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铂鋆:轻症不住院,新版防疫方案变“松”了吗?
北京冬奥会期间,针对国外疫情严重的特殊情况,我国在冬奥闭环内允许一些按照当时的国内标准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的选手正常参赛。冬奥闭环管理通过核酸CT值来判断传染性。如果核酸CT值小于35,运动员停止参加比赛,隔离管理。如果核酸CT值大于35处于恢复期,不具有传染性,运动员可以继续参加比赛。
核酸检测CT值是指通过RT-PCR技术实时监测反应管中荧光经历多少循环数达到预定的阈值。通过加入荧光基团,使得核酸复制转录形成新的DNA链中含有荧光标记,就可以记录荧光数量判断病毒核酸浓度。病毒核酸浓度越高,荧光强度越高,循环阈值CT越小。
美国的新冠核酸阳性标准曾经是CT值小于40,跟中国一致。拜登接任美国总统之后,把核酸阳性的CT值调整至小于35,美国人“核酸阳性”的难度因此提高。但是美国体育组织——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确定运动员能否上场比赛的核酸阳性标准仍然是CT值小于40。德国的核酸阳性标准是CT值小于30,也就是说德国人新冠“核酸阳性”的阈值是美国的32倍。
北京冬奥证明闭环管理防控措施效果很好。新冠既没有从奥运村传到社会上,也没有在奥运村内发生传播扩散。此前,研究对象充足的海外学者研究表明,核酸CT值大于35,测出的核酸是康复病人的“死病毒”排出所至,没有传染性。
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说明
当然,核酸CT值的调整仍然需要今后在实践中检验。新冠病毒变异层不出穷,不同毒株有各自的特点,核酸CT值是否能衡量所有“品种”的新冠毒株的传染性强弱?CT值和患者接触其他人时候的毒力是否能否划等号?我们无法普及北京冬奥村每人每天一次核酸检测的医疗条件,如何确保病人康复后的居家健康管理效果?这些都是我们后续需要关注的问题。
环环相扣
《第九版》加入了新近获得国家药监局许可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手段。抗原检测相对核酸检测的准确率较低,但是操作快捷方便。可以下发试剂盒让病毒暴露高风险人群、确诊病人密接人员,通过自助检测试剂盒自行检测。居家康复人员可以利用自测试剂盒自助检测并反馈检测结果。《第九版》规范了抗原检测为阳性者应立即转入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复检,期间单人单间隔离,完善了两种检测方法在病例发现与报告环节的衔接。
3月15日、16日两天,国家药监局密集审查批准了12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其中售价最便宜的抗原试剂盒集采价格仅为9.8元,与8元一次的公立医院“十合一”新冠核酸混检价格相差无几。
但大规模核酸筛查的成本除了核酸检测费,还包括无数志愿者的协调组织及相应的物料供应保障。为居民广泛下发自测试剂盒进行自测,可以降低大规模筛查的成本。在近期新增病例较多的吉林省,已经开始向居民发放自测试剂盒。
今后,抗原检测试剂盒生产厂商还将进一步优化产品。通过为试剂盒植入芯片或是启用前后必须扫描二维码、上传检测结果等方式,确保使用者如实上报阳性结果。
那么,《第九版》是我国对战新冠肺炎疫情攻势的“软化”么?预示我们将逐步放弃“动态清零”的防控策略么?答案是否定的。
《第九版》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我们对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动员能力更加高效。
《第九版》甚至淡化了“无症状感染者”的概念。早在2年前,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一批学者为首的专家们就在推敲,“无症状感染者”应该细分为“潜伏期病人”、“轻症病人”、“康复期病人”三种概念。无症状感染者这一概念本身存在模糊空间。假如医务人员迫于某种压力失职,发热38度的核酸阳性病人的CT检查胶片上只要没有肺炎表现,也可以纳入“无症状感染者”。
《第九版》消除这种模糊,将病人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继续坚持分类管理、密切观察、减少重症、重症集中治疗的临床管理策略。这说明我们的防疫政策没有转向,而是更加精准、犀利。
坚持,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的坚持
过去两年来,中国的最大优势就是抗疫优势。现实一再告诉我们,人们可以顶着疫情生活,但不能顶着疫情生产。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你可以居家敲键盘、炒股票,但不能居家进行人员高度集中的流水线作业,何况制造业依赖的物流行业容易被疫情干扰。
马来西亚的车用芯片封装厂,工人们穿着隔离衣在无尘车间工作。去年由于工厂爆发疫情、多位工人病故,导致工厂关闭,冲击了全球供应链,影响了全球汽车产量。如果我国也像有些国家那样疫情频繁暴发,等待我们的必然是实体经济大面积倒闭与工人失业。
