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锦清:中国共产党时代叙事与历史使命
关键字: 中国共产党历史叙事中国模式西方政党西方政治制度链接:与曹锦清教授的对话
问:从柏拉图理想国到中国的和谐社会,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改革开放30年,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了更大的力量,是不是离共产主义越来越远?市场经济、股权激励是激发人的私有欲,这跟公有制精神是矛盾的,怎样平衡两者关系?
曹锦清:关于私欲,《荀子》里面有一句话“欲不做,心过之”。所以欲望其实还不是一个人性本能的现象,应该说是一个文化现象。本来没有那么多欲,硬要刺激起来,那就是文化了。这是攀比形成的。比方农民盖房子的一个强烈动因,是村落社会中地位的攀比,他自己不常在村里住了,但看到别人盖好房而他自己的房子破破烂烂,他有了钱就要回去盖得比别人还好。这就是欲。人在一起就要比。佛教千言万语一句话,叫你不要疯,不要比。但我们的制度规则都是按照分、比、攀、竞制订,只是让竞争变得有序一点。人类至今没有办法解决这类问题,佛教两千年来没有说服人心,佛教叫你无求无欲无分无比无竞,心里干净,结果人们硬是把无求的佛教变成有求必应的佛教。儒家现实一点,要比就比道德高低,但还不行,因为学而优则仕嘛。后来就比光明,后来变成明教。到宋代就公开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结果宋代一方面讲理学,一方面道德败坏。
我的意思是说,在制度安排上,对土地、对劳动者不能完全由市场支配,国家要把金融、土地、劳动者约束在可能的范围当中来进行保护。
如果把共产主义按照原来的定义——共同体来看,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虽然有竞争,有市场,但还相互关联,相互承担责任,国家收税转移支付,你心里面觉得比较舒服,那就有共同体意识了。现在共同分配的东西多起来,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当代中国,生活发生变化,社会心理发生变化,但“社会主义”和“共产党”这两个久经崇敬的关键词不能丢。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共产党,毛主席回答了一次叫“1.0版”,邓小平回答了如何界定社会主义,江泽民提出共产党“三个代表”。这个版本要与时俱进,但概念不动,才能稳定天下人心。
问:我们的自信不能建立在传统中,而是应该在当下和未来的努力中。在国家实力的基础之上,我们才有条件更加客观地去审视传统。在您看来,我们现在的政策,比如说两个一百年,三个代表,是政治口号还是理论阐释?
曹锦清:在这个转型的时代,每一个有思考能力的头脑,它和政治家是同步思考的。同步思考可能是同方向的,也可能方向不一致。所以提供你自己的独立见解,然后尽可能形成某方面的共识。这些共识一定会反映到我们党的意识形态中,参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建设。事实上中央和知识界是有联系和沟通的。这个批判是分析性的,建设性的,而不是诋毁。有的人成心为着诋毁,一听前30年就骂起来,这是不负责任的。在当代中国,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党和政府,这是毋庸讳言的事情。在这个大的转型时期,超大规模的人口在空间流动,短时间内阶层的形成,我们的行政机构的管理,确实存在不确定性和经验不足。
改革开放30年来,货币摆脱了过去计划的限制,可以购买一切。于是货币就成为一个绝对的社会权力,要求学术和权力不腐败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晚明为什么超腐败,就是因为进入了白银资本时代。过去汉唐官吏薪俸、农民交税都是实物,大规模贪污没有条件。所以高位货币白银的流通,是造成晚明官场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黄宗羲的《明夷待访》里就有一篇《废金银论》。所以这30年的腐败是可以解释的,中国30年搞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巨额货币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守住底线并不容易。腐败使共产党执政的资源流失,所以现在要大规模反腐。
问: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吕梁的时候接见了15位老红军,我后来问其中一位老红军,您家里这么贫寒,有没有当面跟总书记说一下,帮我解决?他说总书记那么忙,我的事情还有县委领导可以解决,今年不行就等明年后年。我感到如果不真正深入一线去感受民间的话语,和他们的需求,我们的讨论可能就有空中楼阁的感觉。在民众的话语建构和学者的叙事之间需要建立一种关联。
马克斯·韦伯说,价值无涉和价值介入之间很难达到平衡。学者在建立自己的体系时怎么样能够不介入自己的情感,同时又能提出一套合理的治理体系?
曹锦清:没有激情就没有行动,就没有思考。当下的家国情怀,被我们现有的教育制度消灭得差不多了。过度的专业化、学院化、功利化,竞争的重压,把年轻学子压在那里不能自拔。但人毕竟有头脑,会从个体当下的关注里跳出来,关注这个民族当下和长远的事情。所以情怀不可能不参与。韦伯也讲了,关键是你研究什么,关注什么,当然有你的价值选择。没有价值你怎么选择,为什么关心这类问题?所谓新闻的话语霸权,第一个是你选什么报道,不选什么报道,怎么评价。选择权、评价权就是话语权。但是在研究过程当中,就要客观分析事实之间的因果关联。如果因为你的偏好只选它的优点,缺点不讲,把和你预先的价值不相符的那些事实顶替掉,视而不见,那就是偏见了。如果说你新发现的事实脱离了你的价值,你有修正自己价值立场的权利。如果到了对基本事实都不尊重的地步,这其实就是过度的选择,只选择符合自己价值的事实加以夸大,来滋养自己的价值。所以,研究什么、关怀什么都基于价值。无价值的研究根本就不存在。事实、材料、经验只对有一定价值取向的那个理论框架才能呈现出来。所有的风景都不是当地人发现的,因为他们身在其中,所以对风景没感觉。
- 原标题:中国共产党时代叙事与历史使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孙武
-
最新闻 Hot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
华春莹:你好呀,丁真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