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铂鋆:“独立医学实验室”是怎么一回事
最后更新: 2022-01-13 09:34:56【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邓铂鋆】
疫情迁延至今,很多人都已经接受过核酸检测,可能也听说过“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独立医学实验室”这样的名称。今天,笔者想跟各位读者分享一下自己对此类机构的一些了解。
何为“独立医学实验室”
“独立医学实验室”(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以下简称ICL),主要承担医疗机构或其他与医学检验相关的企业或机构检验外包业务,又称“第三方检测机构”。这类机构,独立于医疗机构并承担医疗责任,主要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中心、疾病控制中心等机构提供医学诊断服务。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自开业的医生是执业医师的主流。独自开办诊所的医生显然没有实力自备一套医学检验实验室人马。于是,从上世纪20年代现代医学检验成为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始,这些国家的大型医院检验科及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就开始对外承接其他同行的检验业务。
ICL商业模式成功的核心是规模经济——即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获取成本优势、质量优势、技术优势,从而达到多方的共赢,减少医疗费用支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分工的进一步专业化,ICL的商业模式不断完善。
独立医学实验室产业链(资料图/渤海证券)
“独立医学实验室”落地我国
我国的现代医学发展史基本上就是人民卫生事业的发展史。上世纪末,我国的医学实验室多设置在公立医院及公立研究机构内。21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市场运作的国内独立医学实验室数量增加,但行业内没有相应的标准和监管法规。
此时,针对医疗行业发展严重不均衡的问题,卫生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ICL的发展。主管部门及学术界期望ICL为没有能力建设高水平化验室的基层医疗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减轻这类医疗机构打造医学检验队伍负担的资金压力。
2009年,卫生部印发《医学检验基本标准(试行)》,在医疗机构类别中增设“医学检验所”,确立了第三方医学检验的合法地位。我国首家独立医学检验机构同年在广州注册。
2015年6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意见》第十六条强调,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服务,加快发展检验检测等八项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创业服务。在政策的推动下,规范和促进ICL发展的各项法规逐步出台,卫生主管部门同时推进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报告互认,ICL市场走向繁荣。
2015年,我国ICL共有356家,市场规模约80亿元人民币。 截至2020年3月,国内在业ICL共有1570家,预期2021年全行业营收将接近300亿元。
“双刃剑”
ICL落地我国,恰逢我国医改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期。由于历史包袱,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服务价格无法涵盖成本,医疗机构纷纷在价格调整较为灵活的医疗服务及检查项目上做文章,以相关项目的盈利补贴医务人员劳动价格的亏损。
医学检验就是各医疗机构重要的“现金奶牛”。某一线城市大型公立医院检验科医生曾经向笔者坦言,该市把新冠核酸检测价格降至单采(一人一检测)58元、混采(五人合一管检测)18元、混采(十人合一管检测)13元之后,他所在科室的新冠核酸检测业务整体收支相抵,科室的业务成本猛增了三分之一——毛利润从七成降到了六成。(2021年12月,该市新冠核酸检测价格再次下调,单采35元,混采统一为8元。)
同时,医学检验是医疗行业的“平台经济”,哪个科室的病人都要化验。但这个专业又是个小圈子,“外行”的同事往往知之甚少,别的专业的医生会看化验单结果但是不知道做出一份检验报告的经济成本构成,比较封闭。这就给了“圈内”一些人通过器械和耗材的闭环体系谋取暴利但在账面上还能“哭穷”的机会。近年来,公立医院检验科成了腐败高发地段。
医学本身有其特殊性。作为消费者的病人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不知道自己来到医院应该“消费”哪些项目,决定权主要在医生手中。同时,医疗的容错率低,稍有疏忽就会对病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导致医方面临司法诉讼及医患冲突,对于医生来说永远是“小心无大错”。这就导致医方出于避险和其他目的,有意无意地劝导病人“多检测”,产生了更多的消费。
现代医学发展至今,高度依赖技术,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这种“避险求稳”的边际收益很低。打个比方,你在医院花一元钱可能办成一分事,但是花了十元钱办成的不是十分事,而是一分半,这还是乐观的情况。
在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就医病人面临的医学检验“全家桶”愈发膨胀。随着医改的深入,医保控费要求日益严格。于是医院管理层就面临这样一个难题:
在医院营利与医保控费相矛盾的大背景下,“入院系列”、“肿瘤系列”以及以肿瘤病理基因检测为代表的特检项目等医学检验项目“全家桶”随着医学进步不断扩容,而且“全家桶”里许多“新面孔”的医学意义众说纷纭;医保部门又严控费用增长,动辄把控费和“医德行风”的周期性整治运动相结合,当真“摘帽子”、“戴铐子”。
于是,有的公立医院索性“一刀切”,就保留“入院系列”充其量只能收取几百块钱的基本检验项目,其他检验项目全都推向市场。病人有需要,自费去“第三方”化验。甚至有的医院直接把医院的检验科也“推向市场”,利用公立医院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力量成立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
这导致公立医院的医学检验发展水平开始落后于专业检验机构。目前,全球医学界有5000余种医学检验项目,我国公立医院普遍仅能开展数百种,而知名ICL往往能开展两千种以上的医学检验项目。当然,检验项目不是越多越好,有些检验项目的医学意义及“性价比”仍有争议。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国家药监局:即日起停止生产、销售、使用莲必治注射液
2022-01-13 09:00 -
昨日新增本土124例:河南76例、天津41例
2022-01-13 08:5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佛山警方通报“司机神级倒车逃脱拦截”:嫌疑人已被抓获
2022-01-13 08:15 -
禹州公布74例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多人已接种加强针
2022-01-13 08:0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云南瑞丽昨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2022-01-13 07:4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大连1例阳性感染者新冠病毒与天津—河南安阳高度同源
2022-01-13 07:4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经济学人》抹黑香港立法会,李家超去信驳斥
2022-01-12 21:39 香港 -
嘴上挺台产疫苗却赴美打辉瑞的“顽固台独”,确诊
2022-01-12 20:59 台湾 -
与中国复交后,尼加拉瓜加入“一带一路”
2022-01-12 20:48 中国外交 -
拒发生活物资、核酸漏检,西安多人被问责
2022-01-12 20:1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西安回应“外来务工者与村民物资发放差异”
2022-01-12 19:5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林郑:23条立法不能再拖,争取任内推出讨论
2022-01-12 18:59 香港 -
防疫不力,安阳61家单位、11人被问责
2022-01-12 18:3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天津教育系统去年12月23日以来离津总数345295人
2022-01-12 18:2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不能甩锅内地客了”
2022-01-12 17:40 香港 -
天津两会推迟,大中小学即日起放寒假
2022-01-12 17:4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抵制“眯眯眼”就是中国人不自信?台名嘴来模糊焦点了
2022-01-12 17:31 台湾 -
广州:将为城市树木建档,原则上不允许砍伐
2022-01-12 17:28 -
天津已出现11起家庭聚集疫情,累计报告137例阳性
2022-01-12 17:2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结果于2022年5月实施
2022-01-12 16:58 医疗改革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
特朗普:我把自己P成了教皇
-
中国限制,稀土价格涨三倍
-
白宫宣布阅兵,正好是特朗普生日
-
耐克等美鞋企致信白宫:活不下去了,快豁免
-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
-
“145%关税是站不住脚的”,他们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
推迟谈判后,伊朗最新表态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