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死于“斧头帮”和“158家族”的美国高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基】
就在本周,“高超圈传来噩耗”。美国海军寄予厚望的“高超声速空射进攻型”(Hypersonic Air Launched Offensive, HALO)反舰导弹,于4月10日因“预算限制导致性能无法按时达标”,项目被正式宣布取消。
“当HALO被推到刑场时,它一定会想到25年前,‘快鹰’因为超支700万美元就被枪毙的那个春天”
28年前刚刚吞并麦道公司的波音,可不是现在这个波音,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麾下猛将如云,但闻美国海军想要一款比“战斧”更适合打击时间敏感型目标的高速导弹,便把之前与普惠等业界巨头合作的一系列组合冲压动力方案献上,号称最终产品是一个能塞进MK41垂发的、“700磅(近320千克)载荷/700海里(近1300千米)射程”的“短平快”。
想睡觉就来了枕头,心花怒放的美国海军便把这个价值800万的“低成本导弹系统”的先进技术展示合同给了波音,要求在36个月内、也就是到2000年3月结项,届时再授予实用化阶段的合同,海军希望到2005年开始装备这种暂定名为“快鹰”(Fast Hawk)的4倍声速巡航导弹。
“婚后”的第一年相当甜蜜,凭借波音先前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积累,“快鹰”的总体方案很快确定。其总体布局非常大胆,采用无弹翼铰接式布局,尽可能充分利用MK41垂发内空间;但为了实现低成本,“快鹰”的子系统大多数选用货架产品,包括在耐高温材料上也尽可能使用成本相对低、容易加工的英科耐尔合金(一类镍铬基合金)而非钛合金,适当舍弃极限指标的同时,朝着后冷战时代“用得起”的方向努力。
“快鹰”技术展示阶段的总体布局,前部为燃料舱和战斗部,通过万向头铰接的后部助推器/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实现“推力矢量控制”
1998年10月,美国海军科学和技术工作小组将“快鹰”评选为“97财年最受好评的海军先进技术展示合同”,按照计划,1999年3月首枚原型弹就将组装下线,开始飞行测试。然而1998年12月,在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短短三天的“沙漠之狐”行动中,美国海军就发射了325枚“战斧”巡航导弹——至今仍是“战斧”平均单日发射数量的记录——这让军工复合体嗅到了扩大“战斧”订单狠赚一笔的契机,还在襁褓中的“快鹰”显然被视作绊脚石。
随着1999年新年的到来,“快鹰”接连遭遇重创:首先是用于更新靶场设备的700万美元经费申请(现有设备确实不适合用于观测这种最大马赫数4以上的导弹)以“严重超支”被拒绝,尽管波音与合作伙伴均认为,这笔经费并非是“先进技术展示合同”的一部分,并且将使得美国海军今后的导弹测试项目也随之受益;很快,五角大楼又以“看不出任何能将单价控制在20万美元以下的可能性”为由,下令中止“快鹰”项目。
“快鹰”实用化阶段的计划布局,预计基本型将作为一款陆攻巡航导弹使用,全程高弹道+末端俯冲攻击,反舰型号预计将使用高低混合弹道,射程至少是陆攻型的一半
于是在原本首枚原型弹应该开始飞行测试、36个月的合同还剩下整整一年的时候,“快鹰”就此成为历史名词。而在一天前——1999年3月24日,美国海军“菲律宾海”号巡洋舰向南联盟发射出第一枚“战斧”,标志着北约长达78天的野蛮轰炸就此开始。在这场战争中,美英联军消耗了218枚“战斧”,哪怕它们打击时间敏感型目标的能力并无进步,由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缔造的“斧头帮”,仍然让任何取代“战斧”的想法都显得无比荒唐。
“人类永远在重复地犯着同样愚蠢的错误”,很难说美国海军2001年启动“高速打击导弹”(High Speed Strike Missile, HiSSM)项目时,是否意识到了“快鹰”的真正死因,其实并不是技术问题。笔者能够确定的是,在彼时的大洋彼岸,当鹰击-12和鹰击-91这两个基于引俄技术而来的亚燃冲压超声速导弹项目走上正轨时,人们同样正在紧张地关注着,从HiSSM到Hyfly(经常被翻译为“高飞”)的美国海军超燃冲压高超声速巡航导弹。
当年“高飞”的这些图片,不仅出现在军事杂志上,也出现在很多学术期刊上
2002年5月,作为波音在“高飞”项目中的重要合作伙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在风洞中成功完成了模拟马赫数6.5、模拟高度27400米的“高飞”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Dual Combustion Ramjet, DCR)点火测试。然而,当这些堪称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推动着“高飞”实现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时,2003年2月鲍威尔在联合国大会上挥舞的那管“洗衣粉”,却使得这种在后冷战时期的美国颇为少见的进取精神,显得十分可笑。
不到一个半月的“伊拉克自由”行动期间,又有802枚“战斧”从美英两军的舰艇上发射到伊拉克的沙漠深处。2004年,能够在发射后更改目标的“战斧”Block IV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这让五角大楼里的“斧头帮”更为理直气壮:只要能够更改打击目标,“战斧”飞得慢就不是问题,在打击伊拉克这样的对手时,总有儍到不会动的目标留给它;而“高飞”飞得那么快,如果发射后需要更改打击目标,它来得及反应吗?
