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若愚:奥运首次升区旗奏国歌,精英和民间体育如何在香港平衡?
最后更新: 2021-07-29 11:25:01【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若愚】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花剑个人赛中,中国香港选手张家朗表现神勇夺得金牌。
这是香港代表团在香港回归后夺得的首枚金牌,也是继女子帆板运动员李丽珊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后,香港代表团历史上的第二枚奥运金牌。
特首林郑月娥特地予以祝贺:“张家朗最终成功为香港创造历史,令人振奋。他的佳绩证明了香港运动员的实力,让全港市民引以为傲。”
林郑月娥呼吁市民“放下手上工作,观看电视直播,全力支持家朗争夺奥运金牌”。图为林郑月娥观看比赛直播。图源:林郑月娥社交账号
而在周三早上,香港游泳代表何诗蓓也凭借1分53秒92的成绩摘下女子200米自由泳的银牌,并打破了此前由杨浚瑄保持的亚洲纪录。
很多内地人士或许对香港代表团不太熟悉了解。本次香港代表团共派出46人,参加38项赛事,创近9届新高,且游泳、击剑、羽毛球、自行车等共有8个参赛项目有望夺牌,几率也是史上最高——在本届奥运之前,香港自1952年派队参加奥运会以来,拢共仅获得一金一银一铜三面奖牌,如今张家朗、何诗蓓的一金一银无疑为香港的奥运历史注入了极大的荣光。
在笔者看来,奥运会才刚开始几天,香港代表团就能取得如此佳绩并非偶然,是回归以来特区政府加大体育投入的必然结果。
香港政府和社会一直对体育事业比较重视,因独特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东西合璧的特点,也具有不少显著优势。观察香港的体育发展路径,或许也能够为内地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精英体育:夺金牌可获千万港元奖励
香港体育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3大门类:
第一是精英体育,即培养精英运动员队伍,在国际比赛中争创佳绩,为香港夺得荣誉;
第二是盛世体育,即尽可能多地承办、推广香港体育活动,筹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借此增加香港的知名度,并带来旅游收入;
第三是普及体育,即在学校和社区推广普及体育运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追求身心健康和培养正面的群体精神。
2021-22年度,特区政府对于3类项目的经费预算分别为9.1亿、2.3亿、54.4亿港元。
这3大门类既相互有着显著区隔,也存在密切的关联和配合。比如,普及体育激发市民的广泛参与,可为精英体育培养选拔人才;盛世体育的举办,可以让本地运动员得到锻炼,提高能力;而精英体育的兴盛,也会吸引更多国际机构在港举办体育赛事。
张家朗即是精英体育的代表人物,出生于运动世家,自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学击剑,中四(类似内地高一)退学转为全职运动员,之后辗转于各大赛事,在2014年亚洲青少年锦标赛历史性横扫4金,为此被外界冠以“少年剑神”的封号。
据港媒报道,在张家朗夺取奥运会金牌后,根据恒地赞助的嘉许计划,他将获得500万港元的奖金;假如他和队友夺得队制项目的金牌,将分配高达1000万港元的奖金;另外,在他曾经就读的林大辉中学,校监林大辉表示会从学校基金拨出最少250万港元作奖励。如果加上其他项目的奖励,张家朗获得的奖金极有可能在1000万港元左右。
张家朗在大幅落后的情况下顽强逆转,观看直播的香港市民为他庆祝。图源:香港文汇报
香港特区政府于2011-12年度拨款70亿港元,成立“精英运动员发展基金”,其中50亿港元暂存放于香港金融管理局,以赚取与香港外汇基金表现挂钩的投资回报。另外,特区政府于2018-19年度额外向基金注资60亿元,当中52亿元亦已存放于香港金融管理局,直至2026年为止。这些注资保证了精英运动员的培养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香港建立了运动员分级培养制度,集中资源培养优势运动员,实现重点突破。笔者查询香港立法会资料得知,2020-2021年度,“精英运动员培养计划”共培养田径、羽毛球、自行车、马术等20个A级项目,资助全职运动员466名,加兼职运动员一共964名。此外,还培养桥牌、体育舞蹈、龙舟等13个B级项目,资助全职运动员12名,加兼职运动员一共1129名。列入计划的全职运动员,每月资助额在4.1万港元至1.6万港元之间。运动员训练成绩越高,获得的生活补贴、医疗保健服务、训练设施保障则越多。
2012年,李慧诗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得铜牌。(资料图/港媒)
除前文提及的张家朗、何诗蓓外,香港精英体育的代表人物还包括:自行车项目曾于2012年夺得奥运铜牌的李慧诗,为了她第三度参赛,香港自行车队和体育学院精英训练科技总监苏志雄博士、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张欣与团队一同加入备战,利用风洞实验室系统制作新战衣;体操项目的石伟雄,两次参加奥运会,最好成绩是亚运会金牌;羽毛球项目的伍家朗、谢影雪等,也有一定的实力。
虽然香港在选拔培养精英运动员上想了很多招,但毕竟香港人口基数小,诞生优秀运动员的数量相对内地要少。于是,他们借助“优才计划”,吸引了一批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内地优势体育项目的人才到港定居,以推动香港体育事业发展,其中包括伏明霞、李宁、李小双、王晨、江嘉良、帖雅娜等。郭晶晶在嫁给霍启刚后定居香港,此次她也出现在东京奥运会,只不过转变了一个身份——从比赛选手转为“裁判的裁判”。
- 原标题:奥运首次升区旗奏国歌,精英和民间体育如何在香港平衡?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南京173例感染者分布全市9个区,禄口街道全域为高风险
2021-07-29 11:1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第13金!张雨霏女子200米蝶泳夺冠,刷新奥运纪录
2021-07-29 10:48 东京奥运会 -
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一律集中隔离观察14天
2021-07-29 10:2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北京、长沙等地出现与张家界关联病例,至少17人感染
2021-07-29 10:2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张文宏:南京疫情尚在可控之中
2021-07-29 10:0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云南:新增境外输入确诊16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
2021-07-29 10:0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湖南省委书记:对张家界等地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加强景区防控
2021-07-29 10:0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24例,分别在江苏、四川、北京
2021-07-29 10:0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江苏新增本土确诊20例:南京18例,扬州2例
2021-07-29 09:4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河南荥阳通报王宗店村灾情:已有8人因山洪遇难
2021-07-29 09:12 河南暴雨 -
北京新增1例确诊,曾前往张家界
2021-07-29 08:2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南京疫情波及5省9市,中纪委发声
2021-07-29 07:5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重庆两居民在成都初筛阳性,均去过张家界
2021-07-29 07:4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郑州一辆奔驰堵出口致全车库被淹?物业回应
2021-07-29 07:31 河南暴雨 -
江苏淮安:4人去张家界旅游,核酸初筛呈阳性
2021-07-29 07:2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卫辉城区还有积水1600万立方米
2021-07-28 22:57 河南暴雨 -
日本奄美大岛等四岛申遗成功,外交部:望日方信守承诺
2021-07-28 22:35 -
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到南京
2021-07-28 21:2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全国人大常委会公证法执法检查组来沪执法检查,李强与曹建明一行座谈
2021-07-28 21:14 上海观察 -
成都新增本土5+1,5人去过张家界
2021-07-28 21:04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