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基:通往“二位一体”的朝鲜“北极星”
关键字: 朝鲜朝鲜导弹朝鲜局势最新消息金正恩朝鲜战略潜艇导弹北极星
别急,虽然中国的巨浪-1也符合这个定义,但上回笔者分析过,朝鲜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仍然使用落后的燃气舵控制,没有掌握巨浪-1使用的摆动喷管技术。如果硬要给“北极星-1”找个“亲戚”的话……跟它同名同姓的美国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北极星A1”,不仅是两级固体燃料发动机,人家还是燃气舵控制,也是冷发射出水后点火。这“亲戚”要是不认,估计肯尼迪都不答应。
不过攀这个“亲戚”也不容易,尽管冷发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平时艇上储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也避免了在发射筒里点火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然而冷发射的实现难度毫不亚于热发射。例如要求导弹能承受燃气弹射的猛烈冲击,这对为了减重普遍采用轻量化结构的潜射导弹弹体强度要求较高,我国的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在早期试射中就有过出水时弹体结构断裂的案例。以朝鲜更为薄弱的技术储备,其首款潜地导弹经历的挫折不难想象。
据韩国媒体报道,早在2015年5月公开试射之前,“北极星-1”进行了多达16次的岸上和水下发射平台试验,绝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同年11月28日,朝鲜海军唯一的导弹试验潜艇(西方称之为新浦级)进行首次模型弹水下弹射试验时,模型弹就曾原路返回砸伤艇体。一般说来,由于在冷发射过程中无动力的弹体会受到明显的水流影响,导弹出水时都有较为明显的出水角度(因此燃气弹射冲量还必须充足,防止出水角度太大导致失控),所以只要有一定的弹射高度都不至于原路返回,这说明其燃气弹射系统工作不正常。
控制燃气弹射系统确实不容易。从此次试射可见,在“北极星-1”导弹发射筒筒盖下方有一个水密隔膜,潜艇进入发射深度时,先打开筒盖让海水涌入发射筒,使得隔膜上部到发射筒盖之间充满海水,发射时必须根据深度调节水密隔膜下的气压,保持与膜外水压一致,使得导弹在冲破隔膜时不会因压力剧烈变化而导致弹体失控达不到预定高度。
从这次“北极星-1”出水时较为笔直的姿态和成功点火爬升等动作来看,虽然可能有发射海域水深较浅(冷发射的允许发射深度范围确实不如热发射)、水文条件较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但仍说明朝鲜科研人员屡败屡战的坚韧精神终于获得了回报。
朝鲜潜射弹道导弹的部署可能
目前朝鲜核导的发展方针十分明确,即通过建立完全机动部署的“两位一体”核威慑力量,实现生存能力的最大化。这一点和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东风-22液体燃料机动部署远程弹道导弹(后被东风-31取代)和巨浪-1固体燃料潜射弹道导弹时的想法有相似之处。目前朝鲜通过引进WS51200等型号获得较为先进的远程弹道导弹三用机动底盘,但其潜射弹道导弹还没有实战化载体。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16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35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5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20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31最新闻 Hot
-
匈牙利经济部长:这一点美国无法与中国匹敌
-
“韩总统大选前跟美国谈不成”
-
“美国的发言格格不入,基本被忽视了”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
贝森特也来拆特朗普台
-
“我们是主权国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
-
白宫官员称:下一个100天,特朗普还有更多“险招”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
美部长丢包案告破:被人用脚勾走的…
-
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我们最离不开的正是中国的产品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美海军提议:日本可协助美军建造军民两用船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