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言如玉:如果他没有在大萧条前去世
关键字: 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危机中国股市国家救市斯特朗大萧条美联储斯特朗去世之后,美联储群龙无首,很快四分五裂。其他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早就嫉妒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权力,凡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提出的建议,大家本能地就要反对。高高在上的美联储不孚众望,各地的联邦储备银行从来没有把领导当成领导,它们只将联邦储备委员会视为评估机构和监督机构。本来,在美联储内部,有一个由东部的5位行长组成的公开市场投资委员会,负责在公开市场上联合进行买卖操作。后来,其他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也要求参加,公开市场投资委员会随之改组为公开市场政策委员会,所有的行长都成了成员,都有一票决定权。纽约储备银行地处金融王国的心脏,对金融市场异常敏感,它不仅能感觉到纽约市场上的银行所遇到的流动性的压力,还能感受到和纽约地区的银行有业务联系的其他地区的银行是否遇到了流动性危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是能看到全局,但其他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却要力图证明自己的重要性,他们总是强调区域独立和地方利益。20世纪20年代还积极、有效、自信的美联储,在1929年至1933年期间,却变得消极防御、优柔寡断。
1929年股市崩溃的时候,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非常清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除了鼓励纽约的各家银行自由贴现进行融资之外,它还买入了1.6亿美元政府债券。这一买入量大大高于公开市场投资委员会允许它买入的权限,但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声称,它有权为自己买入政府债券。按照当时《联邦储备法》的规定,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做法是完全合法的,但是,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其他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对这种独断专行的做法感到忍无可忍。当时任美联储主席的罗伊·杨,尤其看不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藐视权威的作风。当斯特朗继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哈里森,在公开市场投资委员会上建议大量买入政府债券之后,罗伊·杨马上代表联邦储备委员会通知公开市场投资委员会:“目前总体情况还不够清晰,因而美联储无法制定并采取永久性的公开市场操作政策。”罗伊·杨后来离开美联储,担任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他在这个位置上继续带头反对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在罗伊·杨之后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是尤金·迈耶。迈耶理解并支持哈里森的做法,却遭到其他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阻挠。时间长了,迈耶已是心灰意冷。到最后,人们发现,他对执行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职责越来越怠慢了。
1929年10月股市崩溃之后,美联储本来应该积极出手救助,但它反而紧缩货币政策。美联储从道德的角度,对市场上的投机性行为感到痛心疾首。他们先是直接施加压力,尤其是道德说教,后来直接提高贴现率。本来是想砸中老鼠的鞋子,扔到了脆弱的花瓶上。结果是物价急剧下跌,经济活动紧缩。1930年,股市逐渐企稳,但更严重的危机到来了。美国的银行业大规模倒闭。成立美联储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银行业出现挤兑危机,但当危机真的到来的时候,美联储反而袖手旁观。他们错误地认为,市场竞争就是要淘汰一批“弱势”的银行,健康的银行会继续存活,而且会活得更健壮。他们错了。结果一家银行的倒闭会引发连锁性的反应,市场上的恐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1930年12月,一家存款量达到2亿美元的美国银行(Bank of United States)倒闭了。尽管这只是一家普通的商业银行,但它的名字让很多人误以为它是一个官方银行。市场此时已经是惊弓之鸟,哪里还能鉴别谁是健康的银行,谁是生病的银行。金融体系的多米诺骨牌倒塌之后,没有哪家银行能够幸免于难。
1931年9月出现了英镑危机。英国在“一战”之后恢复了金本位制,当时任财政部长的是丘吉尔。丘吉尔对历史烂熟于心,但对经济却是一窍不通。他原封不动地照搬了上百年前,牛顿担任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时候的英镑与黄金的比价,似乎认为这样才能恢复大英帝国往日的辉煌。可惜这样的定价导致英镑高估。尤其是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后,英国经济也受到冲击,英镑高估使得英国出口受挫,第一次出现了国际收支逆差。1931年英国正式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度,英镑贬值30%。英镑危机之后,市场上纷纷猜测接着退出金本位的可能会是美国,国外的央行和金融机构纷纷开始抛售美元资产、囤积黄金。这时候,美联储同时面临着两个危机,一个是国外的黄金挤兑,另一个是国内的银行挤兑。对待国内金融恐慌时迟疑不决的美联储,面对国外的黄金挤兑却毫不犹豫。正如我们一再看到的那样,懦弱无能的人在遇到他们自认为在行的事情时,会突然如释重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为了制止黄金外流,美联储马上在1931年10月9日将再贴现率提高到2.5%,仅仅过了一周,又于10月16日将再贴现率提高到3.5%。纵观美联储的历史,这样急速上调贴现率,可谓空前绝后。如此剧烈的政策,固然阻止了黄金外流,但却导致国内银行倒闭和银行挤兑现象激增。这是一个转折点。一场疾风骤雨式的金融危机,如今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经济大衰退。
美联储的每一次失败,都为下一次失败的到来增加了几率。面对公众的质疑和批评,美联储变得更加自暴自弃,它的一切努力都像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而它也越来越倾向于用缺乏权力而非缺乏判断力作为借口。1932年4月,在国会的压力下,美联储开始放松货币政策,尤其是实行大规模的公开市场政府债券回购。1932年4月到6月,美联储实行大量回购操作,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缓解了货币存量的下降,显著拉低了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商业票据的收益率,物价慢慢企稳,经济也开始回暖。
一切仿佛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但此时,彻底失去了自信心的美联储,即使在正确选择时也是三心二意。1932年7月16日,国会休会。国会刚刚休会,美联储就撒手不干了。刚刚走向复苏的美国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的泥潭。
当美国经济遇到最猛烈的风暴时,美联储却处于分裂和瘫痪之中。这是汪洋中一只没有船长的船。剧作家易卜生说,当魔鬼想让人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时候,他就创造了委员会。一开始,是由于每个人心中的一点小小的自私和无知,这就像大堤上出现的一个细微的裂缝,然后,就是一个连着一个的失误和失误之后的慌张失措,最终,捍卫自己尊严的私心压倒了拯救世界的雄心。因为大家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集体决定什么都不做。这一场乱哄哄的闹剧,仿佛已经成了每一个历史悲剧必有的桥段。
快来关注“有言如玉”的微信账号:【yubook2014】,扫一扫二维码,更多精彩等着您。
【“有言如玉”征稿】
书到众人推,您在读书过程中翻到任何犀利的、有趣的、精彩的短小篇幅,都欢迎拍下投稿“有言如玉”栏目。无论理论的、历史的、文学的、娱乐的、甚至漫画,无论门槛,只要言之有物,来者不拒。(邮箱:[email protected]),被采纳者我们将奉上微薄稿费。
- 原标题:没有船长的船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小婷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48“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109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40“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20“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36最新闻 Hot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又一顶尖化学家,从日本回中国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
“特朗普发现美国不再不可或缺”
-
特朗普再提“第51州”?加拿大总理:的确说了,但他称我为总理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朗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