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超:普京用政治技术防范颜色技术
关键字: 普京俄罗斯颜色革命青年组织纳什知识分子政治精英西方NGO颜色技术政治技术互联网信息战3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务部部务会议上表示,俄罗斯遭遇利用“颜色技术”的企图,它涉及从非法街头活动到社交网络的公开仇恨宣传。他说:“极端分子的行为越来越巧妙。我们遭遇利用所谓颜色技术的企图,它涉及从组织非法街头活动到社交网络的公开敌对仇恨宣传。”
对俄罗斯人来说,颜色革命并不陌生。这个带有极强意识形态风格的概念一直挑动着俄国的情感神经。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周边一直是颜色革命的高发区。塞尔维亚(2000)、格鲁吉亚(2003)、乌克兰(2004)、吉尔吉斯斯坦(2005)在20世纪初期相继爆发颜色革命,青年人走上街头,以非暴力运动方式抗争对当局的不满,要求民主化和政治变革。
通过政治抗争上台的叶利钦对颜色革命并不陌生。这位合法性来自大众支持的总统绝不会相信俄罗斯会爆发颜色革命。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因“自由”而多受赞誉。可是普京的到来却改变了这一切。玛利亚·李普曼(Maria Lipman)撰文指责普京的上台毁掉了叶利钦留下的自由民主的政治遗产,将俄国再次推向历史的深渊:静止的恐怖氛围,国家无所不为、专制禁令盛行,社会虚软无力,人人孤独而又陌生……普京时代意味着民主的凋谢和威权的兴起。让西方难以置信的是普京的支持率稳步提升,俄国人已经厌烦叶利钦时期民主动荡,欢迎铁腕人物掌权。双方对俄未来道路不同认知是颜色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起点。
普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化解俄罗斯的颜色革命焦虑
颜色革命:西方NGO操纵下的政变
俄国人对颜色革命的焦虑可以回溯到2003年格鲁吉亚玫瑰革命。
当颜色革命在第比利斯爆发时,俄国精英感到诧异,并对萨卡什维利(Mikheil Saakashvili)2003年发动的“欧洲化的、不流血的民主革命”甚为反感。2003年11月,俄罗斯电视台对谢瓦尔德纳泽进行采访。他将“颜色革命”解释为西方通过操纵选举发动的政变。俄杜马安全委员会成员、前联邦安全局局长科瓦廖夫(Nikolai Kovalev)丰富了谢瓦尔德纳泽的叙述,直接将颜色革命定义为一场“贝尔格莱德式的政变(Belgrade-style Coup)”。
俄罗斯并不相信政变能够自动发生,幕后必有推手。开放社会基金会的扰攘做法和索罗斯的豪言让俄国精英难以平静。民主化经俄媒体报道,成了索罗斯革命实验的重要手段。难以忍受国家尊严受到侵犯的俄民众却发现,旁边躺着却是索罗斯“颜色革命”成功的试验品。俄罗斯感到自身深受“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俄国人的本能和传统的不安全感发挥着作用,对西方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感到莫名的恐惧。
这种恐惧随着乌克兰橙色革命触动着克里姆林宫神经。库奇马政府倒台无异于一场政治地震。它放大俄罗斯对西方积压空间的传统恐惧,也将克里姆林宫逼至一隅。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般的颜色革命就像西方带有魔力的技术工程。似乎这种工程只需注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就能撬动整个政权。观察乌克兰选举的克林姆林宫技术专家们亲眼目睹这场失败。有效政治基金会主席帕夫洛夫斯基(Gleb Pavlovskii)大声警告,“乌克兰实验上若取得成功,那些技术也将用之于俄”。他的焦虑似乎得到季莫申科(Yuliya Tymoshenko)证实,“只要乌克兰结束橙色革命,我们会给俄罗斯以橙色”。
西方通过有计划的“革命政变”,不仅将俄罗斯成功转变为政治上的“他者”,也弥散出颜色革命技术神话。普京对此恐惧颇深,“最危险的就是创造不断革命的系统,不管是红色的还是什么蓝色的”。这套行之有效的技术系统在欧亚大陆上不仅能够成功动员起群众反对现存政权,也能扭转对俄罗斯的情感和态度。
逼近的颜色革命:分裂精英的政治运动
季莫申科的预言似乎没错。
2004年俄国社会福利改革法案的出台引起社会强烈不满。2005年初,针对政策的抗议行动演变为全国范围的示威游行,年青人走上街头表达不满,反对的口号从经济诉求扩大到政治变革。克里姆林宫外围抗议者呼喊着“普京下台”。统俄党内部精英分裂,对普京执政多有微词。甚至效忠普京的俄罗斯国家党(Rodina Party)也走向背叛。俄狂热民族主义者罗戈津(Dmitry Rogozin)用列宁主义般口吻放言;“反犯罪、反腐、社会、科学和技术革命万岁”。普京首次感觉处境危险,克里姆林宫一时之间站在了爱国主义的对立面。
3月份,吉尔吉斯斯坦爆发的郁金香革命加速俄精英对颜色革命认知的分裂。颜色革命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实验成功极大地丰富了其引爆政治运动的形式与内涵。在“革命”话语的框架下,社会被切分为弱势群体和既得利益者,并在利益分配和价值问题上无法妥协。权利诉求只能通过公民不服从和社会抗争来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分裂也加剧精英的分裂,切割线沿着价值和政治投机延展开来。正如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Yurii Luzhkov)欣喜地讲到,“1917年正在等我们”。
与传统的政治运动相比,颜色革命对青年尤其具有吸引力。它拥有知识和艺术再生产的功能。在政治运动中,青年人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手机、互联网和国际媒体)展现自己的正义价值和青年活力,并获得心理支持。绘画、音乐、口号、雕塑和报道等诸般政治象征物巧妙将政治运动和时尚文化融合在一起。在政治运动中,青年们分享政治运动的愉悦和痛苦,与国外的支持者相联系,在网络上寻求运动策略并获得资金支持……这种形式剥离了严肃的政治斗争氛围,赋予诗意和浪漫,并让青年人享受到团结对抗的心理愉悦,并在政治领袖的动员下迅速燃起抗争的热火,走向政治极化。
俄政党在青年运动中活跃,左翼分子和日里诺夫斯基(Vladimir Zhirinovski)在青年中影响力迅速提升。长期保持政治冷漠的年青人的政治参与热情被引爆,向往着父辈生活的他们组织各种红色左翼青年政治组织,而向往着公正、民主和自由价值观的年青人则走上街头组织游行抗议,更有甚者表达自己狂热的民族情绪。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6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0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8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