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曙明:战疫进行时,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最后更新: 2020-04-21 08:28:28【文/杨曙明】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秦国的医学高度发达,曾涌现出一大批名医。这些秦医医术高明,深得人们称赞,诸侯国君主患病,也都纷纷请秦医诊治,使秦医在当时声名远扬。秦医不仅在救死扶伤和医学实践上有显著的成就,还在防疫和养生等方面,形成了秦人自己的医学理论,这些医学理论和医疗实例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至今仍影响着我国传统中医学的发展。
秦国对医学高度重视,政府设有宫廷医疗机构,有“太医令”这一官职,专门负责管理秦医。从医缓、医和的名称来看,秦国当时已出现了专职的医生队伍,医缓、医和便是秦国的宫廷医生或政府在编的职业医生。正是因为秦国统治集团对医学的高度重视,所以出现了秦医这一职业群体,也使各国的职业医生在秦国涌现和云集。而且,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秦国的医生和医书都没有受到影响。
医生这一职业的出现和繁荣与当时的战争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代,各国战事频繁,战争的伤亡使医学治疗和及时救护成为必不可少之事,这为秦医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在秦穆公之前,秦医尚且落后,但秦穆公之后,由于秦国的战事渐多,秦医便随之后来居上,逐渐居于各国先进行列。到春秋末期,秦国已成为当时医学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许多名医均出自这里。《左传》中记载晋景公、晋平公生病都是向秦国求医。
当时的秦医已经提出了预防医学的思想。《云梦秦简•法律问答》记载,“诸侯国有来客,用火熏其车上的衡轭”。为什么要用火熏呢?因为当时秦国雄霸关西,诸侯使者,络绎不绝。来客的车马辕轭上附着有许多小虫子,容易传播疾病。因此,秦国对来客的辕轭以火燎烧,防止通过动物携带,将本不属于本国的物种以及可能引发疾病的寄生虫消灭在国境入口处,以达到灭虫防疫之目的。严禁外来生物入侵的规定,至今仍然在实行,虽然形式有所变化,但实质和用意都是一样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杀方法之一就是高温消杀,当温度达到56℃后30分钟就可有效灭活病毒。两千多年前,秦人用火燎烧也是这个原理,只是温度高、时间短而已。关中民间至今流传着春节期间,每家门前点燃一堆柴火,家人争相跨越火堆的习俗。这个习俗中,也保留着古人高温杀菌灭毒的科学经验总结。
▲云梦秦简初探
今天,我们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采用隔离的办法。据《云梦秦简•法律问答》记载,两千多年前秦人就已经采用隔离的办法,防止麻风病等疾病的传播。如云梦睡虎地秦简中记载:“今甲疠,问甲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或曰当迁,迁所定杀。城旦、鬼薪疠,何论?當迁疠迁所。”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在秦人对传染病患者采取隔离、溺水以及活埋等措施,文中“定杀”即是投入水中淹死的意思。此外律文对麻风病人犯罪并不是一概论之,而是分为两种情况区别对待:对先患有麻风病后犯罪的人,采取溺水或者活埋的方式;对那些已经定罪然后犯上麻风病的罪犯,一般采取隔离。区别对待,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对生命的尊重。秦简中的“疠迁所”就是用来专门隔离麻风病患者的地方,客观上为阻止麻风病的传播和流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创了我国乃至世界对于传染病采取隔离措施的先河。
▲左传
春秋时期,秦国的医术远近闻名,邻国的国君生病了也是到秦国请医生。秦桓公二十三年 (前581年),晋景公生病“求医于秦”,秦桓公派医缓去晋为景公医病。据《左传•成公十年》记载,医缓还没到来之前,晋景公做了一个梦,梦见疾病变成了两个童子在自己的身体里说话。一个说:“晋景公这回请的人,医术十分高明,他来了会用药伤害我们,这回怎么逃啊?”另一个说:“我们躲在肓之上,膏之下,那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他能拿我们怎么办?”医缓诊断后果然对晋景公说:“您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缓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不久,晋景公吃饭时突然感到腹胀,赶紧去厕所,结果未及排泄,便倒在厕所里死去。医缓虽然未救活晋景公,但他能提前判断出不治之症,所以连晋景公本人也称他是“良医”。古人以心脏下有一小块脂肪为“膏”,心脏与横膈膜之间为“肓”,膏肓之间是药力达不到之处。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由于医缓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膏肓”这个词,所以后人以“病入膏肓”形容不治之症。
- 原标题:战疫进行时,遥望史书记载的两千多年前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
薛绍墓找到了,你还记得昆仑奴的梗吗?
2019-12-19 08:03 -
历朝历代都禁酒,想要畅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队罪行新史料首次公开
2019-12-13 20:55 国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台湾,“统左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019-12-11 07:16 台湾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
沈阳首次公布“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历史档案
2019-09-19 07:42 国家公祭日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预约参观,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9-07-19 21:12 文化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