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一线硬撼强敌的飞行员,并不是“刺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高卓】
无论我们对它的记忆如何,2022年已经过去。关于这一年里的全球军情动态,我们在当时予以转载分析的同时,也在上周末的军评,以及本周的两期直播中,总结复盘了包括俄乌冲突在内的一些重大事件,因此在这里就不再重复。本期军评,就从12月最后几天公开的中美军机南海对峙事件说起吧。
在一线硬撼强敌的他们,并不是“刺头”
这起对峙事件发生在2022年12月21日,美军印太司令部却在8天之后的12月29日发布通告,公布了这则我海军航空兵歼-11BS战斗机拦截美国空军RC-135侦察机的视频,并诬称歼-11BS进行了“不安全”的活动。12月31日晚,我南部战区针锋相对地发布了歼-11BS监视美军RC-135的视频,明确指出了美军机于12月21日11时25分17秒,蓄意改变飞行姿态、危险抵近我机的动作。
结合双方公布的视频可见,面对体型庞大、机组狡猾的敌大型侦察机,我军飞行员一方面保持既定航向,坚决捍卫主权,“不向强敌让寸分”,另一方面又始终控制与蓄意挑衅的美机的间隔,避免发生碰撞。确如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所说,“依法依规处置,专业规范操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军队对地区安全和一线人员安全负责任的态度。”
而在美方公布视频后,笔者也在外网看到了大量美国“军迷”,包括一些退役的、也曾在我当面一线进行过类似活动的美军侦察机飞行员对此事件的评论。他们的普遍观点是,尽管我军军机挂载了空空导弹实弹,但他们又觉得这类事件演变为“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很低,因此认为我军的这种拦截是一种模仿俄罗斯的“虚张声势”行为;其中甚至有一些人认为,“中国人的最终目的,是在我们美国国内造成声浪,让舆论普遍担忧美国飞行员的安全,利用我们的制度优势,倒逼我们的政府减少‘理所当然’的‘自由巡航’行动。”
为何这种“中国用硬实力扮软实力”、堪称荒谬绝伦的声音还能在美国颇有市场?归根结底是对我军硬实力的藐视。可能有不少朋友都在国外网站上见过诸如歼-16是苏-30的“低劣仿品”,歼-20不过是“机动性低下的战斗轰炸机”等言论,而在一些相对专业的军事论坛上,则会相对客观地承认中国在军事技术上的发展进步,但在另一个方面绝不松口,那就是在包括《TOP GUN 2》等近期的电影中,美国仍然引以为豪的“人的因素”。
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图形容,那就用表情包吧
长期以来,美国官方中对我军航空兵部队特别是飞行员水平的评价,有着一种类似“猴版”苏/俄航空兵的刻板印象:训练标准远不如北约空军,高度依赖地面指挥,缺乏主动精神,飞行动作保守,如果有个别敢于“挑衅”美军战机的,那一定是与大环境格格不入、“以违反规则为乐”的“刺头”飞行员。不幸的是,由于这类美式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影响,国内有一部分人(尤以影视创作人员为甚)也经常将我军尖子飞行员想象为这种“刺头”。
从技术到战术上,认为我军是“山寨俄军”的总是大有人在
然而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在地处一线的航空兵某部,确实有一名在短短数周之内分别与对手两型战机近距离过招,并克敌制胜的飞行员。但他并不是什么“刺头”,而是一位在平时就深研对手主战机型飞行包线、起降出动规律等细节,充分做到知己知彼的“知识型飞行员”,同时还是一位积极参与所在单位宣传板报、歌咏比赛、文艺晚会等宣讲文娱活动,能准确理解上级政策,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飞行政委”的飞行员。
实际上,近年来美国的诸多研究机构通过广泛搜集开源情报,结合华人华裔资源分析力量,已经初步实现了对我军组织架构、人事动态的条分缕析;对我军飞行员训练体系、空军实战化训练“五大品牌”的价值也有了较为客观的总体评判,一些研判的方向和趋势,甚至可能距离事实并不遥远。但是,往往是那份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导致在后续分析中仍有诸如“在‘金头盔’、‘金飞镖’比武竞赛中的优胜者才能赴俄参加‘航空飞镖’”等让人捧腹的内容,使其得出的一些结论,往往与事实南辕北辙。
但相比过去,这类报告的水平还是有实打实的提升的
联训上档次,还得多寻思
而说到人民空军这些较为知名的演训品牌,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里,空军实战化训练“五大品牌”的情况在公开媒体上并无只字片语,对比仍有不少报道内容的2021年,背后有何意味,外界观点难免见仁见智。不过,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空军从2011年开始的“雄鹰”系列联合训练在2022年同样毫无动静,对比2022年8月中泰空军“鹰击-2022”联合训练,结论则不难得出,在2020年的“雄鹰-9”之后,“雄鹰-10”至少也要到2023年了。
