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知耻后勇,基建补课势在必行
关键字: 广东胡春华基础建设铁路广东基础设施建设1.4万亿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近期,广东省决心加速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粤东、西、北三个区域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未来3年,广东预计将完成投资约1.41万亿元,计划建成投产项目294个。
有不少人却很不以为然,认为:广东这些年开全国风气之先河,致力于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如今怎么能走起了回头路,倒回去大搞基础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呢?对前几年广东大力鼓吹的“压缩投资促消费”风潮来说,新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宏伟蓝图”简直是釜底抽薪的“背叛”了。
广东基建补课 势所必行
且不说最新的经济研究表明:中国消费率并非48%而是65%,投资率并非52%而是35%,属于正常水平,这意味着饱受争议的“中国投资率过高”的问题是否真的存在仍需考证。先说说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以下简称铁公基)真的已经到了“过剩”的程度了吗?我想,无论是在广东和是全国,实际情况恐怕都可以称得上是“远远不足”吧。
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地域大省,广东的人均铁路里程曾经在2007至2009年间位列全国倒数第一。即便在今天,广东的人均铁路里程和人均高速公路里程,依然是全国下游水平。
单纯从珠三角来说,由于广东省过去在此区域进行了长期、集中的投资,因此珠三角的铁公基建设还算是较为充足和完善的。但走出珠三角的粤西粤东粤北的广大地区,虽然也是广东省治下,建设情况却是天壤之别,以至于曾有极端说法说:广东省是“只要珠三角,其他都长草”。
新任的胡春华书记希望通过基建补课,促进交通落后地区的平衡发展,这是完全正确的举措。“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听起来好像是又一次基础建设的大操大办,但实际上珠三角在多年前就已经达到这一标准了,现在只不过是要把被长期遗忘的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广大地区,也拉上交通现代化的快车。
毕竟,只有在当地已经建设起了良好的交通条件、能提供配套物流的情况下,产业才会有转移过去的意愿。广东当初进行产业调整,“腾笼换鸟”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粤东、西、北转移时有些急于求成,各地彼时尚无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配合,企业到当地之后却发现,与广州间的车程从原来一小时以内变成了五小时以上;迁移后的企业纷纷倒闭或是被迫弃广东而去,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进一步的说,面积大约是广东两倍、人口不足广东四分之三的德国,铁路和市域轨道交通总里程是广东目前的十倍以上;也即是说,广东未来要把现有铁路里程扩大六倍,才能追上德国的轨道交通网密度。况且,广东目前也仅仅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加快铁公基建设,距离实现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现代化交通网络还差得远呢,怎么不应该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呢?
基建补课也需长期效益分析
从广东整体的交通格局看,粤东、西、北交通建设的落后已形成交通梗塞,影响到全省交通体系的效率、也不利于拓展经济腹地。但交通建设也不能一窝蜂,盲目上马项目,只看重短期内对GDP的拉动效果。粤东、西、北是珠三角广阔的腹地,但相应也存在着“建设成本高投资大、而回报低甚至可能亏损”的问题。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铁路/高速路的建设是否能与产业转移相匹配,从而让建设地的经济真正的被拉动起来,搭上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
过去十年的回溯调查表明,我国约有70%的项目在前期的调研分析和投资决策过程中,未能对项目建成后的未来客货流量、经济指标和收入回报等做出准确预估。略显欣慰的是,在这些偏离预计范围的项目中,85%以上是客货流量超预期、收入回报远好于预期;但即便有了出人意料的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飞速发展的城镇化的保驾护航,也还是有为数不少项目的运营情况糟于预期。
如果广东加快铁公基建设,并与其不断致力推动的产业调整、产业转移形成较好的配合;那么即便这些项目在建成初期会因当地经济较差、客货流量低而导致亏损,也应该坚持建设。因为转移到当地的产业,将会在中长期会产生巨大的新增客货流量,为项目提供充足的长期回报。
但如果不重视长期效益分析,放任各地为建设而建设,而选择了在建成后经过五年、十年的经济发展也不能提供必要新增客货流量的线路方案,那么就会真的变成徒劳无功的过剩投资和长期的债务包袱。特别是那些羡慕“长三角市市有机场”、并决定效仿之的地方的冲动,无疑是广东省委、省政府需要抑制的对象。
正确的事情不能只做一件
广东为粤东、西、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补课,促进交通落后地区的平衡发展,这是完全正确的举措。但作为省级政府,广东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并且每一件不仅必须做,还要做的对;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继续高速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不能刚做对了一件就沾沾自喜,而忘了还有许多正确的事情正等着去完成。
我个人相信粤东、西、北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比较乐观。并且发改委也已经批准了一系列能够与铁公基项目相配合的石油、化工、钢铁等大型重工业项目。
而珠三角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在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方向上寻求突破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推进珠三角优化发展”作为胡春华书记提出的与“粤东西北加快发展”并列的两大战略,需要省委省政府更为持久和认真的关注推动。
以基建投入为主要突破口的“粤东西北加快发展”战略,必将能获得大量的投资、带来大量的建设项目、产生大量的短期GDP增长,因此无需担心关注力度不足的问题;而“推进珠三角优化发展”战略,所必须的“企业转型、新产业培育、人才培育和引进、科技和教育投入”等一系列举措却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其中企业转型、产业升级,在短期内甚至会出现“投资增长而GDP降低”的现象,因此需要政府实现真正的优化治理,克服短期政绩冲动,对“推进珠三角优化发展”给于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而广东省“教育投入低、科研实力相对落后、人才储备不足”的现状,或许反倒为上述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突破口:八年以来,广东省对其所属高校的生均拨款仅6600元,只及现行国家规定的55%。相比之下,全国最高的上海达35000元之多,即便经济远不如广东的邻省广西,各高校每年的生均拨款也是广东的1.5倍,达10000元。增加对高校的拨款,是广东省较易于直接采取行动的地方;并且能够在数年内有效加强高校的教育质量、科研能力,促进人才引进和激活产学研联动发展。
从长远来看,教育与科技方面的突破,能为珠三角地区的优化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保障企业的转型升级,助推部分门类的产业从珠三角顺利转移至其他地区;加大教育投入,将有助于完善基础设施后的粤东、西、北地区,诞生本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新型服务业,使广东的发展动力不止局限于珠三角。
标签 广东-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小婷
-
硬搬新加坡组屋抹黑中国,美使馆大翻车 评论 93“美国和刚果(金)这么谈,会触怒中国” 评论 202马斯克:中国发电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国却躺平了… 评论 132“特朗普将‘抵制’南非主办的G20峰会” 评论 184最新闻 Hot
-
“彻底失望!进一步退十步,24小时不到就背弃我们”
-
巴外交部:以军在杰宁向外交使团开火
-
俄军宣布收复后,普京首次视察库尔斯克州
-
印度还在宣传“大胜”,外交官却被打成“卖国贼”
-
硬搬新加坡组屋抹黑中国,美使馆大翻车
-
“九成来自中国”,欧盟也要动手
-
“美国和刚果(金)这么谈,会触怒中国”
-
马斯克:中国发电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国却躺平了…
-
黄仁勋:他们希望我们永远不要回中国
-
“美式腐败,可比特朗普更早”
-
“没有中国,我们真造不出来”
-
报告:韩国制造业GDP高度依赖美中等海外市场需求
-
“大民”悼念“云芳”
-
C919航线已覆盖中国16城,“海外都在盯着”
-
印媒还在“赢赢赢”,《纽约时报》忍不住了
-
“美国情报显示以色列计划袭击伊朗核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