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实:到底谁在败坏中医?
关键字: 中医中医有效吗中医好还是西医好伪中医中医骗局【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徐实】
早在2000年前,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就做出了富有哲理的预言:“毁我教者,乃穿我衣人”。这话的意思是,将来真正败坏佛教的,必然是打着佛教旗号招摇撞骗的家伙。后来果然被历史所印证。
历史是相似的。如今的现象令人痛心疾首:“毁中医者,乃我中医人”——正在为中医掘墓的,其实正是一帮“伪中医”,这可不是单单指通常意义上的江湖骗子,还包括把中医吹捧到天上、整日号召“保护国粹”的人。
为什么“爱中医”到头来会变成“害中医”?这要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一粉顶十黑”。缺乏理性的狂热宣传,比负面宣传更能够产生强烈的负面效果。
虽然作为传统医学的一支,中医不属于现代科学的范畴,但同其他传统医学一样,中医是一个有价值的经验体系。经验体系中的一些内容当然值得深入研究,并且推广应用。所以说,中医在现阶段仍有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反对中医。
然而,中医有真伪之分:真中医承认中医治疗体系的局限性,并且善于以现代医学弥补中医的不足,通过治疗手段的结合获得最佳疗效,这才是真正对患者负责;伪中医偏要将中医和现代医学对立起来,不仅否认中医治疗体系的局限性,而且鼓吹中医至高无上、完全盖过现代医学。伪中医无限夸大中医的疗效,甚至捏造不存在的疗效,将患者置于何地?
真正对患者负责的医生不应有门户之见,会灵活采纳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著名医学科学家林巧稚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以妇科手术起家;后来觉得某些中医治疗手段不错,也学来用用。我爷爷参加革命之前本是中医,可是在战场上治疗火器伤,只靠中医那两下子当然不够。所以他边干边学,很快掌握了大量实用外科技术。淮海战役中,他连续抢救三十多名重伤员,罕见地以非战斗人员的身分立功受奖。关键时刻能治病救人便是好的,分什么中医西医?什么管用就用什么。
门户之见,往往是利益使然。伪中医热衷于抹黑和污蔑现代医学体系,并且声称自己能够轻松搞定世界医学界尚未解决的难题,这其实就是自我营销。“癌症化疗无用”、“几副中药治愈高血压”、“补肾改善性功能”之类的伪中医宣传,往往对群众造成误导,使群众付出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这也正是伪中医最可恶的地方。若不尽早拆穿他们的荒谬论调,恐怕还会有更多群众上当受骗。
论调之一:“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远不如中医高明。
建立在自然科学体系上的现代医学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初期存在过大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然而随着生物学20世纪后期以来的迅猛发展,现代医学已经脱胎换骨,从微观的细胞生物学机理出发,直到宏观的病症,将人体当作整体、而不是割裂的器官和系统来看待。
例如,近几年来名声大震的癌症免疫疗法,强调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肿瘤,对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食道癌都有很好的疗效。这就是现代医学整体论思想的体现。
又如,现代医学非常注重通过减少药物的“脱靶作用”来减少不良反应,也是整体论思想的应用。
现代医学对人体各器官和系统之间的联系已有相当丰富的认识,再如,对于左肩、左臂突发疼痛的病人,往往要重点排查心脏病。
诚然,对人体的研究永无止境,整体论在现代医学中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毋庸置疑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正在转变,在很多方面已是过去时,用这种说法形容现代医学,实乃刻舟求剑。
另一方面,许多伪中医只抱着原体系里的“术语”,作为向群众营销的话术;同时抹黑现代医学成果,更遑论对分子、细胞等微观世界的了解,有谁相信这样的人真能懂得整体论。
论调之二:“西医只会开相同的药方,中医讲究辨证施治。”
说这种话的人一定没听说过癌症分型和精准医疗。如今的现代医学体系并不提倡“开相同的药方”,恰恰相反,个性化治疗才是现代医学追求的方向。
以癌症治疗为例,最早的癌症分型是按癌变部位分型的,例如肺癌、淋巴癌、骨癌。细胞生物学发展起来之后,医学界开始按照癌变细胞的种类重新进行癌症分型,肺癌被拆分成小细胞肺癌、肺鳞癌、肺腺癌等等;淋巴癌被拆分为霍奇金氏淋巴癌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癌;骨癌被拆分为骨肉瘤、软骨肉瘤和纤维肉瘤等等。分子生物学发展起来之后,癌症分型又面临一场革命,例如肺鳞癌又会依照EGFR, HER-2, ALK, KRAS, BRAF等生物标记物进一步分型,采取高度有针对性的靶向药物。
总之,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不断推进疾病分型、越分越细,再结合患者自身的遗传背景设计最佳治疗方案,这不就是辨证施治吗?甚至是更为精准的辩证。
再以器官移植为例,这种治疗涉及人体免疫系统MHC的配型,不搞个性化治疗都不行。
伪中医及其拥趸对现代医学的激烈批评,基本来源于对现代医学的无知。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拒绝接受这些成果的人不仅可笑,而且可悲。
论调之三:“西医治标不治本,中医才能根治。”
“治标不治本”这事得摊开来说。现代医学的治疗方式大致分为两类,对因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病因,对症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
以治疗流感病人为例,使用抗病毒药物是为了抑制流感病毒复制,有利于加快痊愈,属于对因治疗;使用解热镇痛剂是为了给病人退烧,使得病人不致因为高烧导致生理失调,属于对症治疗。
如果对因治疗能够实现最终治愈,那当然很好;但这并不代表对症治疗不重要。对于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言,如果病因尚不明确、或者病因不易消除,那么对症治疗就显得特别重要。慢性疾病的症状会诱发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压容易导致眼底和肾脏病变,2型糖尿病导致下肢感染和心血管疾病,所以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症状。
现代医学的对症治疗往往成为伪中医幸灾乐祸的理由:“哈哈,西医治不了高血压、糖尿病,吃西药没用。”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评论 26“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181“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89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7“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4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