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ris:咆哮男怒斥钢琴师,从种族主义到法的精神
接下来是种族主义问题。K有没有种族主义呢?我研究了他各种视频,发现至少目前来看,还没有。刘女士提出,他弹了ching cheng hanji这首曲子,所以歧视华人。我也不太了解具体原因,但我估计是因为,近前的空耳ching cheng,能让人联想到ching chong,是个嘲笑华人口音的烂梗,据说很严重的歧视。我觉得这种东西,你嘲笑回去就好了嘛,阿吧呕喔啊,送给英国老哥。You call me ching chong, I call you king kong, you say what the f, I say peace and love,哈哈嘻嘻怼回去就特么完事儿,哭哭啼啼就比较让人纳闷儿。《铡美案》被文化挪用了,我们就不允许别人弹这段曲子吗?显然是不合理的。歧不歧视得看使用者的意图是什么。去年4月,老K遇到两个华人,对方刚好听过《铡美案》,俩人一起弹,他边弹边唱想象中的京剧,双方其乐融融。他给这段视频写的简介是:Dr.K 为中英关系做出了微小的贡献。除此之外,他跟其他中国观众的交流,基本也都是友好的,有人教他彩云追月,他也很开心,搁那商业互吹。这次为什么会弹《铡美案》?其实潜台词是,看,我会弹你们的音乐,还不快过来找我互动?谈不上什么种族主义,显眼包的心理活动罢了。
至于把中国人说成日本人,指华为日,你可以说他缺乏文化敏感性,但其实80亿人谁都缺乏,西方人分不清楚中日韩,正如我们分不清楚所有白色黑色棕色皮肤的人。一回事,所以误会是正常的,一句话的事。但刻意强调日本人因素,仿佛因为这个称呼导致义愤填膺,则有利用网络民粹的嫌疑。
那中国人不如英国人玩得开呢?算歧视吗?这不是事实吗?没有啦,开个求生欲不太强的玩笑。他为什么要叫她们跳舞,不是油腻老板KTV点舞那种叫跳舞,而是因为他就是靠弹boogie woogie成名的。Boogie woogie一听就是非洲话,是律动很强的黑人舞曲,所以他经常拉路人跳舞,一般大家也都跟着随便扭扭,这回不给面子,略感扫兴。但是中国女生不如英国女生玩得开,这句话说的呢,素质略低,但种族歧视倒也还好。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冷先生为什么觉得遭遇了种族歧视?因为国旗national flag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Dr.K则把它换成了政治组织或意识形态的概念。冷先生的逻辑跟how dare you assume my gender你怎么敢假设我的性别,是一样的。你怎么能凭我腋下夹法棍,就问我是不是正白旗呢?怎么能因为我牙齿不整齐,就叫我说a bottle of water呢?这是刻板印象,但比刻板印象更可恶的是,康这个概念本身,在英语社会有很强的负面涵义,跟颠覆、虚假、专制、不道德是绑在一起的。还记得CGTN的刘欣跟Fox主播Tracey的辩论吗?对方一上来就问你是党员吗?如果她回答是,那么她接下来说的任何话,都不可能被视为人发自肺腑的真话。这属于西方的终极政治正确,对外捍卫自由人权,是界定敌我,重要性远远高于在社会内部反歧视。现在反歧视叠甲,不见得那么好用,你说一句you're racist是没法让人噤声的,因为反感这套东西的人太多了。
这里稍微发散一下,政治正确是有代际特征的,自由vs专制,强烈冷战色彩,拿到今天所谓新冷战的国际环境下,非常好用。用的最熟的那批人,当然就是靠美式全球化发家致富的既得利益群体,搁今天就是中老年建制派。这些人政治这根弦绷得最紧,他们强调政治正确,那都是为“正确的政治”来服务的,什么是正确的政治,当然就是自由民主。Dr.K是文学博士,文学是辩经必修课,他当然属于这种人。但其实西方的00后,因为没赶上好日子,是没有制度自信的,不觉得西方有正确的政治,也就不遵守政治正确。所以互联网梗文化,到处都是突破和冒犯,如果一个时代政治正确的底线被不断突破,说明需要重新定义正确的政治。美国就有点这个苗头,比如我最近跟美国的马列主义者聊天,他们要争取和团结政治极不正确的MAGA懂家军,给民粹以方向,使其成为新时代的群众运动。
这段跑题主要是想说,Dr.K这种老家伙,不是种族主义,没有歧视华人,这你从他各种视频里看得出来,但他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偏见,并且很善于利用这种偏见,来引导不利于中国的舆论。比如他发觉网民的不满,马上引导仇外情绪,在后续节目里说,中国女生在咆哮男失态的时候,连说了几句don't shoot,说明咆哮男身上藏有武器,女生在劝他不要开枪,非法持枪这还得了,赶紧彻查法办。但实际上很明显,don't shoot是说直播镜头不要对着咆哮男的脸,我不相信英国人的阅读理解还不如我,只能说他是故意吃流量。
在吃流量这件事上,老K是驾轻就熟。他在油管有两百来万粉丝,是排一千多名的账号,这种账号的商业价值是很高的,他去年在电视节目上说,自己视频年收入接近七位数英镑,相当了得,他的网络影响力其实是一种巨大的权力,但表面上,他只是一个普通的up主。他之所以叫游击钢琴手,是因为他到处弹琴,经常在警察和安保人员那惹麻烦,经常被驱逐。音乐和反权威对他获取人气或者得到民意,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但后面一个因素是被隐藏起来的。
比如那次上电视,就是因为他擅自挪动了公共场所的钢琴,物业劝说无效只好报警,整个过程被视频记录下来,他违规是违规,但你说大家骂谁?又比如他曾经把书包放旁边,保安问这谁的包,他陶醉音乐不回答,最后保安要按安全流程处理,因为要防止恐怖袭击,但在视频里就显得小题大做很荒谬,有这功夫为什么不去抓坏人?暴力机器和钢琴家之间,谁更能得到普通人的共情?显然是老K。电视台为什么要请他上节目,因为媒体也要流量饭,也需要讨好观众,所以在高墙和鸡蛋之间,永远站鸡蛋一边。但你说一个可以网络升堂的人,是鸡蛋吗?
