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华:毛泽东用“让驴上山”的办法逼出蒋介石的“抗日人设”
周恩来回延安汇报谈判情况后,毛主席如何看这些问题呢?
他认为,我们的原则是保持独立性,但现在的情形是要限制我们党,限制我们军队,一切行动要受同盟会的决定,并且蒋介石有最后决定权。我们采取什么态度呢?还是在他定的圈子里做事。当然,他这个圈子在形式上是大大地损伤我们的独立性,在实质上也若干损伤我们的独立性。应从政治上来观察,是不是根本上损伤独立性,那还不是的。党的独立性主要是政策问题。大革命时期形式上是独立,实质上是做了尾巴。现在我们的政策是逐渐地冲破他的圈子。我们不能因为这种限制就与他决裂。在前途上,我们是可以战胜他的圈子的。他这个圈子可以限制我们一些工作,但有两条他不能限制,一是党的秘密活动,一是红军给饭吃,红军、苏区实际上归我们管。[17]
毛主席是一种非常开阔独到、非常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不从形式上而是从实质上看,不从眼前而是从前途上看,不从他们划定的圈子而从我们党的内因决定和内部政策上看,你不想让他限制他就限制不了。蒋介石想画地为牢,我们却是思路一变天地宽,有些事情想清楚了就不怕。
此时已是1937年6月底,正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夕,为了抗日救国大局,中共中央决定对蒋做出重大让步。
我们的新方案,原则上同意组织国民革命同盟会,但要求先确定共同纲领,同意以蒋为主席,承认其依据纲领有最后决定权(依据纲领,而不是无条件的决定权),但目前应着重保持共产党的独立组织及政治宣传和讨论之自由,使同盟会成为政治上两党合作的最高党团(是合作形式而不是合并)。
还确定,中共准备7月中旬发表国共合作宣言,之后如蒋同意设立总的军事指挥部,红军即待其名义发表后改编,否则,即于“八一”自行宣布改编,编3个正规师,共45000人。明确告诉对方,如果再不同意就不需要你同意了,自己按照有利于抗日救国的既定方案干。
还决定,陕甘宁边区准备7月实行民主选举,向蒋推荐张继、宋子文、于右任中的一人任边区行政长官,林伯渠为副长官;各游击区原则上一律停止没收土地及建立苏维埃政权,取消红军名义,改以抗日义勇队名义出现;力争朱德为红军改编后的指挥人,毛泽东原则上不拒绝出外做事,但非至适当时机托故不去;周恩来再去见蒋时,博古、林伯渠、董必武一起去等。
很快,南京方面又电邀周恩来去谈判。到达上海那天夜里,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共迅速表示愿在蒋指挥下努力抗敌,10天内准备完毕待令出动。
但蒋介石仍十分冷淡,坚持红军改编后不设统一的军事指挥机关,3个师直属行营管理,3个师的参谋长由南京派遣;政治主任只能转达人事、指挥,并提出由周恩来任政治主任,毛泽东任副主任。
这样的无理要求我们不可能接受,谈判第四次陷入僵局。
怎么办?中央决定让周恩来等回延安,采取不再与谈的方针。
为什么如此坚决?因为形势变了。毛主席说,日军进攻的形势已成,抗战有实现之可能,“蒋对红军办法不能接受,只有拖之一招”。[18]
当我们表示不再谈、准备拖下去的时候,事情却又出现转机。
7月29日和30日,北平和天津先后失陷,蒋介石已经走投无路。周恩来等刚回西安顾祝同就告诉他们,蒋介石催促红军迅速出动抗日。
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日宣言
毛主席、张闻天要周恩来转达蒋介石:(一)我们8月15日前编好,20日出动抗日。(二)3个师以上必须设总指挥部,朱德正彭德怀副,并设政治部,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不要康泽,蒋介石拟派他担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以便指挥作战。(三)3个师45000人。另地方部队1万人,设保安正副司令,高岗为正,萧劲光为副,军饷照给。(四)主力出动后集中作战,不得分散。(五)担任绥远方面之一线。(六)刺刀、工具、子弹、手榴弹等之补充。
还明确,红军作战坚持以下两条原则:一是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而不是阵地战,也不是集中作战,不能在战役战术上受束缚。只有如此才能发挥红军特长,给日寇以相当打击。二是在开始阶段,红军以出1/3的兵力为适宜,兵力过大,不能发挥游击战,而易受敌人的集中打击。其余兵力依战争发展,逐渐使用之。[19]
但谈判时,康泽又提出,中共宣言不应提“民主”,改为“民用”;取消对民族、民权、民生三条的解释;连提“与国民党获得谅解,共赴国难”等都不同意。
谈判会不会再一次陷入僵局?但局势再也没有给蒋介石机会。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战火烧到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为调遣红军开赴抗日前线,谈判局面迅速改观。
8月18日,蒋介石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下编一一五师、一二零师和一二九师3个师;答应国民党不派军官到八路军中任职,只在总部和3个师之间各派联络参谋一人;还同意红军充任战略游击支队,执行侧面战,协助友军骚扰与钳制日军大部并消灭一部的作战任务。[20]
9月22日,在卢沟桥事变两个半月后,国民党中央社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
回顾这个惊心动魄的历史转变过程,我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实践中抓主要矛盾的重大意义。瓦窑堡会议认定主要矛盾转变并确立新的策略方针,之后就是思想主动、政治主动、道义主动、决策主动到战略主动和行动主动,顺天应人,最后把看似不可能变成可能,胜利地达到预期目的。
看到了扭转历史车轮中逆天开局的谋略。在阶级战争正在进行时,决定主力尽出东征抗日,打破了原有格局,掀起了民族革命大风暴,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加剧分裂,从反蒋抗日的两广事变,再到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硬是一年间改变了历史走向。
看到了矛盾双方转化的硬条件。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共同体,不是道义和道理能改变的,不能幻想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需要造成让对方迫不得已的态势,如果没有红军的战场打击,没有张、杨的强力压迫,包括造成日本对投降派绝望后的进攻,让蒋介石改弦易辙难。
看到了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斗争艺术。蒋介石一定要消灭红军,如何与他建立抗日统一战线?那就全局造势局部做起,从最有可能突破的张、杨内部做深入扎实的工作,很快形成西北“三位一体”,最后局部改变全局,实现了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看到了走向光明前途的曲折性。历史总在不断地出难题,要保持坚定的方向和自信,着眼主客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敌变我变、我变敌变的动态过程中,掌握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最后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21]。
