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枫| 库尔斯克之战:大磨叽vs大杀机
最后更新: 2024-08-20 08:02:42【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乌军在库尔斯克打了一场漂亮的偷袭战,在众目睽睽之下,俄军被打了一个冷不防。但是俄军反击打得很磨叽,这有两个原因:1、俄军没办法不磨叽,2、俄军不怕磨叽。
俄军没办法不磨叽的原因不复杂。直到8月6日乌军越过边境、攻入库尔斯克地区之前,俄罗斯最高军政当局根本不认为乌军有反攻库尔斯克的可能性。因此这一地区的俄军处于一个“三缺乏”的状态:缺乏战场建设,缺乏战争准备,缺乏战斗兵力。
乌克兰战争打了两年半了。在战争初期,部分俄军就从这里出击,攻入乌克兰,当然后来在“基辅大溃退”中撤回俄罗斯境内。之后在2022年夏秋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中,乌军也是掩杀到边境才戛然而止。今天,哈尔科夫反击战结束快两年后,库尔斯克边境的俄军依然处在“三缺乏”状态,这是不可原谅的。而现在乌军从这里反向攻入俄罗斯,实属“礼尚往来”。
可以说,俄军毫无防备是政治误判导致的军事错误,就和卫国战争初期西线红军面对闪击过来的德军毫无防备一样,锅不能完全由前线指挥官来背。
俄罗斯库尔斯克州,被摧毁的俄罗斯军用车辆停在郊区。视觉中国
现在,库尔斯克俄军在不利态势下行动迟缓,实属无奈。战备状态高、机动能力强的增援部队并未大批向这里汇聚,义务兵为主的二线部队在指挥、训练、装备、甚至部分地区兵力上都处于劣势,面对乌军精锐,只能见招拆招,磨叽在所难免。
但俄军也不怕在库尔斯克打得磨叽,这里的原因就复杂了。库尔斯克乌军的战役目的不明。在军事上,我认为乌军战役目的可分三个方面:
1,掌握战争主动权;
2,迫使顿巴斯俄军回援;
3,消灭俄军有生力量。
从乌克兰战争一开始,乌军一直被动应战。必须说,在2022年2月24日的乌军和2024年8月6日的库尔斯克俄军一样准备不足,没有想到对方胆敢主动越境进攻。但乌军的政治误判导致的军事错误很快得到了补偿,在基辅迫使俄军知难而退,在顿巴斯迫使俄军不断硬啃。
只不过,两年半以来,乌军除了在哈尔科夫反击战中有过短暂掌握主动权的时机,战场选择的主动权基本上一直在俄军手里,俄军可以选择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进行战斗,乌军始终在被动应战,这对兵力、态势上处于劣势的乌军尤其不利。
在顿巴斯的绞杀战中,俄军充分发挥了火力优势,有条不紊地碾碎乌军防御。在巴赫穆特和阿瓦迪夫卡之后,乌军多处战线告急。未来,红军村-斯拉维扬斯克-伊久姆一线要是再失守,乌克兰东部乌军防线可能发生根本性崩溃。
虽然说俄军在乌克兰战争初期曾经占领过伊久姆一线,随后在乌军22年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中丢失了,但俄军这次可能的占领将不是“踩进同一条河”。
上一次俄军是经过艰苦战斗才攻下伊久姆的,那时顿巴斯乌军实力保存完好,基辅乌军“击溃”俄军进攻和西方强力支持更是使得乌军士气高昂,俄军反而因为“基辅大溃退”而军心受挫的同时,由于兵力不足并不能将占领战略要地转化为进一步的态势优势。
现在,乌军在两年半的血战中元气大伤。兵力资源枯竭,西方援助的力度和可持续性也开始滑坡,乌克兰军心民心处于开战以来的最低点,俄军“重回故地”有可能是乌克兰不可承受之重。
在乌克兰的设想中,库尔斯克奇袭不仅会使得乌克兰军心民心大振,也在理论上使得乌军在未来的战斗中掌握主动权。也就是说,乌军有可能决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动果断行动,俄军只能被动应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调动俄军,迫使俄军从顿巴斯前线调兵,回防库尔斯克,降低顿巴斯乌军的压力,稳定战线和军心。
但这似乎没有奏效。顿巴斯俄军非但没有回防,还在加强对红军村方面的进攻,库尔斯克乌军反而有被迫转入防御的势头。同时,库尔斯克地区内若干重要桥梁已经被精确打击武器摧毁,这样隔离战场的措施既有孤立俄军守军、阻止俄军反击的作用,但也不利于乌军继续深入、扩大战果。
这就牵涉到两个问题:乌军对战果的定义是地还是人?战争中最重要的战果是地还是人?
