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海清:打赢2024经济硬仗,有这六条硬道理
【文/ 邓海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与中央政治局会议仅相隔一个周末。与往年相比,此次会议时间明显提前,表明中央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高度重视、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部署和规划。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10月30日至31日召开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对明年经济金融工作做出了战略性的部署和安排,构成一个完整的拼图,需结合起来分析,才能解析出一个完整的图景。
第一条“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才是打破“老二魔咒”和“中等收入停滞”的他山之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起到了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在此之前,对于如何提振经济,外界有“发钱促消费”、“通胀救经济”等各种讨论。尽管存在种种杂音,此次会议仍然明确了中国经济仍然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此前“发展是硬道理”的表述更加侧重于量的增长,强调“做大蛋糕”;如今“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更加侧重于质的提升,强调“做强经济”。因此,会议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从质的角度看,二战后德国、日本先后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具有挑战美国成为全球经济“老大”的机会,但最后德日都失败了,其根源在于做大蛋糕后没能打破瓶颈,科技无法自立自强,在高新技术领域无法打破美国的垄断地位。突破技术瓶颈、引领科技革命才是从“第二”走向“第一”的唯一正途。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皇冠上的明珠”是人工智能及相关软硬件,而美国虽然不再与中国全面脱钩,但在高科技领域持续推动技术封锁、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是迎接科技革命的需要,是打破“老二魔咒”、赢得全球科技竞争的“华山天险一条路”。从建立适应科技创新的金融体制的角度,此次会议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从量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劳动力刘易斯拐点已过,以及全球化的退潮,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与高速增长时期已出现下降,这是需要承认的现实。而近两年来美国、印度等经济体由于通货膨胀高企、汇率升值等原因,以名义美元计价的GDP增速很高,学术界和市场上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也应搞强刺激,提高经济增速。此次会议强调发展的“高质量”,保持“量的合理增长”,无疑否定了这种倾向,而是事实求是,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中国资源禀赋的现实。
第二条“硬道理”:做好自己的事才是应对明年“半个地球”大选国际政治不确定性风险的王道
会议提出,近年来,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而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从“老的三个统筹”到“新的三个统筹”,可以看出国内因素的重要性上升。会议表示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仍在持续,占全球GDP比重一半的国家将在未来一年举行大选(包括美国总统大选),2024年全球地缘政治风险高企。对于中国而言,“打铁还需自身硬”,练好内功,做好自己的事是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的硬道理。
在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稳定进出口方面,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等具体举措。
从“三个统筹”的提法,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显著特征:
(1)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不再机械参考西方“需求经济学”那一套,而是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2)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像西方那样将人口由农村集中到城市、“消灭农村”,而是缩小城乡居民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不仅需要科技自立自强,还要体现“人民性”,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这也意味着未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更多地属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而不是房地产建设的概念。
(3)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意味着经济安全、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第三条“硬道理”:鼓励支持好民营经济再繁荣才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唯一正道”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在“广场协议”后汇率升值、出口受创,为了扩大内需、对冲出口下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无效基建,由于投资回报率极低,没有现金流和利润,最终造成沉重的政府债务。日本至今仍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政府负债率最高的。
2020年疫情以后,美国拜登政府采用直接给居民发钱的方式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带来数十年来的最高通胀和政府债务上限一再被突破。
在国内,面对有效需求不足,“发钱促消费”、“通胀救经济”等药方也引发各方关注,但都只是治标不治本,长期来看并不可取。基建投资在短期内可以成为托底经济的力量,但可持续性有限,而且根据日本的教训,还面临投资回报率下降和政府债务杠杆上升的问题。
从历史上看,中国历次抑通缩、扩消费都是依靠民营经济的兴旺。民营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和蓄水池。通过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可以扩大就业,从而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扩大有效需求。而且这种需求的扩大是良性的、可持续的。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才是促消费扩内需的治本之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本届政府需要完成两大使命:一是发展数字经济,赢得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革命;二是实现民营经济的再繁荣。当前从中央到部门层面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需要抓好落实,出台落地的配套政策细则,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和民营经济的活力。
- 原标题:2024年政策指南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蕴含“六大硬道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商务部:已批准符合石墨物项临时出口管制措施的若干申请
2023-12-14 20:23 观网财经-海外 -
激烈交锋!Temu在美向Shein提起新诉讼,双方回应
2023-12-14 17:33 观网财经-海外 -
东方甄选深陷内讧,高途能否接住“泼天富贵”?
2023-12-14 17:2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九问九答
2023-12-14 16:52 宏观经济 -
“下一代操作系统,我们必须迎头赶上”
2023-12-14 16:42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央定调2024年经济,“先立后破”释放什么信号?
2023-12-14 11:42 中国经济 -
全球首个5G费率判决案结果出炉
2023-12-14 10:16 5G -
破局中国经济,必须先破解经济放缓的真正原因
2023-12-14 07:55 中国经济 -
小米激烈回应余承东背后,中国折叠屏竞争开始白热化
2023-12-13 18:32 观网财经-科创 -
市值一天蒸发40亿,董宇辉成东方甄选“大利空”?
2023-12-13 18:2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细分领域国内第一的天富龙闯关IPO,毛利率持续下滑
2023-12-13 18:12 观网财经-金融 -
最科幻的一集:清华教授用AI写小说,斩获科幻奖
2023-12-13 15:04 观网财经-科创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较常住低17.5个百分点,弥补后会释放巨大需求”
2023-12-13 10:11 -
你有多久没去过商场了?年内全国超20家老牌百货宣布关门
2023-12-13 09:49 消费 -
中越双方宣布两党两国关系新定位
2023-12-12 22:04 中国外交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
2023-12-12 21:21 养老与社保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
2023-12-12 21:17 观网财经-宏观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年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2023-12-12 21:08 观网财经-宏观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2023-12-12 18:51 观网财经-宏观 -
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幂源科技IPO:营收滑坡,印度收入占比骤增
2023-12-12 18:44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耗资230亿美元挑战中国制造,仅四年就凉了…” 评论 150“中美博弈胜负取决于四点,中国都占优” 评论 88“伙计们,你们让自己卷入了一场战争” 评论 67加拿大农民怒了,“快向中国低头,别误了农时” 评论 164“特朗普和普京在房间里谈话,英国只能敲门” 评论 104最新闻 Hot
-
美媒惊呼:美国高校,这么快就跪了?!
-
“半场就开香槟的美国油气业,现在却直挠头”
-
为了造更多坦克,欧盟想找回“钢铁初心”
-
美国靠不住了,北约急得给“差生”加作业
-
“耗资230亿美元挑战中国制造,仅四年就凉了…”
-
“西方审批十年还没下来,中企都发货了,怎么比?”
-
“中美博弈胜负取决于四点,中国都占优”
-
黄仁勋罕见道歉:我错了,但…
-
德国1/3的火车永远晚点,“欧洲应该把钱花到更有用的地方”
-
美专家献计:抢在中国前头,逐个击破…
-
马斯克将听取对华开战简报?特朗普紧急辟谣
-
特朗普动手:欧洲、中国都比我们强
-
“不同寻常”,特朗普盯上了这里,为什么?
-
“全球航司的运营都被打乱了”
-
加拿大农民怒了,“快向中国低头,别误了农时”
-
鲁比奥口气超大:中国崛起若不按规矩来,美国不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