在英美自由主义政治文化里,人和系统的高度对立,权威天然就要作恶,所以英国的阿克顿勋爵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所以普通人有道德义务去挑战权威,让它不敢过多侵犯个人自由,所以只要逮住机会,你要竖根中指,这早已渗透进所有人的潜意识。所以他才会一听到state这种词,条件反射就是,要找我麻烦吗,要抓我吗?敌我对立的感觉马上就上来了。我们就会觉得,好好跟你商量事,你干嘛这么冲,干嘛挑衅我?Well,因为state TV是诉诸权威,触发了敏感词,你说we work for a TV station没问题,state TV大问题。天然对权力存在厌恶,这就是自由,free country就这画风。你说苏纳克傻逼,BBC狗屎,人家说不定马上过来握手,自己人。
好,聊完这些,我们要聊问题的关键了。法律。
老K问你们是不是从中国来,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主权国家在本国境内拥有司法管辖权。按照中国的法律,具体来说是《民法典》1019条到1021条,规定了公民的肖像权是得到保护的。
笼统来说,1019条强调肖像权利人的许可;1020条界定了不经许可就使用肖像的例外情况;1021条规定如果产生争议,应作出有利于肖像权人的解释。
也就是说,我国的法律倾向于保护人对于自己肖像如何被使用的支配权,罗翔老师在谈这个话题的时候说过,人是主体,不能被客体化,不能被变成某种东西,不能被彻底物化,因为人是目的而非工具。而挪用他人肖像,将其传播,尤其是用于牟利,就是把人的一部分变成可以买卖的东西,是在践踏人的尊严。所以中国的法律要维护人之为人的尊严。
但是在英国,虽然康德那套东西大家也懂,但是法律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私人财产权。为啥这么说?首先英国不存在肖像权这个东西, 没有所谓的image rights,只有隐私权right to privacy,而公共场所,是不存在隐私权的。正如老K所说,既然你们在公共场合,就是可以被拍。
但是,被拍和拍又是不一样的,不是你拿个相机就可以拍的,这跟拍摄所在地有关。公共场所可以随便拍,存在个别例外,比如特拉法尔加广场、议会广场,某些皇家公园,拍摄需要遵守场所的规定。非公共场所,也就是在私人土地上,要服从土地所有人的规定,他说可以拍就可以拍,说不能拍就不能拍,谁、什么时候、用什么器材去拍摄,都得听地主的。但是整个英国,几乎所有土地,都属于个人或实体,除了马路之外,没有什么无主之地,什么叫“公共”是个问题。比如圣潘克拉斯车站,所有权和运营权都属于一号高铁公司HS1,那么在这个公司的物业范围内,你就得遵守它制定的摄像规则。
人家规则很详细,但不见得很科学。非专业拍摄,随便拍,也就是说路人想拍就拍,但你自己负责去征求被拍摄者的同意,我们不管。但专业拍摄,可以理解为长枪短炮打光收声那种拍摄,都被视为商业拍摄。商业拍摄就要提交申请表,并支付场地费。学生组织或慈善机构,免费;纪录片/短片、MTV/真人秀/弹共享钢琴、商业广告/时尚走秀的拍摄,费率各不相同,取决于拍摄人数和拍摄时长。按理说,视频博主因为赚钱,应该被视为商业拍摄,比如老K弹琴应该归到第二类,五人以下拍摄团队,使用钢琴两小时以内,应该付向HS1支付600镑,每超过一小时,额外300镑。他付钱了吗?也许付了,但我猜更可能是没有,所以他可能违反了该场所关于商业拍摄的规定。法治社会呢?契约精神呢?
