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尔斯海默等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对谈 关注中国和平崛起(视频)
关键字: 中国和平崛起米尔斯海默演讲视频米尔斯海默谈中国崛起米尔斯海默对谈约瑟夫奈国际关系辩论视频米尔斯海默访谈视频关注中国和平崛起南海问题部分设备无法播放视频请点击这里观看
中国崛起是21世纪的关键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预定于9月的访美行程也被视作2015年国际关系格局变迁的“重头戏”。中国能否和平崛起?是否企图主导亚洲?美国该如何应对中国南海的造岛运动?美国的地缘战略正在将中国塑造为合作伙伴还是“假想敌”?
7月初,一段发布在《外交官》杂志网站上的访谈短片尝试解读这些问题,引起了美国舆论热议。这个简短的纪录片由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奠基人约翰·米尔斯海默,和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主讲。谈话由两人亲身经历的“中国故事”展开,呈现了美国国际关系学界不同派别对中国国际政策走向的理解。观察者网独家译制了该片。
在国际政治学界,米尔斯海默一贯被认为是“中国威胁论”的代言人,短片中他依然坚持“中国崛起将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的论调。米尔斯海默特别强调,他与他所认识的中国同仁十分投缘,双方都是坚定的“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者”,执着于国家的现实利益,基于利益的冲突,中美之间的冲突也不可避免。他还指出,这种冲突是历史必然,双方的主观意愿同样“合情合理”,对于国际形势可能出现的震荡,双方都没有道义责任。
约瑟夫·奈是“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的最早提出者,他基于自己丰富的政府任职经历提出了相对乐观的意见,认为中美双方有智慧协调彼此的利益进而化解冲突,同时他也为中国增加国际社会参与划出“进身之阶”——中国应该采取更加柔软、开放的政策。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奈谈到中国学者与美国学者交流过程中被人为设置的一些障碍,以及中国相对独立的互联网环境,实际上是一种委婉的批评。
美国网友也为他们的观点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近几届美国政府采纳了约瑟夫·奈等学者的主张是一个错误,对中国的“宽容”使美国在国际格局中走向弱势地位,面临二战以来的最大挑战,有网友呼喊“愿上帝从这些学者手里拯救美国”。
另一派网友已经“接受了现实”,他们认同,一个多极世界对包括美国人在内的每个人都是更可取的。诚然,美国曾经有过这样的机会:“在苏联解体后立即孤立中国,利用好中国的内部动乱,在中国崩溃后将矛头指向印度、巴西……然后继续统治世界1000年……”但值得庆幸的是,“美国在二十多年前错过了孤立中国的窗口”,如果真像上文这样发展,在最好的情况下,世界也会被分裂为两大阵营,稍有不慎,美国反倒会落入被孤立的境地。
有网友在评论中写道:“世界必然迈向多极化的道路,美国将适应新环境并取得新发展。”(观察者网 文/赵岳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赵岳行
-
特朗普威胁俄罗斯有没有用?“到头来还要看中印” 评论 12他还没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评论 136“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评论 164“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评论 216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203最新闻 Hot
-
加拿大人也不买了
-
“DOGE让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
-
特朗普威胁俄罗斯有没有用?“到头来还要看中印”
-
“乌克兰计划夏天大选,前提是...”
-
勒庞被定罪,不能竞选法国总统了
-
他还没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
日本再发警告:若发生,或致近30万人遇难
-
“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
美科技巨头重仓这一领域,“但中国已经领先”
-
日本:最后的堡垒,也开始塌了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国已准备好培养自己的顶尖数学家
-
“俄美已开始讨论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长:还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脸
-
“普京主义在美国获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