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睿:蓝绿都玩假的,“新南向”当然只是又一轮诈骗
关键字: 一个中国蔡英文蔡英文执政一周年台独独台中国认同新南向【观察者网专栏作家/王睿】
自上世纪国民党政府在台湾建构“岛国体制”以来,台湾民众两度遭遇“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认知高峰。第一次是蒋介石威权时代,为期25年;第二次是蔡英文掌权时代,至今不过1年。
“一个中国”认同在台湾的变迁
在这两度高峰期,台湾民众无论自身的历史经验或主观意愿如何,都不得不面临“一个中国”的认同思考。特别是蔡英文因为拒绝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而造成的风波,唤起一般政治无感(或无知)的台湾民众好奇什么是“九二共识”,并进而面对恢复中国人意识的历史要求。差别在于蒋时代的“复兴基地论”,以及国际上的反共封闭环境,让台湾民众以台湾为中国的中心,并认为大陆才是“去中国化”的地区。
然而蔡时代台湾人认同“一个中国”的处境已不同于蒋时代。蒋时代建构“岛国体制”时,主观上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客观上有冷战‧内战结构为条件,且有一批从大陆来台的军公教人员和故宫古董,以及用金元券“换来”的大陆黄金,让台湾民众自以为是中国中心。
但李登辉至蔡英文等人承继“岛国体制”的同时,又进行“去内战化”、“去中国化”的体制建构,包括“族群政治”和“语言政治”的操作,长逾20年,这至少使一整代台人的中国主体意识被清扫一空。也就是说,自日本殖民结束、台湾光复以来,台湾民众被建构的政治心态历经“中国边陲”→“中国中心”→“中国边陲”→“两岸两国”的曲折过程。
然而,在“岛国体制”支配的现实下,全面执政的蔡当局对于“正名、制宪、入联”,没有一样能办得到。这不但证明“台独建国”为假,更糗的是,连“维持现状”的政治意图都捉襟见肘。过去一年来的事实证明,两岸关系与中国身份认同是无可逃避的历史进程。面临这种时局,台湾民众不得不思考如何以政治上“中国的他者”的想象重回中国主体,并在民族意识被规训“去中国化”以后,如何恢复中国人知觉的问题。
那么,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究竟怎么回事?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在今年《上海文学》5月号刊文称:“两岸六十年来,认同‘一个中国’,赞成‘统一’,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今天已成了大问题。今日的‘统派’,也非陈映真这一代‘统派’了,我们都要有一个重新认识台湾地区,重新认识统一,重新认识‘统派’的过程。”(《因陈映真而想起的……》)章文说的今日“统派”是一种泛称,并不专指当今声势不大而坚持存在的“统左”。且以“一个中国”在台湾为例,权作回应:
1970年代以“保钓运动”为契机,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开始产生“中心/边陲”的移动,而国际环境对新中国的接受与承认则全面加速这种转变,以台湾为中国中心的政治想象破局,这是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当年赴陆的背景。
迫于内外条件的时移势异,蒋经国以政权“本土化”来应对这种变局,岛上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因此有了舞台。至李登辉于1996年的《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就职演说为界,其后将台湾作为中国边陲的认知转变,推往另立中心(国家)的政治想象。3年后,在李登辉授意下,蔡英文等人的“特殊国与国关系论”出炉;次年陈水扁掌权,“两国论”在岛内政治理论与实践上相结合,并彻底而全面支配台湾中小学的国家认同教育。2012年由于日本当局对钓鱼岛“国有化”的风波,台湾民众在这次“保钓运动”中见识到什么是中国主体性,并再难否认台湾遭逢“去中国化”的政治操作。
2012年,台湾“923保钓大游行”
在上述过程中,原以官僚、买办、旧封建地主为主要成分,而号称“革命政党”的中国国民党,在李登辉掌权时代发生质变,甚至有“黑金政党”的名号。到了台湾引进西方政党政治后,国民党所谓“革命政党”的属性已名实俱亡,其所谓“一个中国”或“一中各表”等等,自随名实俱亡的质变而只能是选举修辞和党争口号。
另外,李登辉虽然摧毁国民党的旧有属性,但却承继国民党建构的反共“岛国体制”,并缜密地在这体制内打造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全方位的“去中国化”,比如“民主人权”、“戒急用忍”、“南向政策”、“认识台湾”等。也是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台湾教育被置入“日本殖民有功论”以及“台湾人原住民祖源论”,前者如崇拜八田与一,后者如泛南岛民族意识等,其本质是建构“去中国化”的配套。
李登辉“建立新中原”以来逾20年,“岛国体制”文风不动。其中,陈水扁的主要兴趣在于家庭经济,他唯一有意义的政治觉悟是“台湾独立办不到就是办不到”;马英九不统不独整整8年,他的临去秋波是2015年11月在新加坡对全球重申“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尽管如此,“岛国体制”拜美亲日反共拒统的性质一样没少,一脉相承,它并非蔡英文的原创。“新南向政策”只是20年前“南向政策”的复制,目的在闪避大陆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
在“岛国体制”支配下,国家认同成为台湾几代民众命定的政治焦虑。台人自出生开始接触的环境,就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国家认同视听网。比如在台北松山机场,一入境就听到广播说:“欢迎‘回国’!”更别说在全岛范围内,每个人自小见闻“国歌”、“国旗”、“国号”这些视听符号的洗礼。因此,认识、接受甚至追求“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台湾人来说,都需要智识、经验和心理上的跨越。这种跨越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是一个摧毁和再建构的过程,其纠结程度不亚于叫一个“统派”去支持“台独”。
也就是说,在台湾相较于所谓“天然独”,“天然统”是更加难以置信的存在。于是面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乃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有人选择装懵或逃避,也有人相信轻易的、现成的“岛国体制”,无论它是不是“台独”。
“台独”和“独台”,都是伪概念
国家作为排他性的近代文明产物,好几代台湾人被建构的的国家意识是:“台湾就是一个国家”,不论它的称号叫什么。于是,大陆就成为一般台湾人国家意识中的“他者”。因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政治逻辑上是排斥“岛国体制”的概念;或者说,“一中各表”根本是一个主权互斥的伪概念。
2015年洪秀柱使出“一中同表”参选,还不劳绿营出手,就遭到蓝营内部“斩立决”,正缘于“岛国体制”的政治基因。有了洪这个前例,所以刚刚当选国民党新任主席的吴敦义,日前在网媒公然叫“统派”离开台湾到大陆去住,以免拖累2300万同胞的话语,固然有打击洪秀柱和收编蓝营派系的战术目的,但也符合“岛国体制”的政治逻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雪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63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93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275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7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5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