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正经说历史谈高考:从曾经中断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关键字: 高考时间中国高考历史历届高考1977年8月13日,根据邓小平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即刻在北京再次召开了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从1977年起,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统一考试制度。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者均可报考。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录取原则是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消息在中国飞快地传播着,人们奔走相告。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到来了。
考生们希望报名费能够定在一块钱。当时政治局讨论说,不要增加群众的负担,收5毛就行了,这都是政治局讨论决定的。
由于准备工作来不及,1977年的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考试工作于年底进行,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新生于1978年春入学。
1977年上海恢复高考时的场景1977年冬天,在邓小平亲自过问和布置下,关闭十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终于重新打开。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唯一一次在冬天举行的考试,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如果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两季考生共有1160万人。迄今为止,这是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
参加考试的人群年龄严重悬殊,长者已经年过而立,已婚或者已育,幼者才初开混沌,始醒人事。一些82届毕业生回忆,在当时,他们最爱开的玩笑之一就是,年长者对年幼者说“我都可以把你给生下来。”
南京师大文学院教授何永康回忆:
我曾经教过一位33岁的78级学生,同学们都称他为“班级之父”。他告诉我,当他走向考场的时候,身后有4个儿女在向他招手,稚声稚气地祝爸爸考上大学……
“老三届”学生这一在特定年代形成的特殊群体,在恢复高考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也受到了极大关注。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在同王震、邓力群的谈话中就明确提出,要采取特殊政策通过严格考试从1966、1967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学生上大学。
1977级新生开学典礼
正是在邓小平的注意下,高考破例为大龄知识青年开了绿灯。国务院转发的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特别规定:
“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30岁,婚否不限(要注意招收1966、1967两届高中毕业生)。”1978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文件明确规定年龄可放宽到30岁,取消了其他限制。
恢复高考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另一实施举措,是修改繁琐的政审条件,实行择优录取。1977年教育部最初起草的恢复高考的招生工作文件中,对录取的政治条件规定得依然很细,罗列了许多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政治挂帅”派生出来的“左”的条条框框。邓小平对此十分不满,连说了三个“繁琐”,他指出,招生的条件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最后形成的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文件规定:
招生实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政审“主要看本人政治思想表现”,“政治历史清楚,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革命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政审条件的修改,引起全社会强烈反响,在当时被称为“招生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审条件的改变,为无数屡受家庭出身、社会关系之累的可堪造就的青年才俊打破了精神枷锁,使他们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走进了大学校门。更重要的是,这项改革迅速波及征兵、招工、提干等社会各个方面。
在全国拨乱反正的大潮下,高考成为当时社会最大的关注点,积压了整整10年的考生拥进考场。这一年全国有570万人报考,当年全国高等学校录取新生27.3万人;半年后,1978年的夏天,610万人报考,录取了40.2万人,同时还有6.35万人报考研究生,1.07万人获得了深造机会。
那一年的高考,也有大量的考生最后败下阵来,冬夏两季,录取人数只是参考人数的二十九分之一。
- 原标题:新中国高考的风雨路:从曾经中断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17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0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