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宏嘉:回归“回鹘文”的背后,是蒙古国靠拢西方的挫败感
最后更新: 2020-03-27 18:10:15政治上,苏联人以“肃反”为由,大肆屠杀反苏的蒙古高层领导、蒙古王公和黄教喇嘛,余下者或被迫还俗,或被迫同俄罗斯族人“和亲”;经济上,苏联人完全控制了蒙古的经济,并将其纳入苏联的国家计划中,阻止蒙古的工业化进程;文化上,苏联人在取缔宗教的基础上,还进一步禁止了长久存在的成吉思汗崇拜。传统蒙文也被改为以俄语西里尔字母拼写的新蒙文,1941年,蒙古人民党和蒙古政府通过“关于确定蒙古新文字”的决议,正式废除了拉丁化蒙古文,并宣布国家很快将过渡到使用西里尔字母的新文字。
蒙古人民共和国第二任主席、第九位总理根登
位于乌兰巴托的蒙古“政治迫害牺牲者纪念馆”。其原址为蒙古人民共和国第二任主席、第九位总理根登的旧宅,1993年被改造成纪念馆。根登本人曾强烈反对苏联在蒙古境内的“肃反”运动,据说他曾在蒙古驻苏大使馆的招待会上痛骂斯大林“你这个血腥的格鲁吉亚人,你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红色沙皇!”,并夺过斯大林的标志性烟斗摔碎在地。1937年,根登被遣送至苏联,以“日本间谍”的名义枪决。
如果说蒙古国对于其文字拉丁化的尝试,仍旧在一定程度上基于本国的自主性的伸张以及同国际接轨的愿望的话,那么其将文字改为西里尔字母的行动,便可以说是完全迫于苏联压力的被动行为。这种文字改革并非基于蒙古人民的普遍意志,昭然若揭地反映出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文化霸权。
当然,面对苏联的全方位控制,蒙古国人民是没有选择权的,而理论上作为人民意志代言人的蒙古国高层们,则早已完全沦为苏联人的统治工具和发言人,自然唯莫斯科马首是瞻。这一时刻的蒙古人民或许意识到,在彻底消除了来自南方强邻的威胁后,这个来自北方的老大哥,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新的桎梏。1946年,蒙古国开始全面使用这种字母,直至今日。
转机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崩溃解体,停滞的时间再次开始转动,俄罗斯国力一落千丈,再也没有国家能够像苏联一样重新控制蒙古。1990年,蒙古人民革命党通过新党章,将指导思想由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转为社会民主主义,允许多党制;1992年初,蒙古通过新《宪法》,规定改国名为“蒙古国”,实行议会制、禁止外国驻军和通行权、承认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一切形式、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奉行和平外交政策。至此,蒙古拉开了“去苏联化”的大幕。
在民族主义浪潮和西方自由思想的联合冲击下,获得新生的蒙古国“去苏联化”运动主要在政治和文化两条轨道上并驾齐驱,而两种不同的渠道也恰恰引出了蒙古文字改革的两条道路。
所谓政治层面的运动,主要体现在蒙古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上。冷战时期,蒙古作为苏联的“属国”,在外交上奉行的是极端的一边倒政策,尤其是在中苏交恶后,蒙古也同中国断绝大多数往来,充当苏联对华军事威慑的桥头堡和义务兵。不过在苏联解体后,在社会主义铜墙铁壁包围中的蒙古终于得以呼吸到新世界的空气,以自己的意志同他国建立外交关系,加之俄罗斯的大幅衰落,重新衡量两个邻国的外交地位成为其迫在眉睫的工作。
蒙古国家大呼拉尔在1994年通过了名为《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的决议,宣布蒙古奉行“开放、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强调其在中俄两国之间的平衡。2011年,蒙古国又通过了新的《对外政策构想》,宣布其奉行“爱好和平、开放、独立、多支点的外交政策”,同时,还明确其对外政策首要任务是发展同中俄两大邻国友好关系的同时,还引入了全新的概念——“第三邻国政策”。
何谓“第三邻国政策”,众所周知,蒙古的邻国只有中俄两国,而中俄两国在蒙古的近代历史中则分别扮演者征服者和统治者角色,因此即便蒙古宣誓永久中立,也免不了两位强邻的窥伺和觊觎。因此,在外部世界寻找其它大国或国际组织作为“第三邻国”, 以战略动态的平衡来钳制中俄,从而维系蒙古国的国家安全与民族独立。可想而知,在蒙古计划的“第三邻国”中,美国、欧盟以及北约便是其最主要的外交对象。当然,对于西方世界而言,蒙古的召唤也绝非无关痛痒,任何人都知道,这片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下埋藏着的,却是货真价值、足以令任何国家垂涎的矿藏和油气。
蒙古民主改革后便积极向美国递出橄榄枝,1996年,双方便签订了《蒙美军事领域交流与互访协定》和《蒙美安全保障合作协定》,互相赋予对方军事通行权。双方最高领导人也在2004-2005年实现了互访。2011年,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访美时刻意强调“将美国视作是我们(蒙古)首选的‘第三邻国’”。面对蒙古的投怀,美国领导人也投桃报李,多次对外宣称蒙古为“亚洲各国实行民主的楷模”或“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2009年6月18日,蒙古国当选总统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中)在首都乌兰巴托国家宫宣誓就职。(图片来源:新华/路透)
除了美国以外,欧洲也是蒙古国开展外交的主战场。1989年,蒙古便与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建立外交关系;2003年以来,蒙古先后派遣1300名士兵参加北约领导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2010年,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首次参加北约峰会;2012年,蒙古国正式与北约签署合作伙伴协议作,同年,蒙古还正式加入欧安组织,成为该组织第57个成员国。
出兵伊拉克的蒙古军队,在旭烈兀告别美索不达米亚八百年以后,蒙古人再次回到了这里。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武守哲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
薛绍墓找到了,你还记得昆仑奴的梗吗?
2019-12-19 08:03 -
历朝历代都禁酒,想要畅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队罪行新史料首次公开
2019-12-13 20:55 国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台湾,“统左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019-12-11 07:16 台湾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
沈阳首次公布“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历史档案
2019-09-19 07:42 国家公祭日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预约参观,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9-07-19 21:12 文化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评论 98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评论 105“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169“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106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43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
越南总理:越美首轮谈判本周三举行,维持全年8%增长目标
-
“最美教师”邓滢,履新职
-
五一出游哪里人最多?河南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
-
美防长“动刀”美军高层,至少砍20%
-
以色列要全面占领加沙?“等特朗普结束中东之行……”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
特朗普:我老婆觉得可爱
-
多地多层级启动“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集中在这5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