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振宁回国后投稿国际期刊遭拒 是国外审稿比中国严?
关键字: 杨振宁杨振宁贡献国际著名物理学期刊光明网评论员:杨振宁投稿权威期刊遭拒一点不奇怪
今天(9月20日)有媒体报道说,近日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物理快报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主编朱邦芬在《回归后杨振宁先生所做的五项贡献》一文中披露说,8年前,杨振宁曾向其熟悉的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投稿,但却遭到了退稿。据说,杨振宁在2013年出版的自选文集(《Selected Papers of Chen Ning Yang II: With Commentaries》)中,也提及了这次令他感到“滑稽和烦恼(funny and troubling)”的被退稿一事。
上述报道转述杨振宁书中所讲称,2009年6月,时年87岁的杨振宁向《物理评论快报》投稿,论文由他一人完成。因为多年没有联系过《物理评论快报》,杨振宁在投稿时做了简单的说明,列出自己曾在1967年和1969年就1维δ函数作用发表过的文章。“现在,我带着这篇新论文重回这个领域。”杨振宁在给编辑的信中写道。
显然,作为国际物理学界的著名刊物,其编辑不识鼎鼎大名的杨振宁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便如此,“一个多月后返回的一位同行评议者认为,新作的结论已经包含在‘同名者(即杨振宁)’在1967年所发表的论文中”。“两天后,另一位同行评议者的反馈传来。反馈的开头是对杨振宁过去工作的肯定,赞扬其分析能力是‘传奇般的’。对于新作,同行评议者表示,据他/她所看,结论都是正确的,但认为这并不合适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原因是‘缺乏广泛兴趣’和‘缺少新的物理’”。对此,杨振宁写道,“我不知道是该觉得好笑还是被冒犯”。于是,“杨振宁将该文章投给《中国物理快报》,并在次月(9月)顺利发表”。
“一个多月后”才返回同行评议,与“在次月(9月)顺利发表”相比,其中的原因恐怕还不只在于期刊来稿量的大小和编辑效率的高低。一般而言,对于一个获得过物理学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一本国际著名的物理学期刊怕是不敢怠慢之——无论从态度上,还是从稿件内容上,否则这个专业期刊便不足以在界内维持其声誉。也许正是基于此,这样的期刊才有了“冒犯”业内大咖的底气和勇气。
不过,对于《中国物理快报》来说,其能得到《物理评论快报》退回的稿件并迅速发表之,也正可补课上世纪60年代被学界讨论过的问题。这也正如《中国物理快报》主编朱邦芬教授所言,杨振宁上述稿件被国际著名物理期刊退稿“之后,他的科研文章主要投给中国物理学会所属的《中国物理快报》(CPL)上,以实际行动表达了杨先生的价值观念:一项学术成果的价值并不等价于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
实际上,将稿件投给《中国物理快报》,岂止是“以实际行动表达了杨先生的价值观念”,这更是“杨振宁先生回归以后,开始了一位理论物理学大师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昨天,有文章在“借庆贺杨先生95华诞之际”,将杨先生回归中国后的新贡献,“归纳为五个方面。一,作为有远见卓识的科学领导人所起的引领作用;二,作为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研究领域所做的具体科学研究;三,作为教育家在培养中国年青一代杰出人才方面所做的贡献;四,作为科学史研究者,写下了一系列传世之作;五,其他方面的贡献”。
尤为引人注意的是,这篇庆贺杨先生95华诞的文章,也讲到了杨先生“对国内学术界学术诚信问题”的关注,所举之例却正是《中国物理快报》稿件的事:杨振宁通过该刊一名审稿人的不正常要求得出了判断,“指出这是审稿人在滥用其特权而谋取利益”。
朱邦芬:《回归后杨振宁先生所做的五项贡献》节选:
……
回归后杨先生曾经向《物理评论快报》(PRL)投过一篇稿件,引起很不愉快的经历。第一位审稿人轻率地认为作者是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同名的某位C N Yang,审稿极为马虎,似乎也完全忽视文章所研究系统存在受限势;第二位审稿人的意见是许多人常遇到的、无实质性批评内容的所谓“缺乏广泛兴趣”和“缺少新的物理”,加上编辑“明显傲慢自大和官僚化”的程式化答复,使得杨振宁这位PRL的创始人和多篇重要论文的作者,感到整个拒稿过程“funny and troubling”。为此,在杨振宁文集Selected Papers II With Commentaries 的附注中,杨先生原原本本地附上审稿人意见以及他与PRL编辑的两轮通信,力求改变这一错误的趋向[4]。之后,他的科研文章主要投给中国物理学会所属的《中国物理快报》(CPL)上,以实际行动表达了杨先生的价值观念:一项学术成果的价值并不等价于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作为CPL的主编,我经常可以收到杨先生于晚上11—12点发来的电子邮件,作为一个耄耋之年的科学家,杨先生的干劲与活力实在令人敬佩和惊叹!
……
杨先生还对国内学术界学术诚信问题,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2010年6月14号晚上快11点,我收到杨振宁一封email,涉及《中国物理快报》一篇稿件的评审。清华高等研究院一名博士生XX向《中国物理快报》投了一篇文章,署名只有他一个人。编辑部组织两位同行评审论文,其中一位评审人对论文给予完全正面的评价,而另一位评审人则要求作者再另外引用3篇文章,而这3篇文章与投稿论文所研究内容实际上没有任何关系。作者向杨先生请教如何处理。杨先生的判断是,第二位审稿人要求引用的这3 篇文章“have absolutely nothing to do with XX's work”,他指出这是审稿人在滥用其特权而谋取利益。我们很快做了调查和处理。这种现象是一种严重的学术不当行为,目前在学术界经常发生,许多人熟视无睹。杨先生“管闲事”,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不当行为,值得我钦佩。
……
标签 杨振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孙武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评论 65《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评论 93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评论 225“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评论 335最新闻 Hot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麦忍无可忍,“怎么说话呢!”
-
尹锡悦“最后一搏”?文在寅被控涉嫌受贿遭检方传唤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
果然,“欧盟没硬起来”
-
美国达美航空一客机与军机差点又撞……
-
美准空军部长:中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
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
美军飞行员怒了:这是要害死我们!
-
新协议更狠!“乌克兰将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
哥大临时校长将辞职
-
“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
回流美国?美车企集体沉默“装死”: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
普京强硬表态,点了英国
-
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
“曾被马斯克嘲笑的中企,现在让美国人高攀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