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歼20“完全体”来了,国产六代机还会远吗?
最后更新: 2023-07-02 11:45:52歼20基本型的不断改进,一方面让原本没打算在该阶段就“彻底挖潜”的研制团队,在歼20“完全体”之前就已经拥有了相当于一个小改型的发展经验。这让此时的“完全体”在技术上必须相比歼20立项研制时的“完全体”更进一步,否则相比基本型就难称有本质进步。另一方面,歼20基本型在短短几年内通往产量“爬坡”的历程,也让生产单位及时开始思考,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更为复杂的“完全体”也尽早爆产能之前,如何做到未雨绸缪。
尽管F-35近年来总被人拿着负面新闻说事儿,但作为世界上第一款“爆产能”的五代机, F-35的生产组织流程,仍然是非常值得后来者学习的对象
对于第五代隐身战斗机这种先进技术密集型产品来说,尽管在21世纪进入第三个10年时,中国已经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二强国,但要想实现从歼20基本型到歼20“完全体”,从设计到生产的毕其功于一役,仍然存在不少技术风险。如果选择在歼20基本型后期批次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改进,作为连接两个型号之间的过渡,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这个改进型本身也必须严格按照节点推进,使其在新技术验证上注定难以“无忧虑操作”;而立项时就以包括无人机空战指挥在内的新技术验证为主,没有明确“节点包袱”的歼20双座型,恰好成了一个非常合适的出发点。
笔者在《航空知识》杂志2022年第1期为歼20双座型撰文时,标题是《敢为天下先》。2021年年底首飞的歼20双座型,不仅是全世界目前唯一进入了试飞阶段的双座型五代机,更是一架相比歼20基本型,验证了大量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全球首创的新型五代机。特别是其中许多“想用户之未想,急用户之未急”的内容,使得歼20双座型承担的科研使命,远超一般意义上的新机原型机。甚至可以认为,歼20双座型在试飞中经历的酸甜苦辣,正是让今日的歼20“完全体”在F-35新批次面前,也足以围绕着“五代半”的定义争短论长的重要资本。
歼20双座型对于用户的意义已经被分析的差不多了,而它对歼20“完全体”的贡献,乃至于对下一代歼击机的贡献,可能要到若干年后才能更多为人所知。
因此,当外形上几乎可以形容为“单座版歼20双座型”的那架“粗脖子”原型机于去年年底首飞时,即使还没有换上目标发动机,但它已经具备了“完全体”应有的大多数要素。也许对于已经看惯了歼20基本型的军迷朋友们来说,“完全体”看着还让人有些不习惯,但对于它的制造者和使用者来说,这架被形容为“简直能让飞行员随心所欲”的“粗脖子”,就是歼20当前最为完美的样子。
目标发动机的装机使用,则让这份完美进一步充盈到飞机的每个细节中。前文提及,即使在动力有所欠缺的限制下,通过精心设计,歼20基本型已经是一架为了战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而充分准备的飞机。而推力更为澎湃的涡扇15,不仅将全面提升飞机的机动性,大幅延伸其超音速航程,为飞行员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任务剖面。机上供电、冷却、液压等系统也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功率冗余,让驾驶歼20“完全体”的飞行员们只需思考如何更好完成任务,至于任务背后所需的能量“飞机自己会解决”,并为今后的升级留下充足空间。
美军的经验表明,F119和F135的强大军用推力,使得F-22和F-35能够在多数任务中无需接通加力燃烧室,降低了其红外特征暴露的概率。
不过人性总是“贪婪”的,即使6月29日已经渐有继“20110111”之后又一里程碑之势,很多人仍然因为此次装机的涡扇15不是矢量喷口版本而感到遗憾。笔者比较喜欢在现场观礼的一位朋友开的玩笑,“看来用户对推重比还是有执念的”。考虑到后继原型机必然也将陆续进入蓄势待发的状态,届时由技术状态存在细微差别的几架“完全体”展开对比测试,那必将是比歼20基本型原型机密集试飞阶段(2014-2016年)更精彩的画面。
正如前文所说,让歼20“完全体”能够相对“慢工出细活”的一大底气,正是歼20基本型的快速生产和形成战斗力。随着“老歼20部队”经验的传承,三代机部队换装歼20的速度不断刷新记录,一波波赴厂培训分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投入改装学习中,力争在对台军事斗争新节点前换羽重生,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打破强敌军事霸权的迷梦。正如杨伟总师在2017年底写给“2035年的歼20”的那封信所说:“后来啊,你是祖国海天的坚强卫士,担当在这头,威慑在那头”。
说来杨总那封信的最后一句是:“而现在,你是战鹰家族的不老传说,引领在这头,希冀在那头”,其实“那头的希冀”,距离我们也已经并不遥远了。在“敢为天下先”的歼20系列技术发展的持续牵引下,如果新一代歼击机的真容比更受万众期待的下一代战略轰炸机更早出现,并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真正值得期待的是,它能否领先于美国下一代战机NGAD亮相?如果这个梦想能成真,必将是比当年2001号验证机亮相更令世界震惊的标志性事件。