这显然不是因为两国空军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一定要说变化,2022年巴基斯坦空军列装了歼10CE和“枭龙”三批次这两款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中国战机,倒是堪称巴空军在尖端战机的选择上彻底“中国化”的标志。笔者认为,“雄鹰-10”之所以拖延至今还未举行,很可能与等待这些新机在巴基斯坦空军形成战斗力有关,等到巴空军的这批“新质战斗力”初具规模之后,“雄鹰-10”的训练价值又会高一个层次。
巴基斯坦空军的第14架歼-10CE
说到中巴联训的价值,尽管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和保障人员的能力素质广受好评,但对其装备硬件能否模拟强敌对手的争论一直存在。即使到了现在,歼-10CE本质上就是“自己人”不必多说,“枭龙”虽由巴基斯坦生产,也非我军装备型号,但其航电和武器系统均为国内研制配套,与歼-10CE高度同源,所以更让人怀疑能否“演真扮像”。
客观上说,这种“都是自己家的飞机和航电,破不了招啊”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但由于巴基斯坦在地缘环境、空军规模等方面相比老对手印度处于劣势,以及与我军完全不同的建军传统和使用思维的影响,同样的飞机在中巴两国空军的使用习惯大相径庭十分常见。当初在飞行性能基本相同的歼-7上,因为国土狭小、在很多任务中无需多少留空时间的巴基斯坦空军,在训练中倾向于频繁打开发动机加力;而对于装备规模庞大、又长期囊中羞涩的人民空军来说,当年留下来的节省燃料和节省发动机寿命的传统就成了习惯……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世怡 
-
得州坠机事故后,洛马暂停F-35交付
2022-12-31 21:59 -
中国战机挂弹“危险拦截”美军机?南部战区公布视频揭露真相
2022-12-31 21:22 长空铸剑 -
日韩多地观测到“导弹”,韩国防部称是韩固体火箭试飞
2022-12-30 20:17 三八线之南 -
美机在南海遭解放军拦截,反诬称中国战机“不安全”
2022-12-30 14:43 -
羊羔特工队:一年又一年
2022-12-29 18:41 -
国防部新春寄语:戎装在身、钢枪在手,静候使命召唤
2022-12-29 16:52 -
国防部:美方如有意全面恢复对话交流,必须拿出诚意和行动
2022-12-29 15:50 中美关系 -
时隔5天 日本再次公布我辽宁舰动向
2022-12-28 15:31 -
坠机事故后 美国以色列停飞部分F35
2022-12-28 15:03 -
叙外交部:将外国军队驱逐出叙领土并非遥不可及
2022-12-28 07:26 -
一周军情观察:2022年的俄乌战争
2022-12-27 18:58 -
误判为朝鲜无人机 韩军出动战斗机追鸟
2022-12-27 18:56 -
日本防卫预算刷新历史纪录,中方:这一动向十分危险
2022-12-27 16:29 日本 -
朝鲜无人机或在首尔拍摄韩总统府,韩媒质疑军方
2022-12-27 14:37 -
中俄联合军演闭幕,两国官兵挥帽告别
2022-12-27 14:37 中俄关系 -
直击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演练现场
2022-12-26 12:06 两岸关系 -
71架战机 台军通报解放军大机群抵近台湾
2022-12-26 12:01 台湾军事 -
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演练
2022-12-25 19:34 两岸关系 -
南海之滨反潜机双机实投深弹训练
2022-12-24 14:24 中国海军 -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哪一支部队歼敌最多?
2022-12-24 08:04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60周年
相关推荐 -
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评论 0“不吃够自己种的苦果,某国就不会放下身段老实谈判” 评论 130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46“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91“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
特朗普:鲍威尔赶紧下台,总是迟、总是错
-
“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特朗普已经搞砸了”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