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实:中医毁于中药,中药毁于手工作坊?
关键字: 中医中药医疗现代理疗中药立法中药饮片现在制药中药生产的传统格局源于农业加手工业:药农种植或采集药材;药材商人收购药材,集中售给中药铺子;中药铺子或直接将药材卖给病人,或加以炮制、制作中成药出售。电视剧《大宅门》以历史上的同仁堂为背景,对这种传统格局进行了细致描写。
传统的中药铺子,各种药材和中药饮片散放在特制的抽屉里——不过,这可不是无菌环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表示,家种中药材存在农药化肥多、土壤污染、采集时间违背科学规律等问题,使得药材的药效降低,质量和安全性得不到保证[5]。上述问题恰恰源于作为小生产者的药农:
1. 小生产者技术水平低,生产管理流于粗放,采集时间错误不足为奇。
2. 小生产者违法成本低,很容易产生为保证产量而过度使用农药的动机。
3. 小生产者资金投入低,无法承担质量控制(如农药检测)的必要成本。他们只要将中药材卖出就算了事。
药材商人和中药铺子同样属于小生产者,也同样缺乏质量控制的必要手段:
1. 对中药材的检测依赖于主观经验,而非客观化验指标。
2. 中药材的存储环境简陋,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和变质。
3. 不具备无菌生产环境,对中药饮片等成品缺乏质量检测手段。
2002-2015年,北京市药品抽验情况表明,中药材及饮片的不合格率最高,在2.7%-12.9%,平均不合格率为6.1%。2015年上海市药品抽验结果表明不合格药品中,药材(饮片)占55.1%,其中霉变药材约占18.3%[10]。
由此可见,小生产者和手工作坊式的中药生产,正是中药产业诸多问题的根源。中药现代化意味着与现代制药科学的理念接轨,这将带来三方面的重大变革:淘汰小生产者,淘汰中药饮片,完善中成药合规生产。
淘汰小生产者,意味着以集约化生产的中成药企业取代“药农—药商—药铺”的传统格局。中成药企业要么拥有自己建设的药材种植基地,要么与规模化生产的药材种植基地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意味着中成药企业能够以科学的、精密的田间管理来提高中药材的品质,从源头上解决中药材品质不稳定的问题。
至于异地种植药材的药效验证,可以采取药物分析化学与动物模型实验等现代科学的方式。欧盟对植物药的评价体系和注册程序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对于中成药企业来说,自建药材种植基地还可以降低原料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保证原料充足稳定。华润三九等积淀较多的中成药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跑马圈地、布局上游药材种植。
而且,中成药企业能够实现从中药材原材料到中成药的全程质量管理:重金属、农药等有毒物超标的物料肯定不会进入生产;规模化生产的企业有条件建设恒温恒湿、具有制冷功能的仓库,使得存储中的中药材不易滋长有害微生物。
淘汰中药饮片,以中成药取而代之,是为了提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现代制药科学的眼光来看,中药饮片属于非常落后的剂型:
1. 使用不便。中药饮片一般都要经过煎煮方可服用,这其实是手工业生产的延续。对病人来说,需要事先煎煮一两个小时才能服用的饮片,和喝口水就能口服的胶囊相比,哪个用起来更加方便?哪个用药依从性更高?
2. 药效不稳。煎煮中药饮片的过程,实质是液相对固相的萃取。加多少水,加热多长时间,都可能影响萃取的效率,病人真不见得掌握得好;更何况,不同来源、不同批次的中药饮片之间本来就可能存在品质差异。这就意味着,病人服下的药物剂量很可能不稳定,这对治疗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事儿。
3. 易遭污染。中药饮片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的过程中,由于条件和技术简陋,很容易发生霉变而污染黄曲霉毒素[10]。山药、杏仁、陈皮等常见药材经常“中招”。黄曲霉素是目前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1mg/kg的含量就可诱发癌症[11]。
以中成药取代中药饮片,则完全可以克服上述问题:
1. 中成药可以采取常见的片剂、胶囊、软胶囊等剂型,在方便服用的前提下,提高用药依从性。
2. 中成药在GMP环境下实现质量控制,能够保证终产品的一致性。不同批次的药品的药效差异极小,不致妨碍治疗。
3. GMP药物生产环境不允许出现污染,经过灭菌封装的药物在保质期内都是安全的。
中成药不仅可以克服中药饮片固有的缺点,还能创造额外的便利——假如把5kg中药饮片压缩成200g中成药,能够节省多少仓储和配送的成本?所以说,中药未来的研发方向,就是尽可能将传统方子和中药饮片改造成为中成药。
当然,中成药的生产也有尚待完善之处。例如,以现代制药科学的眼光来看,中成药中的口服“大蜜丸”是一个不太好的剂型。市场上出售的大蜜丸有的重达9g,就连给儿童用的也重达3g[11]。这么大的丸剂很难直接吞下,喂给儿童就更费劲了,弄不好还会酿成呼吸道阻塞等严重事故。试想一下,一口吞咽个板栗是什么感觉?一般来说,片剂、胶囊、软胶囊等口服药物,单剂重量以低于2g为宜。中成药企业应当设法发展更好的剂型,古人留下的东西可未必是最好的。
完善中成药合规生产,意味着中成药与化学药、生物药接轨,实行统一的药物审批流程和GMP标准。国家应当果断清理一批不合时宜的与中药相关的法律法规,着眼于扶持现代中药的工业化生产,而非保护手工业作坊的利益诉求——落后的生产力是没法保护的,必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亡。中成药在新药申报的流程中不仅要公开配方和工艺流程,还要接受临床实验的检验,不得宣称没有临床实验数据支持的疗效。真金不怕火炼,能够闯关成功的中成药,应当依靠疗效而不是营销来占领市场。
新落成的华润三九(雅安)医药产业园。产业园区包含冷链物流中心、糖浆制剂生产线及配套工程和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将实现以种子种苗、GAP药材基地、天然药物注射剂、口服制剂、配方颗粒为主的中药健康产业链。
可以预见的是,拿着中医方子去中药铺子抓药的场景,以后会逐渐变得少见,直至成为多数人记忆中的场景。这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带有停车场的宾馆取代了驿道旁的大车店,对社会而言谈不上损失吧?有些人认为,只有从中药铺子买回来、在家熬出来的中药才叫中药。这种想法作为文化取向无可厚非,作为治疗手段实不可取——难道只有写小篆才算写汉字吗?中医药当前面临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手工业生产与工业社会碰撞所产生的矛盾。唯有将中医药纳入工业化、现代化的轨道,才能使它的传奇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6/c_1120066901.htm
[2]中国国家地理:http://www.dili360.com/cng/article/p5350c3d83fdff77.htm
[3]腾讯新闻:http://news-qq-com.observersnews.com/a/20091110/001645.htm?pc
[4]维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原產地名稱保護制度
[5]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m/gn/2016/07-04/7926236.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6]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http://www.zjthyy.com/new_show.asp?Nid=118&Nnid=176
[7]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content/93438
[8]中医药标准网:http://www.stctcm.com/STCM/dtyws/862.htm
[9]中药品种保护条例:http://www.sda.gov.cn/WS01/CL0784/25226.html
[10]中药材天地网:http://m.zyctd.com/zixun/200/256125.html
[11]中国中药协会:http://www.catcm.org.cn/newsmain.asp?id=7154&cname=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评论 26“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181“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89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7“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4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