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嵚:甲午战败,是因为“翁同龢对李鸿章公报私仇”?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嵚】
一、“拉仇恨”的翁同龢
甲午战争里一段常令后人咬牙切齿的对话,出自翁同龢门生王伯恭的《蜷庐随笔》。
在王伯恭的笔下,当时甲午战云密布,翁同龢一力主战,王伯恭却担忧说,日军海陆军的实力远强于李鸿章嫡系的淮军,一旦开战则凶多吉少。没想到翁同龢,这位彼时的大清户部尚书,不久后的军机大臣,居然语出惊人:“吾正欲试其良楛,以为整顿地也”。
这言下之意是:这场仗吧,我就是要看看李鸿章的人能不能打,打赢了功劳有我一份儿,至于他输了?正好整他——堂堂大清重臣,面对强敌入侵,居然还念念不忘搞内耗?后世多少人读完这段,有人仰天长叹,也有人怒不可遏,恨不得朝翁同龢的老脸抽两下耳刮子。
而在本世纪初,一部至今互联网评分极高的“近代历史大剧”,更把这段“翁同龢想整顿李鸿章”的故事,加工成了一出恩怨大戏:翁同龢的兄长翁同书,早年曾遭李鸿章恩师弹劾,二人从此结怨。待到翁同龢执掌了户部,就拼命卡李鸿章的军费,以至于李鸿章的“心肝宝贝”北洋水师,甲午战前更几乎断奶。剧中李鸿章那一句“你翁师傅署理户部之前,我北洋水师何曾缺过银子!”简直叫多少观众听得心疼。
甚至,剧中还借恭亲王之口,说出了一句经典台词:“皇上,您重用翁同龢,聚九州之铁,不可铸此大错啊。”
电视剧里,恭亲王怒斥翁同龢
外加剧中那由某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饰演的翁同龢,不但在相貌上神还原,更以精湛的演技,通过“暗斗李鸿章”“克扣北洋水师军费”“颐和园腐败案”等剧情,生动刻画出一位表面清正,内里却极度自私刻薄的封建守旧官僚形象。以至于电视剧大火后,翁同龢的后人也愤怒质疑。而在几年之后,另一部“近代历史大剧”里,某著名配音演员饰演的翁同龢,更是极尽挑拨离间之能,追着李鸿章死掐了三十多集,还差点致其于死地。仇怨之深,令人咋舌。
由于这类“高分古装剧”的加持,甲午战争期间“翁同龢对李鸿章公报私仇”的说法,成了很多历史爱好者的共识。这位在历史教科书里形象还算不错的晚清重臣,在最近二十年里口碑急剧下跌,好些自媒体历史文章,更给他扣上了“败类”“小人”“伪君子”等大帽子。笔者多年前来刘公岛旅游,就曾见一个导游对着旅客们,绘声绘色讲解“翁同龢公报私仇”的故事,让一众围观群众们,当场义愤填膺……
那么,历史上的翁同龢,真有这么不堪?甲午战争的耻辱,真的因为“翁同龢对李鸿章公报私仇”?首先就得看看,他二人的“私仇”,到底深不深。
二、翁李原是好朋友?
和很多历史爱好者想象的不同,翁同龢与李鸿章的真实关系,可以套一句某著名小品演员的经典台词:“这都实在亲戚”。
有多“亲”?可以看看李鸿章与翁同龢之间的通信。李鸿章在书信里对翁同龢的常见称呼,是“世叔”,自己在落款里常自称“通家世愚侄”。年长翁同龢七岁的李鸿章,为何要自降辈分?
翁同龢故居
原来,李鸿章的房师是孙鸣锵,孙鸣锵的房师,正是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所以李鸿章管翁同龢叫声“世叔”,其实很正常。放在晚清科举体系下,这更是不得了的关系。
那这对“实在亲戚”,真实交情又如何?如果单看书信的话,翁李俩家互动极多,诸如寿辰婚丧等大事,二人都会通信走动一番。特别是李鸿章写给翁同龢的信里,更是左一句“侄李鸿章顿首”,右一句“侄又顿”。而那副赞誉李鸿章的知名对联“壮猷为国重,元气得春先”,也正是出自翁同龢之手。俩人这宦海沉浮几十年,不能说没争斗,但“互捧”的次数更不少。
特别是常被拿来作为“翁李交恶”源头的“翁同书事件”,在真实历史上,却还有不一样的一面。
翁同书去世后,同治七年八月,翁同龢一家护送着翁同书的灵柩,从北京回常熟。路过南皮的时候,李鸿章不但派人送来礼金,还派兵船一路护送。九年后李鸿章从天津进京,与翁同龢几次走动饮宴,其中的一次,还有曾纪泽(曾国藩之子)作陪,场面“谈笑甚洽”,丝毫没有“仇家”的样子。
而且这类看似普通的官场应酬,发生在翁同龢身上,却是绝不简单。翁同龢一向以清廉自诩,清末官场上那些其他人习以为常的“馈赠”,放在他这里就是红线,几乎能拒则拒。他那写了一辈子的《翁同龢日记》里,就记录了一大把“谢绝馈赠”的事迹。只有遇上交情极深的好友,他才会酌情收下一些馈赠。但对李鸿章送来的财物,翁同龢每次都是毫不犹豫,照单全收。若是政敌?几无可能。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朝鲜三池渊将向外国旅行者重新开放
2024-08-15 12:45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79年前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
2024-08-15 08:28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宁夏一村民驾驶铲车取土损毁宋代古城遗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相关推荐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56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302“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14“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93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