到目前为止,乌军已经在库尔斯克占领略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突出部,这是可观的一块土地,但乌军并没有大量歼灭俄军有生力量。俄军仅有少量的边防军被击溃、被抓获了一些俘虏,但都不足以伤筋动骨。
俄罗斯依然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即使只算乌拉尔以西的欧洲部分,依然幅员广大。要击败俄罗斯,只是占领一些土地是不够的,俄罗斯也损失得起,需要决定性地歼灭俄军有生力量。
不管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曾占领过大片俄罗斯/苏联的土地,甚至歼灭了相当多的俄军/苏军有生力量,但都没有达到让俄罗斯/苏联崩溃的临界数量。宽广的回旋空间和雄厚的血条最终让俄罗斯/苏联恢复过来,反向碾压入侵的强敌。
现在也一样,乌军只有大量歼灭俄军有生力量,才能决定性地改变战争。但库尔斯克乌军正确选择了俄军防御薄弱的环节,但未能大量歼灭俄军有生力量。事实上,俄军防御薄弱环节也意味着这里不存在大量俄军有生力量可供歼灭。只有以库尔斯克为突破口,果断实行深远穿插,大胆包围,才可能实质性地歼灭俄军有生力量。
这里最经典的战例对比来自1973年十月战争的埃军和以军,这两支部队在战争中都曾突破了对面的防线,但双方结局完全不同,根本区别就在于突破后是否能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
1973年,西奈半岛,赎罪日战争视觉中国
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埃军成功地突破苏伊士运河上的“巴列夫防线”,以军西奈师在分兵防守中被击溃。当埃军大部队登上运河东岸的时候,西奈半岛大门敞开。这时的埃军有条件长驱直入,不说直捣特拉维夫,在西奈沙漠里进一步大打机动战,迅速逼近加沙和内盖夫沙漠,寻机歼灭以军有生力量还是有可能的。
但埃军既怕以军空中优势,又对坦克战没有信心,所以一过运河,立刻转入就地防御,意图用夺回的桥头堡作为未来谈判、政治解决的筹码。诚然,整个西奈半岛确实在后来通过谈判和政治解决归还了埃及,但这与埃军桥头堡没关系。
在战争后期,以军开始反向突破埃军防线。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包围并歼灭运河东岸埃军,因为这里有埃军最精锐的有生力量。在歼灭这些埃军后,以军就可以威胁开罗,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在沙漠里通过机动战彻底歼灭残余的埃军有生力量。所以当以军反向渡河成功后,运河南段东岸的埃军第三军团就被包围,陷入绝境。而运河北段的埃军第二军团如果不赶紧撤回运河西岸的话,被包围也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不是联合国的强制停火决议,渡河埃军魂断桥头堡已经板上钉钉了。
十月战争说明了一个问题:夺取土地但回避歼灭有生力量的突破最终可能让自己在战争中夺取的土地都保不住,只有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才能可靠地赢得胜利。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俄军攻占“纽约”
2024-08-19 10:36 -
M270、海马斯、爱国者…俄军公布多段击毁乌军美制武器视频
2024-08-18 15:29 -
一周军评:1150平方公里的俄罗斯领土,致胜砝码还是无用负担?
2024-08-18 09:59 一周军事观察 -
手头紧!和韩国合作的KF-21项目,印尼预算砍了6成多
2024-08-17 23:19 -
德国停止向乌克兰“投币”
2024-08-17 21:59 乌克兰之殇 -
日年度防卫预算或将首超8万亿日元,“去年的还没用完”……
2024-08-17 19:16 -
美海军重启两栖战舰采购,“圣安东尼奥”级生产线保住了
2024-08-16 20:04 -
台军方节目曝光其自制简易自杀无人机
2024-08-16 18:33 -
首次!坐着军舰去上学,全网又慕了
2024-08-16 08:55 -
为节省预算,台军计划淘汰一系列过时装备
2024-08-15 21:28 -
欧洲情报界又开始传:俄军要接收伊朗短程弹道导弹
2024-08-15 18:31 乌克兰之殇 -
俄军在库尔斯克核电站前修筑防线
2024-08-15 16:31 -
山东舰编队已返回南海
2024-08-15 16:28 -
中方部队抵达泰国空军基地
2024-08-14 18:49 长空铸剑 -
波兰斥资百亿美元采购96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2024-08-14 12:55 -
中泰将举行“鹰击-2024”空军联合训练
2024-08-14 09:18 -
俄“军队-2024”论坛开幕,中国军工参展
2024-08-13 21:17 -
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实施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2024-08-13 19:15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时隔一个月 山东舰再入西太平洋
2024-08-13 11:18 中国航母 -
波音获得26亿美元合同:将制造2架E7预警机
2024-08-13 11:11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