无论是年交付数量还是生产机型的全面性,今天的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实现了对俄罗斯和欧洲的赶超,在各型先进歼击机的生产上尤其如此。在这样的势头下,迅速发展出下一代歼击机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当运20已经成为全世界唯一稳定批量生产的大型运输机时,中国在大飞机事业上的发展前景同样可期;更不要说虽为后起之秀,但型号迭代发展已堪称世界第一的中国预警机事业了。相对来说,我国现阶段在轰炸机领域、尤其是平台本身长期处于低技术重复阶段的现状,就使得这种发展势头必然要弱一些。
“长大了开轰6保卫祖国”这句童言童语,对于军迷来说是个梗,对于航空工业来说则是如山的压力
归根结底,航空工业乃至军事工业的发展,虽然可以通过预研工作等方式少走弯路,但要想真正实现进步乃至赶超,仍然少不了一代代型号的适时牵引。而这些技术跨越性较大、往往需要全国协作的型号,更是不能脱离国家的工业体系而存在。所以等待下一个突破的我们,不妨多关注一下我国工业制造能力的整体进步情况;须知当国家的工业体系足够成熟全面,足够在每一个门类都至少有所作为时,就连一些过去被认为是“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系统内习以为常的惯例也正在被打破。
举例来说,在疫情和贸易战等外部因素的推动下,系统内过去习惯使用的进口航空器件,正在被国产器件全面替代,使得目前各型国产新机的国产化率都实现了决定性提升。尽管这难免带来短期内的不适应,但一旦这个坎被彻底迈过,再看看近年来美军装备采购供应链也开始要求全面自主,“强敌竟是我自己”的笑谈也就不再是笑谈——或者说,到底谁才是更能实现全面独立自主的那一个呢?
“中国命运,自己主宰”
想成为超级工业大国,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个道理,此时此刻那些在烈日下庆祝建党102周年、庆祝“双过半”目标、庆祝新机完成重大节点的航空人们最懂。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鲁宁 
-
日方称首次确认中国新型两栖攻击舰进入太平洋
2023-07-01 10:04 中国海军 -
武警部队举行晋升警衔仪式:5人晋升少将
2023-06-29 19:35 -
KF-21最后一架原型机首飞,印尼仍未交够开发资金
2023-06-29 18:54 -
美国最老航母返回港口后维护
2023-06-29 15:09 -
2030年开建,比055大,不比伯克贵,能信吗?
2023-06-28 22:05 -
首艘“阿利·伯克”FlightⅢ交付美国海军
2023-06-28 16:47 -
赖清德称台义务兵不会上一线 遭怒批:明明是当肉垫去
2023-06-28 16:07 -
法国首次试验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
2023-06-28 14:04 -
朝鲜向国际海事组织新注册两艘护卫舰
2023-06-27 21:52 -
中越两军第34次北部湾联合巡逻于27至28日进行
2023-06-27 17:55 -
俄国防部:瓦格纳重装备将移交给俄军现役部队
2023-06-27 16:44 俄乌冲突一周年 -
李尚福会见越南国防部长
2023-06-27 12:53 -
台陆军拒绝投产“云豹”突击炮车,台媒:上亿预算又要打水漂?
2023-06-26 20:08 -
一周军评:俄乌战场内外的动与不动
2023-06-25 09:14 一周军事观察 -
“不明身份”武装人员控制俄南部军区司令部附近街区
2023-06-24 12:06 俄乌冲突一周年 -
克宫:各部门正全天候向普京汇报有关情况
2023-06-24 09:55 俄乌冲突一周年 -
乌飞行员:面对俄军我们无能为力,急需F-16
2023-06-23 12:46 俄乌冲突一周年 -
东盟首次联合军演,印尼换场地:不在南海举行
2023-06-23 11:40 南海局势 -
匈牙利从俄带回11名匈裔乌克兰战俘,遭欧盟质问
2023-06-21 22:56 乌克兰之殇 -
普京:“萨尔马特”导弹即将进入战斗执勤
2023-06-21 22:25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评论 121“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评论 326“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评论 139星辰大海第二站,天问二号为何选它? 评论 69印度人把抵制矛头对准了这两国 评论 264最新闻 Hot
-
“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
“我来到这里工作,因为中国是支持环保的超级大国”
-
“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日本很小心,不想让特朗普丢脸”
-
“我只能靠中国赚钱:听特朗普这么说,想拿石头砸他”
-
美财长认了:美国消费者买单
-
英国也盯上了...
-
美国发生火车撞人事故:2人死亡,至少1人失踪
-
“苹果给了印度希望,结果中美谈成了……”
-
“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
议会选举落幕总理小胜,极右翼抬头:葡萄牙两党制结束了
-
拜登还能活多久?美专家预测
-
“飞车党”紧追小女孩将其吓哭?当地警方通报:两名初中生认错道歉
-
数学家赢下罗马尼亚大选,曾两次获得国际奥数满分
-
河中现大量死鱼,怀化市委书记现场察看
-
特朗普:将与普京和泽连斯基通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