技术卡脖子?
2021-12-13 20:40 观网财经-消费 -
互联网入冬,腾讯3.51亿投向玻尿酸巨头
2021-12-13 17:45 观网财经-健康 -
黑龙江农机国补资金超支20多亿,谁在“骗补”?
2021-12-13 12:15 聚焦三农 -
“双十二”当天,雪梨淘宝店铺被封
2021-12-13 10:31 观网财经-消费 -
“这是反华俱乐部?”
2021-12-13 09:40 -
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已下达,最大额度为2.19万亿
2021-12-13 09:36 地方债 -
“牙科市场民营占比很大,若他们不愿加入集采,会减弱议价能力”
2021-12-13 08:48 观网财经-消费 -
文峰道歉:官微官网整改,10个工作日内对接预付卡备案
2021-12-13 07:52 观网财经-消费 -
有人2740万买一块虚拟土地,“元宇宙”是风口还是虎口?
2021-12-13 07:1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紫光集团战略重组落地,阿里为何最后时刻出局?
2021-12-12 22:51 观网财经-科创 -
CNN:人民币今年“跑赢”美元
2021-12-12 20:35 中美关系 -
升级制裁中芯国际?美国“内讧”
2021-12-12 11:47 观网财经-海外 -
商汤被美国列入“军工复合体企业清单”,如何反击?
2021-12-11 21:10 观网财经-科创 -
2022楼市定调,明年适合买房吗?
2021-12-11 20:04 观网财经-房产 -
樊纲:解决卡脖子难题,我们要做好哪些工作?
2021-12-11 16:22 观网财经-科创 -
美国CPI涨幅飙至39年来最高
2021-12-11 15:01 观网财经-宏观 -
112个世贸组织成员就投资便利化谈判发布联合声明
2021-12-11 13:41 观网财经-海外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