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蕊蕊:普京的罗马假日 悉数约见意大利大佬
关键字: 普京普京访问意大利普京访问梵蒂冈制裁俄罗斯G7峰会欧盟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文/观察者网特稿作者 夏蕊蕊)1843年,屠格涅夫迷上了一生挚爱的意大利歌剧团女演员波丽娜;1857年,从军队退役不久的托尔斯泰远赴意大利游历;1905年,革命失败的高尔基侨居意大利……意大利似乎向来是俄罗斯精英阶层身体和心灵的休憩之地。这次,被欧盟制裁、冷落一年多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也选择了这里。
6月10日,集体研究对抗俄罗斯的G7峰会结束48小时不到,普京罕见高调地访问了意大利和梵蒂冈。一向习惯了与美国欧盟吹胡子瞪眼的普京,终于在意大利最年轻总理伦齐这里,享受到地中海的暖阳。
说起伦齐,国人对他的印象恐怕还停留在去年,当李克强总理在意大利出席签字仪式时,拉斐尔名画《伟大的利奥和阿提拉的会面》下,意大利总理似乎有张比罗马还罗马的脸。
但如果对他的印象仅停留在外表,那就小看了这位70后总理的野心。
今年3月,伦齐访问俄罗斯,成为自从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以来,第一位在莫斯科受到接待的欧洲领导人。当时,俄罗斯还发生了一件震惊西方的大事,反对党领袖涅姆佐夫在红场遇刺而亡。
对于伦齐的访问,美国一名官员曾明确表达了美方的不满。不过,全世界还是记住了在普京面前,伦齐轻松翘起的那只二郎腿。
今年3月,伦齐访问俄罗斯,当着普京的面翘起了二郎腿
对于这次普京的来访,意大利也是小心翼翼,并没有明确地和欧盟唱对台戏。伦齐在盛赞“意大利与俄罗斯的传统友谊”的同时,也谈到了两国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
但也有大胆之举。在米兰世博会俄罗斯日开幕仪式上,伦齐对普京微笑表示:“我计划到贵国观看2018年世界杯。”奔放的意大利人用委婉的方式,回击了西方世界对俄罗斯世界杯的抵制之声。
第二个被普京“拿下”的,要数意大利反对派北方联盟领导人马泰奥·萨尔维尼。作为反欧元、反移民北方联邦党领袖,萨尔维尼长久以来一直明确反对对俄制裁。他曾提到,经济制裁俄罗斯特别愚蠢,意大利也因此损失近50亿欧元。
该党甚至还计划在国会发起一个叫“普京之友”的小组,并高度赞扬普京是一个能与奥巴马政府对抗的重要领袖。不过,萨尔维尼枪法花哨,“普京枪”不止对准了奥巴马,还瞄向他的国内政敌伦齐。去年12月他公开表示“希望普京明天早上就能够成为意大利的总理。”
然而,在西方媒体眼中,普京意大利“最好的朋友”却不是上文的两位,而是三度担任总理的贝卢斯科尼。
二人最新“友爱秀”上演于6月10日,当普京结束对意大利的旋风之旅准备离开时,79岁的贝卢斯科尼连夜带着两瓶英媒口中的“不明液(hao)体(jiu)”赶到机场。他同时向老友普京保证,其所在的意大利前进党会向国会发起动议,要求意大利减轻对俄罗斯的制裁。
2012年3月9日,普京与贝卢斯科尼出现在俄罗斯索契,为冬奥会测试场地,二位手中也端着“不明液体”
二人的友谊可谓历久弥新。去年10月,白天刚刚就乌克兰问题舌战多位欧洲领导人,当夜,普京仍然造访了贝卢斯科尼在米兰的住所。除了大吃一顿,二人还交换了礼物。普京送了幅传统的打猎图,意大利人则送了座雕塑。
更不用说,当被问及贝卢斯科尼性丑闻时,普京非但不批评,还拿自己为老友转移话题,“贝卢斯科尼因沾染女色惹上官司,如果他是同性恋,一切都不会成为问题。”(观察者网注:2013年,普京签署了禁止向未成年人宣传同性恋法案,引起相关社团反弹。)
不过,有趣的是,最早曝出这段友情的却是美国人。2009年1月,时任美国驻意大利大使斯伯格里(Ronald Spogli)撰文透露,贝卢斯科尼很敬仰普京,称普京的执政风格“有男子气概、坚决、充满威权”。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越谈越僵!最急着签的都杠起来了” 评论 21美欧这事儿闹的,还扯上中国… 评论 57“美国失败了,不只黄仁勋这么想” 评论 60“美国给中国送大礼,共和党人这下该解释麻了” 评论 54特朗普胡诌:有学生2+2都不会,怎么进的哈佛? 评论 232最新闻 Hot
-
“越谈越僵!最急着签的都杠起来了”
-
“推倒重来要几十年!没有中国我们根本无法生产”
-
美欧这事儿闹的,还扯上中国…
-
印军称击毙一名巴基斯坦越境者,巴官员称印方“含糊其辞”
-
特朗普胡诌:有学生2+2都不会,怎么进的哈佛?
-
内蒙古一地突降大雪,多匹马被冻死
-
美议员跑加拿大求“复合”:咱有共同“敌人”,中国啊
-
“美国给中国送大礼,共和党人这下该解释麻了”
-
特朗普威胁三星:25%
-
波音被美司法部“豁免”
-
万斯炒作:美国绝对主导时代结束了,中俄想各个击破
-
特朗普AI顾问叫嚣:荷兰继续对中国限制出口
-
港科大:无条件录取哈佛转学生
-
“特朗普,再次成功让中国人对美国祛魅”
-
数十人突然被裁!“特朗普想强化总统特权”
-
“暴政!”哈佛禁令引众怒,中国学生不敢离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