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梅狐狸:像《清平乐》那样还原宋代,对剧组来说究竟难不难?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春梅狐狸】
如今越来越多的古装剧“服化道”将还原历史列入了制作考量,并且也会在上映后的宣传营销侧重于此。虽然有部分观众认为这对于影视剧而言难免有本末倒置之嫌,但更多的观众是喜闻乐见的,并且和这些影视剧的宣发一起将这一因素塑造成为影视剧是否精良的衡量标准之一。
正在更新中的《清平乐》头顶着“正午出品”的光环,有许多人将它的剧照和古画拼在一起,纷纷大赞还原度颇高,但也有不少人挑刺其中一些造型夸张而古怪,比起以往探讨哪边说得更对,不如思考一个更有趣的问题吧——如何才能在荧幕上还原真实的古代?
还原宋代比清代更难么?
经过前些年清宫剧的“狂轰滥炸”,其他朝代背景的古装剧也逐渐进入观众的视野。前有颇受好评的《长安十二时辰》,后有“正午”接连拍了两部宋代题材的古装剧。那么问题来了:距离现代的时间远近,影响古装剧最终的还原效果么?
理论上是肯定有所影响的,因为历史资料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而散佚,出土文物的保存也受到了时间上的制约。但在实际操作里,几乎所有的古装剧远远达不到需要将文献实物资料“拼”到见底儿的份上,反而受剧本的影响更大一点。因为不管是什么古装剧,故事都是现代人写的,假如情节和角色不够接古人的“地气”,自然就找不到相应的直接资料来参考了。
时间的推移还会造成一些认知的偏差,要知道我们距离清代可比清代距离宋代要近多了,对于清朝人而言,宋朝也是一个久远的古代。比如《清平乐》里出现的几种腰带样式,清朝人就不一定见过。剧中朝臣经常扎着双层腰带,其实是一根非常非常长的腰带,绕身一圈半以上形成的错觉。
这种腰带的形制与如今的腰带十分相似,一头有带扣,就是长度惊人,系的时候就将多余的长度别在身侧或者身后。这种腰带明朝人可能还见过,到了清代可就被误解了。在清朝皇帝的行乐图里常见汉装打扮,其实是清朝人想象中的古人,服装上就画了这种腰带,只是把它画成颜色不同两条腰带,在一些清宫旧藏的戏服上甚至在衣服上钉了一条假的装饰腰带,然后穿戏服的时候再把另外一条套上,视觉上形成两条的样子。
(宋仁宗像)
(弘历岁朝行乐图)
(清宫旧藏光绪时期戏服)
再在腰带上挂上鱼袋,这样就能好评如潮。因为越是将以往古装剧没有表现过的细节呈现出来,宣传上就越令人印象深刻,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样赢得赞许。
(《清平乐》剧照)
《清平乐》中另外一款腰带有两个相对的带扣,它的组合形式是两条扣在一起,一条两头都是带扣,一条两头都是“尾巴”,对称好看又方便。明代的时候大量发展了这种腰带用于官员常服,就是我们平常所见戴乌纱、身上穿带补子的官服的那种形象。这时候它已经不再实用功能了,只是虚挂在腰上,那两个带扣就不用来调节了,而是在前面中间暗暗做一个插扣,直接套着穿。到了清朝和戏曲里,就更简单了,直接就是个呼啦圈的样式了。
虽然时间上是有远近的,但大多数事物都是有发展变化的过程,影视剧的复原要求并不高,只需要在视觉上的呈现,而不需要在结构上真正的构造,所以了解一些时代特征就可以了比如《清平乐》里的这些腰带,《长安十二时辰》里唐代的“蹀躞带”。这种还原也经不起较真,否则你就会发现宋仁宗的传世画像上的腰带其实是那种长腰带的变体,并且它看起来还要更长更细一点。
哪些资料可以用来参考?
虽然影视剧还原要求不高,只要找到对应的资料,最好是有具体形象的资料,比如画像陶俑,以现在的技术手段是很容易就在外观上仿造出来的。这个前提当然得是能找对资料,并且能用对资料,否则就很容易闹笑话。
还记得《大宋宫词》么?按照故事梗概,它相当于《清平乐》故事的前集。当剧组信心满满地将修图成古画风格的“萧太后”角色海报放出来的时候,稍微懂一些古代服饰常识的人都惊掉了下巴。因为剧组竟然使用了清代《升平署扮相谱》里萧太后的模样进行了“还原”,而稍有戏曲知识的人都知道,戏台上的服饰自有一套规则,其中异族角色是穿着旗装的,也就是清朝服饰,这岂不是穿越了么?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武守哲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
薛绍墓找到了,你还记得昆仑奴的梗吗?
2019-12-19 08:03 -
历朝历代都禁酒,想要畅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队罪行新史料首次公开
2019-12-13 20:55 国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台湾,“统左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019-12-11 07:16 台湾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
沈阳首次公布“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历史档案
2019-09-19 07:42 国家公祭日
相关推荐 -
“美国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挥霍,直到…” 评论 81“听到东方惊雷了吗?那是14亿中国人在笑话美国” 评论 202美国解除对华C919发动机出口禁令 评论 398这个前苏联国家正在外交大转向:愿深化对华关系不设限 评论 212最新闻 Hot
-
美方恢复出口,“不是恩赐也不是让步,是我们斗争来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协议这一条旨在孤立中国…”
-
“美国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挥霍,直到…”
-
“听到东方惊雷了吗?那是14亿中国人在笑话美国”
-
“以色列和俄罗斯正进行秘密会谈”
-
佩通坦基本盘还稳吗?泰国权力天平倾向何方
-
“不同于西方,中国正建设由技术驱动的福利模式”
-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被骗至缅甸的男模特已获救
-
“越南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惹恼中国”
-
最新民调:4成支持马斯克成立新政党
-
美伊下周在挪威谈?
-
“俄美有兴趣共同实施经济领域一些‘有前景的项目’,特别是能源”
-
人才引进被举报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围名单与此前一致?包头通报
-
特朗普威胁:周五,接关税吧
-
“欧洲领导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议”
-
“我签署时候,B-2、F-22将从头顶飞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