一些人试图证明我们的抗疫策略阻碍经济发展,尤其是破坏生活消费类服务。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规模达世界第一,但这一年中国电影票房也仅恢复到2019年的7成。第二名——美国的电影票房规模,是2019年的3成,说好的“美式抗疫”是人民追求自由与正常生活方式的选择呢?连电影都不敢看!假如中国没有控制住疫情,这些人的双重标准估计又会灵活的切换到另一模式。
新冠病毒作为一种RNA病毒,基因变异和重组层出不穷。目前,人类对新冠的认知还很幼稚。在我们没有特效药之前,相对新冠层出不穷的变异和展现出的新危害,我们永远不知道任由新冠泛滥及变异,会抽中一个什么样的“新冠盲盒”。高致死率的变异会让我们之前一切努力前功尽弃。要是大家都“应感尽感”了,样本量大了,然后发现新冠有个以前没发现的新危害,我们会骑虎难下。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医疗资源就像一床不够长的被子,盖了头就盖不住脚。
我国医疗资源普遍紧张,医院低冗余运转,余量极低。医院就像根弹簧,平常就绷得紧,遇到突发事件再绷一绷可能就会断了。过去1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增长了40%,但是我国人均医疗资源仍然较低。2003年“非典”,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没等到把洗衣房改建成隔离病房,就因为严重的院内感染整体隔离。2020年初,北京市北部某大型医院疫情初期在因疫情停业的体检中心开设感染科、接诊确诊病人;周边居民发现此事,集体打12345热线投诉,这个设在居民区的感染科才被叫停。
病人少,资源够用,一个城市的病人还没有动物园里的熊猫多,全社会有能力提供给病人超过熊猫的照料,全国一年半载没有死亡记录。病人稍稍一多,从志愿者人手、核酸检测能力、隔离观察设施、定点医院,全线暴雷。甚至有的基层因为找不到防疫物资的货源,跑到大城市的医院询问能否串货,约等于去澡堂买拖鞋,去修车摊买钉子。不管你“废都”、“魔都”、“帝都”,全员核检的时候健康码、健康云、健康宝都可能不好使,当然有的地方健康码不好使的时间太久了。病人再多一些,就不能保证大家在过去两年来已经习以为常的低死亡率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坚持疫情“动态清零”。
我们没有经历过别的国家历时两年的“应感尽感”。我们的脆弱人群一直以来被国家保护的很好,没有遭遇一些国家的“应死尽死”劫难。放弃现行疫情防控措施“补课”,代价必然惨重。我们必须排除干扰,坚持动态清零,直到药物等治疗手段的进步让我们和医疗资源足够应付疫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网传泉州即将“封城”,官方回应
2022-03-18 07:17 抗疫进行时 -
因小区封闭癌症患者治疗难,“上海发布”发声
2022-03-18 07:12 抗疫进行时 -
习近平将应约于18日晚同拜登交换意见
2022-03-17 22:46 中美关系 -
山东烟台21人因传播“蓬莱疫情传播链”谣言被查获
2022-03-17 22:15 抗疫进行时 -
大连:主城区社会面核酸检测已完成214.5万人,均为阴性
2022-03-17 21:32 抗疫进行时 -
死鱼冒充活鱼、消毒流于形式,叮咚买菜被行政约谈并立案调查
2022-03-17 21:26 食品安全 -
“我要是受伤或者成了英烈,你们在场的一个都跑不了”
2022-03-17 19:49 -
习近平:坚持就是胜利,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
2022-03-17 19:33 抗疫进行时 -
水利部:今日我国已入汛,偏早15天
2022-03-17 18:59 -
因防疫履职不力,长春市、吉林市16名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被处分
2022-03-17 18:23 抗疫进行时 -
吉林全省将挖掘闲置楼盘等用于集中隔离
2022-03-17 17:32 抗疫进行时 -
网信办:有MCN机构操纵账号联动发布错误价值导向信息,干扰试听
2022-03-17 17:26 -
国家网信办:将建立谣言溯源机制
2022-03-17 17:06 网络谣言 -
国际法院要求俄停止在乌军事行动,外交部表态
2022-03-17 16:42 中国外交 -
台湾现“乌克兰军官”诈骗:先打钱,战后赴台“长相厮守”
2022-03-17 16:35 台湾 -
网信办:全面整治劣迹艺人违规复出、被封账号违规转世
2022-03-17 16:18 -
“中国年轻人认为资产在国内更安全可控”
2022-03-17 16:16 -
商务部:中方将继续与俄乌开展正常经贸合作
2022-03-17 16:01 -
网信办:督促平台整改算法不合理应用带来的“算法歧视”等问题
2022-03-17 15:58 网络监督 -
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处置账号13.4亿个
2022-03-17 15:23
相关推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06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3“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45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