当热爱和平的人们感慨,美国每次发动战争打出的“战斧”究竟价值几何时,想必也是“斧头帮”弹冠相庆的时候
所以,尽管“高飞”使用和“战斧”相同的JP-10燃料,并且在2005年的确实现了“高飞”:8月,在F-15E上的发射试验、验证了弹载助推器能够将“高飞”加速到3马赫;同年12月,在“猎犬-猎户座”两级助推火箭的帮助下,“高飞”的DCR成功启动,并在19200米高度以1615米/秒的速度飞行了15秒;但在“斧头帮”看来,这不过是波音与海军鼓捣的某种“浪费金钱的小玩意儿”而已。
人们后来为“高飞”撰写墓志铭的时候,总会把2007年9月和2008年1月两次飞行测试的失败列为主要原因,但如果这份墓志铭在2024年3月11日——美国空军的高超声速导弹AGM-183A(ARRW)的一命呜呼之后重新修订的话,必须解释清楚一个问题:10次试射中成功次数“多达2次”的ARRW能从2018年骗到2024年,那么让“高飞”在2008年之后就事实性死亡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所以,当2009年“高飞”原定的第三次飞行测试被无限期取消,同时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钦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承接“远程反舰导弹”(LRASM)时,比起跳着脚去美国政府问责局(GAO)告状的雷神公司,波音公司与合作伙伴普惠公司二话没说,转头就在X-51项目上创造出包括以马赫数5.1飞行210秒在内的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
X-51,可能是波音留在人类航空航天尖端科技史上的最后高峰
当然,到了2011年1月LRASM的演示阶段合同公之于众的时候,雷神公司的跳脚理由的确非常充分:合同规定,亚声速构型的LRASM-A只需两次空射演示,而超声速构型的LRASM-B除了空射之外,还包括4次结合MK41垂直发射装置的舰射演示。按照某种逻辑,美国海军未来如果多买一枚LRASM-B,就要少买一枚“战斧”。所以很难说,当2012年1月DARPA以“风险较高”为由,要求洛马停止LRASM-B的研发时,背后有没有“斧头帮”的身影。
虽然“高飞”与LRASM-B的“娘家”势不两立,想象图倒像是一个师傅画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鲁宁 
-
因成本问题,美国海军取消不能高超的“高超空射反舰弹”
2025-04-11 17:08 -
中越将举行第九次边境国防友好交流活动
2025-04-11 08:40 -
M346N再上美军展会造势,称作为海军新型教练机具备优势
2025-04-10 18:44 -
印度批准购买26架法阵风战机 未来或买114架
2025-04-10 17:48 印度惊奇 -
美军要搞大规模联合演习,为将来与中国开战做准备
2025-04-10 10:19 -
阿尔及利亚接收首批苏35战机
2025-04-09 16:33 -
美肯尼迪号航母交付面临延误
2025-04-09 15:36 -
从陆战队联演到战机联演 美菲近期频繁军演
2025-04-09 15:36 -
9日10时至20时,渤海部分海域执行军事任务禁止驶入
2025-04-09 10:23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英格尔斯与现代重工签订协议,借韩国造船能力为美强军
2025-04-08 17:42 -
美军下一代舰载机“航程比F35多25%”
2025-04-08 11:00 -
俄建造的最大军舰取得新进展
2025-04-07 16:31 -
晋升反而减薪 台军加薪后出怪现象
2025-04-07 14:28 台湾军事 -
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已前往中东
2025-04-07 11:44 -
中柬两军在云壤港组织“金龙-2025”联合演习启动活动
2025-04-06 13:11 -
一周军评:“蟒蛇战略”,从来都是看起来很美好
2025-04-06 10:50 一周军事观察 -
日本向第二个基地部署F-35,接装总数突破40架
2025-04-05 18:35 -
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2025-04-05 13:09 观察者头条 -
巴西宣布采购2艘英国二手船坞登陆舰
2025-04-04 16:06 -
美太空军鼓吹“太空军事化”,又拿中国做文章
2025-04-04 12:10
相关推荐 -
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评论 62“不吃够自己种的苦果,某国就不会放下身段老实谈判” 评论 171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50“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95“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7最新闻 Hot
-
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
怕谈崩了,欧盟准备“留后手”
-
“特朗普收手吧!中国又要领先了”
-
靠中国,加拿大发上“美国财”
-
美股再跌,特朗普:鲍威尔越早走人越好
-
农文旅项目投资1700万后被告知是禁养区?南京浦口通报
-
“中国学生对赴美留学迟疑,英国成了热门地”
-
为获提拔,他送给中管干部张福生25万
-
7天内连发3起事故,主力机队飞行训练暂停?台军方回应
-
广西吃了自然保护地划得过多的亏?自治区党委书记要求廓清模糊认识
-
“美国GDP的水分在不断增加,他们慌了”
-
“对于欧洲,中国要做两手准备”
-
IMF:美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重启”将拖累增长
-
煤矿疑污水渗漏致数十亩耕地被淹,陕西榆阳区:成立调查组调查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