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卫·布莱特:废奴150周年,巴尔的摩如此庆祝
关键字: 巴尔的摩骚乱美国黑人骚乱美国内战奥巴马马丁·路德·金罗莎·帕克斯林肯《解放黑奴宣言》《我有一个梦想》以纯粹的人类损失来计,内战中北方与南方、黑人与白人的死亡人数织就了一幅厚重的柩衣,世世代代缠裹着美国社会与文化。在一份沿用了一个半世纪的官方统计表里,内战死亡人数大约是62万;而在近期一些惹人注目的研究报告上,内战中死去的战士可能有75万那么多,其中大部分是染疾而亡。大约有120万人负伤,包括3-4万来自北方的被截肢者(在南方并不能找出相应的数量),而直到19世纪晚期,这个幸存的群体还在生命线与贫困线上挣扎。并没有一个关于平民死亡人数的合理统计,也没有数据表明有多少黑人奴隶在争取解放时丢掉了性命。如今的研究显示,在当时投奔北方军队控制下的“违禁品营地”(观察者网注:内战时称那些从南方奴隶主手里逃脱的奴隶作战争违禁品,这些人住在北方军营地附近,为军队干活,并接受军队的资助和教育)的奴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死在了路途上。单单从军队的人均死亡数出发,如果内战发生在当今的美国,有着10倍于当时的人口基数,那么牺牲的将士人数就会是750万。大多数美国人会觉得这个数字难以置信,但19世纪60年代时,他们的先辈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形。每当美国人试图去了解什么是巨大的损失与痛苦时,比如说,世界大战,大萧条,9·11,他们就回溯到内战年代。
也有无数战士存活下来,他们在南方与北方组织起大型的退伍军人团体。尽管在公众眼里,退伍军人是爱国精神、传统价值和正直的化身,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样要承受战争疮疤带来的剧痛。有一些退伍军人医院和“退伍军人之家”这样的组织,却根本没有对外开放;同样的,现今众所周知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在当时也罕有人知。内战结束后,酗酒、失业、精神失常和自杀是退伍军人不得不承受的慢性折磨,直到近几年,这些问题才进入学者的视野。对许多幸存的老兵来说,内战的痛楚实实在在是“无止尽”的。
林肯与《解放黑奴宣言》
1865年到1877年是内战后的重建年代。林肯在战争结束前就制定了一个重建计划,其中提到了黑人选举权。因为极度忧惧战争会复发,林肯对南方诸州极尽宽容,这就引起了“激进分子”的强烈反对。这些党内外的“激进分子”对如何重建美国有着不同的构想,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认为应当给予黑人更多的政治权利。
重建年代同样留下了一笔血腥的遗产。1866年,孟菲斯市(观察者网注:在美国田纳西州)和新奥尔良市发生了对黑人的大屠杀,许多自由黑人聚居的社区被毁。反革命的浪潮渐渐高涨,尤其是在1868-1871年和1875-1877年这两个时期,恐怖组织三K党和其仿效者开始进行“复仇”。从本质上看,所有的暴力都源自对种族平等、权利、土地以及自由的不同看法。这些心怀愤恨的南方人对黑人和共和党人痛下毒手,因为他们输掉了战争,失去了“种族秩序”,感到自己受着政治上的迫害,——黑人实际上就成为了“替罪羊”。重建时期屠杀黑人的事例举不胜举,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南方的土地上,内战并未结束。
在无数美国诗人和历史学家笔下,内战是一个怀旧的主题,以某种感伤的笔触维系着家庭与民族的历史。但对美国的黑人群体来说,内战的意义在于公民权,在于自由,但在内战结束100年后,他们发现父辈的遗志并未完成。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提醒人们记住,内战有其沉重意义,内战尚未结束: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今天我们就站在他象征性的身影下——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这项重要法令的颁布,对于千百万灼烤于非正义残焰中的黑奴,犹如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恰似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黎明。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马丁·路德·金
又是50年过去,美国社会又起了许多变化:教育、法律、种族关系,等等。但美国社会实际上仍处于一种无休无尽的循环往复状态。巴拉克·奥巴马的当选似乎是一页新的篇章,但别忘了,美国社会中仍有那么一群重要人物,他们对这位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黑人总统心怀怨恨,也根本无法忍受一个黑人家庭住在白宫这一事实。
如同坐在浪尖,美国社会在许许多多问题上的态度随着潮涨潮落,变化无常。他们一时支持种族平等,支持黑人总统的当选,支持移民拥有合法权利,支持宗教宽容,支持人生而平等,支持生育自由,支持男女平等享有公民权……一时又全部推翻,似乎平等与自由从来不曾存在过。简而言之,时至今日,美国人还未能领会到内战的意义,未能知晓什么是真正的社会平等。
历史有时会放慢脚步,看起来似乎同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而当我们开始遗忘时,总会发生某些巨大的危机,迫使我们注目过往。——历史此时又加速前行,超出了人类的理解。你无法在某个事件发生之前,就从茫茫历史中寻出那个关键点,而要理解这段历史,耗费的也许不止是一代人的精力。死于犹太人大屠杀的伟大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观察者网注:布洛赫是法国年鉴学派的开创者之一,代表作《封建社会》)说,对历史的无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们对当代的误解;但如果对自己所处的时代一无所知,那么就算费劲心力去亲近历史,也是徒然。内战结束了,历史却仍在重演。对美国社会来说,“众人面前人人平等”,依旧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命题。
巴尔的摩的黑人抗议者
(原文载《大西洋月刊》,观察者网刘旭爽编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刘旭爽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88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