这里的问题在于,规定很细,但存在漏洞。我非专业商拍,阁下当如何应对?他用手机拍,三脚架都不用,带个手机支架就行,看起来像闹着玩,但他靠这个赚大钱,他拍的内容毫无疑问用于牟利,但你不知道,没法进行有效管理。哪怕现在你知道了,你现在要求他报备合规,否则叫保安驱逐他,也没用,甚至给自己带来商业损失。因为镜头把这一切全部记录下来,网络审判是没有理性的,他哪怕没遵守规则,但他让人们享受了音乐的美好,给恶臭资本家少交两个臭钱,又怎么样呢?被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只会是贵司而不是钢琴师。
这就是刚才说的天然反权威的政治文化。在这种文化里面,法律的基础,理性自然人的假设是不成立的。英美法律经常出现一个词,reasonable,就是相信大家会通过理性做判断,但人都是感性的,只要合情,大家就不会追究合不合理。在人和机器之间永远站人,去咒骂愚蠢的规则。老K就很会利用这一点,他可以剪裁扭曲,专门呈现权力机构不可理喻的一面,很容易激起广泛的、人文主义的同情。
再回到公共的问题。城市里的住宅,乡间的农田,都是私人财产,你如果脚踏私人土地,主人就可以要求你不许拍摄。那如果站在街道上,拍私人住宅呢?当然是可以的。否则你在英国都没法拍照了。但如果你站在街上,用高倍镜头,拍人家家里呢?也是可以的。甚至你拍人家在家里脱裤子,人家找你删掉,你可以辩称对方没有采取合理的遮挡措施,比如拉窗帘,所以主观上没有期待隐私得到保护。那人家可以告你骚扰,但在没有肢体接触的情况下,对方需要证明你的拍摄导致其精神痛苦。就是这么离谱,否则英美包括之前香港的狗仔队怎么会那么发达?你只能要求狗仔离开你的地盘,不能查看抢夺他的设备,更别说删照片了。为什么呢?因为英美法律首先保护物权,而不是人权,人权是欧洲法律看不下去了,英国才勉强跟上的。
再举个例子,国内的新闻,许多发生在公共场合的新闻事件,你拍到了当事人,都会打码再传到网上,来规避侵犯肖像权风险。其实这属于《民法典》1020条规定的例外情况,可以不打码的,但我们有点道德要求。但英美则不一样,哪怕未成年人,只要在公共场所,影像都可以不打码公开,别说你成年人,哪来什么肖像权,我,有言论自由权。真按法律来说,别说拍了你的脸,就算拍了你的胯下,dick pictures都可以不打码公开。你唯一可以做的,是说拍小了,侵犯了名誉权,告诽谤,那你举证嘛,老婆有没有因为这件事跟你离婚,这叫alienation of affections。这种官司没那么好打的。打码这件事,在他们看来,反而是违反道德的,因为遮盖真相,破坏言论自由。那你想想哪来什么肖像权?
所以老K的问题,你们是不是从中国来,提得非常好,我国的法律从出发点上,就跟英美法律不一样,什么叫社会主义体现以人为本?这就叫以人为本。我们很多人,包括一部分法律人,以仰望文明的心态看西方,看西方的法律,其实最美的风景,也许在家乡。
一件小事引发了这样一场意想不到的网络讨论热度,我们从看客的漂浮视角回归沉淀到理性思考,每一个网络热点事件的背后都有着许许多多多引发人们共鸣的思考和感受,解读冲突发生的过程和原因。梳理事件的情理为何?法理为何,个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交流误解误读又是什么。看似清奇的角度,却能解码奇形怪状的世界。
今天的唠嗑就到这里。龙年到了,辞旧迎新,希望大家都能来一个利落干练的开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智己城市NOA上海首秀!优缺点都有啥?
2024-01-29 17:59 观方车讯 -
试驾极越01:谁说智能和操控是矛盾体?
2023-12-05 21:24 -
当“汽车”变身“机器人”,算不算拥有了灵魂?
2023-10-25 17:36 观方车讯 -
铁西区带给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来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关系 -
阳逻,走访大蓝图上的一座智慧小城
2023-05-31 14:26 数字化转型 -
在上海车展感受车界变化,德国专家怎么说?
2023-05-22 10:23 观方车讯 -
110万辆!特斯拉中国近年卖出的车,几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再砸一万亿日元,丰田“死磕”电动车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保时捷国产提上日程?最新回应来了
2023-05-10 17:56 观方车讯 -
国六b即将全面实施,约百万库存车受影响
2023-05-10 17:55 观方车讯 -
广汽月度产销快报,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观方车讯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这种车企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汽车价格战持续,吉利、上汽“卷起来了”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360八年来首亏,哪吒汽车成“元凶”
2023-05-06 18:14 观方车讯 -
德产特斯拉,用上了比亚迪电池
2023-05-06 18:13 观方车讯 -
新能源车、海外市场“双双”破百万,这家中国车企创造历史
2023-04-28 17:50 观方车讯 -
外地车轻微交通违法,多地“五一”期间不处罚
2023-04-28 17:11 观方车讯 -
进口车一季度暴跌30%,日系车最惨
2023-04-27 18:07 观方车讯 -
连亏三年后,“路虎”品牌将成历史
2023-04-27 16:18 观方车讯
相关推荐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1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6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