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伯庸:历史题材“当下性”不是强行借古讽今
近日,在2025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文学之光、影视闪耀——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推介会”上,著名导演谢飞、作家马伯庸、《北上》作者徐则臣等发言,从站在文学肩膀上攀登、历史文学的“当下性”思考、文学和影视化的实证主义角度,探讨文学与影视作品的百年共生。[全文]
-
下个文学改编爆款在哪?作协推荐了…
近日,在2025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文学之光、影视闪耀——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推介会”上,中国作协“最具转化价值文学IP推荐榜”正式揭晓。[全文]
-
编剧不是精英,我们一定不要自诩为“文艺工作者”
我说的“低”不是指审美视角,是指你要真的去体会最平民的、最底层的小人物的想法。,我希望我从精英视角慢慢地变成人民视角、平民叙事,跟百姓平视,先尊重他们的生活,再去写普通民生,然后在普通生活里面写平民英雄,写人民创造历史。[全文]
-
白玉兰最佳电视剧颁给了它? 靠八集篇幅创造了历史
在近20年来获得该奖项的剧集中,30集以上的长篇剧集几乎占据了全部,而《我的阿勒泰》的篇幅只有八集。但就是这短短八集的篇幅,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视听与心灵的美妙体验,也让阿勒泰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观众向往的旅游胜地。[全文]
-
“编剧不能因噎废食,因害怕男女对立而拒绝女性叙事”
“我们并不想弱化男性,只是想描述我们心目中的美好世界是什么样子。我同样希望未来的女性叙事不会引起性别大战,而是促进男女观众达成越来越多的共识,这才是女性叙事的终极意义。”[全文]
-
“《士兵突击》该拍的都拍了,我没糟蹋这部剧”
现在网上有很多《士兵突击》的视频节选,我会去看上面的弹幕。有时候看着看着,我惊喜地发现好多年轻人的想法,和我创作的时候是一模一样的。我心里那个欣慰,他们怎么知道我那个时候是怎么想的呢?[全文]
-
“首播后十年沉寂,《大明王朝1566》是我表演生涯很独特的经历”
被新潮观鱼问到《大明王朝1566》的“翻红”以及年轻演员“没时间”沉淀自己的现象,陈宝国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全文]
-
白玉兰如何选?“传统数据证明不了这两年的好剧”
“所以我们看到入围的10部作品,包括得到其他单项提名的作品,基本上都是高影响力的作品,很少有所谓的‘冷门’。白玉兰在这一点上是平衡了思想性、艺术性和传播性的,这也是她之所以在业内有那么大的影响力的重要原因。”[全文]
-
“来内地拍戏我逼着自己练好普通话”
胡杏儿告诉新潮观鱼,其实2009年第一次来内地拍戏她就逼着自己用普通话演戏。[全文]
-
影视人才培养报告发布:视听平台成新人“首机会”核心供给方
“首机会”少、市场容错率低、技术迭代快……当下,正处于变革期的影视行业对新人创作者提出全新挑战。如何帮他们快速成长、诞生更多好内容,成为行业重要课题。[全文]
-
美日印,中国短剧的三大主要市场
为什么中国这些电视剧这么盛行?桑博姆总结了四个原因:首先是文化吸引力,中国电视剧展示了优质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其次是内容能够触达观众心扉;第三是高质量的制作;第四,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在海外非常盛行。[全文]
-
“拍《大明王朝1566》时,整个剧组都在飙戏”
陈宝国认为,演员永远站在剧作家的肩膀上,《大宅门》《大明王朝1566》到现在还能被年轻人重看,靠的就是高质量的剧本和演员们对角色的钻研。对于走到第三十届的白玉兰奖,担任电视剧类别评委会主席的他投注了很大精力了解入围剧作,笑称“今年是大年,不好评”。[全文]
-
返现30%上不封顶! 这些国家为中国“卷”起来了
上海电视节上,为了吸引中国人的镜头,这些国家不约而同地“卷”起来了。[全文]
-
“电视剧观众是被我们赶跑的,该反思了!”
面对短视频、微短剧的冲击,汪俊直言,长视频行业与其怨天尤人,不如首先进行自我检讨,“这些年来,长视频确实在创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注水、节奏拖沓、粗制滥造……有的时候真的不是短视频、微短剧把观众拉走,是我们把他们赶走的。”[全文]
-
这届白玉兰也太难选了
时隔四年,白玉兰评奖季再逢“国产剧大年”。在长剧精品愈发稀缺的时代,一些作品在喧嚣的娱乐市场中展现了一份难得的真诚与创造力。[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