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永亮:我们手机里有27533个汉字,当然要做得更加好看!
最后更新: 2019-11-30 09:38:53现在考古学上没有发现商代到春秋时期的简,发现最早的是战国时期的,看图片右下方战国简里有两个“鱼”字是头朝上的。
中国有3000多年的汉字史,直到19世纪,才开始有横排,之前全部是竖排,就是因为受到简的影响,由此可见习惯对汉字的影响有多大。
这一版是宋版书,大家再来看工艺对汉字的影响。
素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由此可看出宋版书的艺术价值。什么是雕版印刷?如果要刻上图这么大的书,我们要先打格,然后写字,对裱到相应大小的木板上,看到的字就是反的,我们再刻反字,刻出来之后清理干净,刷上墨再印出来,这就是雕版印刷。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所有字的横划基本已经有了宋体的味道。买书的时候,因为字美,我看了《大学》25遍,也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是明代的宋体,这个字比之前的楷体相对来讲,刻得又快又省事,价格也会更便宜。
为什么明代刻出的字体叫宋体?
这也有它的历史因素,那时候清内府为了区别毛笔写的楷书,规定所有楷书写的字叫软体字,从宋代开始刻的慢慢发生变化的字统称为宋体字,在中国台湾、香港和日本都叫明朝体,我们则延续了清内府的叫法。
这是清代康熙时期的《西陂类稿》,为什么有明代刻得又便宜又简单的字,到了清代还要刻又繁琐成本又高的字呢?因为这个字比宋体字看着舒服,更符合我们的书写习惯。
清内府记录刻工价格的时候,刻楷体字的价格是刻宋体字的一倍。如果现在你要找一流的刻工来刻这个字,刻这样大小的一版要两万元人民币。刻工一天就只能刻两列,稍微呼吸抖了一下,就会刻错,这一版就废掉了。由此可见,我们对美有多么高的要求!
这是铅字楷体,其实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大部分的铅字都是宋体,只有这套成形的楷体(其他也有不成形的楷体)。这套楷体是一个叫郑午昌的画家成立了正楷印书局,然后请了一位叫高云塍的书法家写了8000多个字,用一流的刻工刻出来的。
这个字十分精美,它影响了整个东南亚的汉字圈,我也收藏了日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用这个字印的印刷品。
近千年以来,中国人认字都是从楷体开始的,左边是手写的楷体——民国的刻本,中间是铅字的楷体——是我小时候看的课本,右侧是数字化的楷体——也就是在座的小朋友看的课本。
右侧这两个课本的字体,都模仿了前面的汉文正楷,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它还在影响着我们。
黑体的来历
正是因为之前讲过的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导致我们今天做字体不如古人做的这么好,所以今天的手机、电脑、汽车里统一使用黑体。
讲到黑体,就要知道黑体是怎么来的。
我先向大家补充一下铅字是怎么来的。15世纪中叶的时候,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这种方便又精美的印刷在西方很快传开。(当时我国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但学界普遍认为,古登堡属于独立发明,没受其他文化的影响。不过西班牙历史学家传教士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中提出,古登堡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他认为中国的印刷术通过两条途径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经俄罗斯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通过蒙古商人及阿拉伯商人携带书籍传入德国,古登堡以这些中国书籍作为他的印刷的蓝本。汉学家安田朴曾以“欧洲中心论欺骗行为的代表作:所谓古登堡可能是印刷术的发明人”为题,论证欧洲的活字印刷术来源于中国。观察者网注)
19世纪初的时候,西方传教士在东南亚传教,因为我们的雕版印刷字号大,印刷的次数少,不符合《圣经》这种字数多、传播量大的印刷,所以传教士重新造了铅字的汉字来印刷传教的相关材料。
此时中日也发现铅字比雕版印刷有优势,所以开始印课本。上图中间是日本1901年印的课本,里边出现了黑体字,用来强调重要的信息。
20世纪初的时候,黑体从日本传到了中国。右图是70年代的《人民日报》,标题就是黑体字。
黑体是怎么进入手机的呢?2000年左右白屏手机的像素分辨率非常低,能看到上面的像素点。它使用的字体就是专门为这种手机屏幕设计的点阵化字体。
到了2010年,苹果手机发布了视网膜屏手机,在这种手机上再也看不到像素点了。图中“设置”里的横竖,特别是其中的“置”字,特别像黑体。就这样,黑体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手机。
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比那时的手机技术进步更大,已经超过了500PPI(每英寸对角线上所拥有的像素数目),这意味着今天的字体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再也不需要考虑工艺的限制。无论设计什么样的字体都能够呈现出来,给了字体设计师很大的发挥空间。
设计适合手机阅读的汉字
到底什么样的字适合在手机上看呢?我们再看一下汉字的发展史。
汉字整个发展史为3600年,一个特殊的字体——楷体,约有1800年的历史,自它诞生之日起,一直是中文字体应用的主流。
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将前面讲到的那么好的楷体拿来用?为什么还要重新设计?
大家看右侧的楷体是今天电脑里的楷体,也是小朋友课本上的楷体,但是这款楷体和汉文正楷叠到一起的时候,它的相似度为9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字体已经是它的第四代了,但是它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它更适合大字竖排。
- 原标题:看好字是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追求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雪莹 
-
最后2天,成为观察员礼品三选一
2019-11-29 12:42 -
最后三天,本月活动就截止啦
2019-11-28 17:23 -
土耳其首次向我移交两件流失文物,距今千年历史
2019-11-26 09:49 -
活久见!奥特曼加入漫威
2019-11-25 08:47 -
刚刚,流沙河去世
2019-11-23 15:19 -
金鸡奖改为每年一届,电影人闻鸡起舞
2019-11-23 09:15 中国电影 -
为什么中国率先设立电竞专业?“因为我们处在领先位置”
2019-11-22 22:19 -
名字很美,却因无法录入错失保研?
2019-11-20 13:33 -
书籍、观网抱枕、雨伞,都在这里领
2019-11-20 13:32 -
女子双11收1617件快递,快递站派送到凌晨3点
2019-11-18 07:46 双11节 -
在吃这件事上,中西曾互相看不顺眼,直到……
2019-11-14 16:55 观学院 -
马首“回家”
2019-11-13 14:24 -
涉围袭付国豪,3人续还押1人准保释
2019-11-12 19:30 香港 -
“不合适,原因,河南人”,女子起诉招聘单位
2019-11-12 08:23 基层治理 -
美官员称希望联合国处理达赖喇嘛转世,外交部驳斥
2019-11-11 19:11 中美关系 -
观察员双11活动来啦
2019-11-08 11:19 -
6秒11万张!明星开始直播卖电影票了?
2019-11-07 15:17 中国电影 -
演员程思寒去世,享年58岁
2019-11-06 18:33 -
总书记交给上海这三大任务, 看看一年成绩单
2019-11-04 10:44 践行嘱托一年间 -
最后两天!成为观察员就有周边拿
2019-10-30 13:30
相关推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30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33“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42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39“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95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