毛主席曾生动地比喻说:陕北的驴子很多,让驴子上山有三种办法:一拉、二推、三打。蒋介石是不愿意抗战的,我们就采取对待毛驴子的办法推他、拉他,再不愿意干就打他。
这种办法管用,有意思。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25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6503-6504页。
[3]《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91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51-652页。
[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6546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57页。
[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6547-6548页。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89-91页。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61页。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2-93页。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63页。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5页。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6549-6550页。
[14]郝建生编著:《西安事变前后的周恩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20-321页。
[15]郝建生编著:《西安事变前后的周恩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30-331页。
[16]郝建生编著:《西安事变前后的周恩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47-348页。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84页。
[18]张迪杰主编:《毛泽东全集》第10卷,润东出版社2013年版,第401,416页。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8页。
[20]郝建生编著:《西安事变前后的周恩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61页。
[2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7页。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15日
2025-05-15 21:14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14日
2025-05-14 21:08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13日
2025-05-13 22:3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12日
2025-05-12 22:2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11日
2025-05-11 23:0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10日
2025-05-10 21:2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9日
2025-05-09 21:04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8日
2025-05-08 20:31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7日
2025-05-07 21:1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6日
2025-05-06 15:42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5日
2025-05-05 21:56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4日
2025-05-04 20:30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3日
2025-05-03 22:05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2日
2025-05-02 19:57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5月1日
2025-05-01 17:32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30日
2025-04-30 17:37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29日
2025-04-29 18:41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28日
2025-04-28 21:59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27日
2025-04-27 22:22 抗战史上的今天 -
抗战史上的今天:4月26日
2025-04-26 17:45 抗战史上的今天
相关推荐 -
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评论 58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评论 221HDMI收税20年,移动“超高清时代”能否有中国标准? 评论 156美企急电:快取消越南、印尼订单,转回中国 评论 131“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评论 9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