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实:文科生看过来,知道自己找工作为啥难么
关键字: 文科文科生文科专业就业难大学扩招高考理科最近有几位年轻朋友向我抱怨“就业难”的问题:他们在985、211高校都有华丽的学历,文科专业的硕士、博士看起来高大上。可是一到毕业季,就业的压力便来得格外残酷——在一线、二线城市找个能够解决户口的单位非常困难。就算侥幸找到饭碗,微薄收入养活自己都费劲,说到养家、买房就没法不头疼。
我对这些年轻朋友表示深深的同情。客观地说,他们都是勤奋向上的好青年,否则不可能通过极其严格的选拔机制进入985、211高校。那么,为何这些顶尖高校的文科专业毕业生仍会面临就业困局呢?不能将原因简单归于他们个人。一支军队吃了败仗,最应该反省的不是士兵,而是指挥机构。同理,文科专业“就业难”成为普遍现象,也不应归咎于学生个人,而应当思考高等教育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客气地说,文科专业今天的“就业难”,恰恰是文科专业十几年来“野蛮生长”的结果。
在残酷的就业市场,文科生一直不占优势
从1952年-1953年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直到1998年开始的全国高校扩招,在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除却文革期间短暂的混乱,我国高等教育长期贯彻两个理念:
一是“少而精”,控制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但是尽最大可能保证教学质量
二是教育为工业化、现代化服务,高校专业设置应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人才需求高度吻合,保证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应当说,这两个理念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是非常符合实际的。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普及化是历史趋势,所以才出现了1998年以后的全国高校扩招。不过从历史上看,但凡属于“大干快上”的运动,细节上往往缺乏雕琢。在高校扩招的操作过程中,教育部实际上放宽了对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管理,使得高校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决定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高等教育“全国一盘棋”的思路被打破的实际结果就是滥设文科专业、滥招文科生。
文科专业的“野蛮生长”对受教育者本身没有任何好处:在校期间,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匮乏,导致所学非常有限;毕业之后,由于文科毕业生供过于求,很难找到用武之地。可以说输得一塌糊涂。然而,从本位主义的立场来看,滥设文科专业、滥招文科生对许多高校来说反而是一种“理性选择”:各大高校的经费,很大一部分是按在校生总人数领取的。西南政法大学的刘云先生2014年在《中国科学报》撰文指出,理工科学生因为需要消耗大量实验资源,培养成本大约是文科生的7-10倍;而文科生上课、读书、写论文就能毕业,对学校而言开销不大。这就意味着,理工科学生的培养成本远高于教育部门的“人头费”拨款;而文科生的培养成本与“人头费”相比,可以做到持平或略低一些。在高校看来,招理工科学生就是“赔钱”,招文科生才能“赚钱”——这是站在本位主义立场得出的必然结论。
文科专业的“野蛮生长”业已成灾:法律、公共事业管理等文科专业,找到对口工作的比例恐怕连20%都达不到。对国家而言,学非所用是对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对毕业生个人而言,机会难觅、收入不高是无可逃避的折磨。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只有一条:教育部必须打破公立高校的的本位主义,使其回归“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教育领域绝不能没有“顶层设计”,该管的一定要管,而且必须管好。教育部有必要、有义务对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进行宏观规划和必要干预,使其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人才需求。文科专业减少招生规模、提高培养水平,皆势在必行。
有些人质疑“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和教育领域“顶层规划”,认为这会妨碍高校的教学自由。这种质疑纯粹出于无知——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但美国同样有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只不过这种“顶层设计”未必出自教育部,而出自院校联盟和行业协会。譬如,美国律师协会对高校法学院的招生和律师牌照的发放都有名额限制,防止行业内出现供过于求、待遇普遍降低的状况。教学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浪费国家资源,更不意味着可以对学生不负责任。中国的公立高校都是国家投入资源建设的,国家作为投资方,当然有权要求高校为国家培养合格、合用的人才。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863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5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8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4最新闻 Hot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