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晗轶:中国人真的不讲究“政治正确”吗?
关键字: 马里兰大学演讲美国政治正确政治正确形成流动的政治正确才是社会的良心
另外,因为政治文化和社会现实在不断演变,所以政治正确是一个流动的概念。当我们察觉某个社会的政治正确已经高度僵化,甚至到了荒谬的地步,说明它滞留在更早的时代,尚未适应社会的变迁。而此时对政治正确的挞伐和否定,实际上就是在凝聚新的共识,形成适应时代的政治正确。
在美国独立早期,人口主要由欧洲移民构成时,保卫新世界不受旧制度腐蚀的爱国主义是政治正确;二战后建立新的世界秩序时,国际贸易和自由主义是政治正确;冷战后失去了苏共这个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对手,身份认同、宗教自由、性别角色自主成为了政治正确。未来,随着自由主义建制派遭到民粹主义反噬,很难预料“反政治正确”会不会成为新的“政治正确”,若果然如此,那真的叫做“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僵化刻板的政治正确不叫政治正确
把视线收回国内,政治正确同样随着历史进程发生变化,秦二世时指鹿为马是政治正确;盛唐时期民族融合是政治正确;明朝“驱逐鞑虏”是政治正确;新中国前三十年让人民吃饱饭、站起来是政治正确;后三十年让人民富起来、让弱势群体有话语权是政治正确。举个生活中不起眼的例子,小时候我们会跟在腿脚不灵便的人身后唱“拜拜参加红军”之类的儿歌起哄,但随着残障人士的权益得到社会关注,我们已高度重视他们的个人感受,比如把瞎子聋子叫做视障听障人士,把弱智叫做智障,把老年痴呆症叫做阿尔兹海默症。
放在过去,视障学生无法像健全学生那样接受教育并考取资质,并非什么违背社会预期的大事。但就在上周(5月16日),教育部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回应视障女生小倩的起诉,专门为她准备了四级英语考试的盲文试卷。因此政治正确绝不是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只是对“伤人的真相”的回避,当它与社会现实高度匹配的情况下,也应该是有温度的。
未来,随着中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逐渐成为全球性大国;民族自信心回复至鸦片战争以前的水平;种族、宗教成分逐渐复杂化;社群之间利益分配的重要性提升,政治正确的内容显然还会相应发生改变。五十年之后,中国与国人的绝对发展水平与相对国际地位都将发生巨大变化,那时候再回顾杨姑娘与拉维奇的言论与行为,人们大可以一笑置之。
- 原标题:我们为什么一边嘲笑“政治正确”,一边痛斥马里兰大学女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