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毅在美智库演讲:中国外交要更加有效维护不断拓展的海外利益(全文)
关键字: 王毅访美
此外,我们还希望不断完善当今的国际经济金融治理机制。中国已经深入参与了现有国际经济和金融机制。比如延宕5年的IMF改革方案,去年底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中国在IMF的份额和投票权都有了明显增加。今年初,中国还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员。我们将继续在现有的国际经济金融体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我们倡议成立了亚投行(AIIB),一开始有些国家对此有疑虑,甚至怀疑中国是不是要搞亚洲版的“门罗主义”。但现在情况已经清楚,中国从一开始就敞开臂膀,欢迎全世界的国家加入,而不仅仅局限在中国所在地区。目前,57个创始成员国一半以上是亚洲以外的国家。除了美国、日本以外的发达国家几乎都参加进来,我们都持非常欢迎的态度。现在还有将近40个国家在排队等待加入。我们将与各成员国一道,将AIIB打造成具有国际标准、专业化的,同时又没有那么多官僚主义,能够填补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瓶颈的多边金融机构。它将是对现存的国际金融机制的补充,绝不是要另起炉灶。
中国外交的第三项使命,就是要更加积极有为地为中国自身的发展服务。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同各国一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们所在的欧亚大陆,几百年来充满了刀与剑、血与火,战争战乱不断。现在亚欧大陆国家最大的公约数就是要发展,要加速工业化进程,提高自主发展能力。而中国恰恰可以向这些国家提供所需的先进装备、成熟技术以及管理、融资、人才培训。总之,这完全是一个优势互补、经济合作、互利共赢的倡议,它会为中国和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开创新的发展前景,开拓新的合作领域。不仅对中国、对所有国家都有利。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支持并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有三大支柱,第一大支柱是互联互通,中国目前正积极与各国合作,打通相互联接的通道。我们不仅要进一步打通欧亚大陆通道,还希望建设泛亚铁路,我们也愿意响应非洲朋友们的愿望,将来把非洲54国用高速铁路连接起来。中国高速铁路已达1.8万公里,占全世界70%以上,我们完全有能力与大家一起实现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第二大支柱是产能合作。我们已与20多个国家签署国际产能合作协议。我们希望通过产能合作来加快各自的工业化进程,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从而应对目前世界经济低迷给各国带来的各种挑战。实际上,美国也有“再工业化”进程,欧洲也有相应倡议。中国的国际产能合作计划是开放的,不仅跟所有有意愿的国家进行产能合作,也欢迎三方合作。如果把中国的先进装备、充足的融资和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一些技术和关键部件结合起来,这种产能合作就将更加有效地推动各国经济发展,从而促进世界繁荣。
“一带一路”的第三大支柱是人文交流。欧亚大陆有各种不同文明和文化,没有优劣、高下之分。我们愿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使不同的文明和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包容,共同促进人类历史进步。
中国外交的第四项使命,就是有效维护中国不断拓展的海外利益。与其他大国发展轨迹一样,中国已经到了越来越多企业、越来越多公民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去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目前有3万家企业遍布世界各地,数百万中国人工作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中国每年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去年已达到1200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中国引进外资的规模。再加上每年约1.2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构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流动人员群体。中国政府当然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好这些机构和人员的合法权益。但坦率地讲,我们在这方面手段缺乏,资源不足,能力建设薄弱。因此,中国外交一项非常紧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增强我们海外维权的能力建设,要运用更多的资源,同国际社会一起来维护好我们不断拓展的巨大海外利益。当然,是合法、正当的利益。
中国外交的第五项使命就是要更加建设性地参与国际与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这首先是因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承担着重要责任。同时,热点问题的解决也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国际环境。在非洲,我们斡旋南苏丹的纠纷;在亚洲,我们斡旋阿富汗和谈、缅甸国内和解。我们和各方一起促成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达成。我们还积极参与了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
可能目前大家最关心的是朝鲜半岛核问题。我愿在之后的答问环节详细回答大家的提问,但我要强调中方的三点基本立场。第一点,我们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朝鲜半岛不能有核,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自己制造还是引进部署。半岛出现核武器,不符合各方利益,也不利于朝鲜维护自身安全。所以,半岛必须实现无核化,对此中国坚定不移。
第二点,半岛不能战、不能乱。半岛任何战乱都会带来无法想象的严重后果。如何来实现无核化?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谈判解决。就和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一样,十年谈判,十年磨一剑。半岛核问题就是因为六方会谈中断了八年,才出现了朝鲜一次又一次的核试验。我们当然要通过新的联合国决议,采取进一步有力措施,有效阻断朝鲜方面的核导发展计划。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绝不能放弃和谈的努力,因为和谈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可行途径。中方作为六方会谈东道主,我们履行责任和义务,本着公正客观立场,提出了一个并进谈判的思路,那就是半岛无核化和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没有半岛无核化,就没有停和机制转换;反过来,停和机制转换不起来,各方的合理关切、包括朝鲜方面的安全关切都得不到解决,那么无核化也难以真正可持续地落到实处。这两个方面需要齐头并进,它的特征在于明确了无核化的大方向,同时合理平衡地解决了各方要价。我们愿意同其他各方进一步探讨如何推进这一并进思路的路径和步骤。
第三点,中国正当的国家利益必须得到保障。这里大家自然想到“萨德”反导系统。美国有可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最终将由韩国来决定。韩国的内政我们当然是不干涉的。我们也理解美国和韩国在这种复杂形势下维护自身安全的迫切需要。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萨德”反导系统X波段雷达覆盖范围已深入中国内陆,也就是说中国的正当国家安全和利益很可能受到损害、甚至威胁。所以美国和韩国如果商量是否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时候,应该考虑中国的合理安全关切,应该给中国一个有说服力的、能够让中方信服的解释和说明。中方的上述要求合情合理。
大家一定也很关心南海局势。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南海局势实际上是总体平稳的。因为没有一条商船抱怨过它在南海的航行受到了干扰。南沙部分岛礁确实存在争议。中国有42个岛礁被一些国家相继非法占领。但尽管如此,中国政府的立场是坚持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的方式、根据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寻求妥善解决。这是中国政府坚定明确的立场,也成为确保南海局势总体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正在与东盟国家一起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加快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中国和东盟国家完全有能力维护好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们曾经提出过几条建议:
第一,争议各方要按照DOC的规定,通过直接商谈和平解决争议。DOC第四条明确规定,争议由直接当事方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都在DOC上签了字,这份文件是有约束力的。尽管菲律宾不愿同中国谈,但我们仍然在同其他国家一起履行这一规定。
第二,域内国家即使不是争议国,但作为南海沿岸国,应一起努力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根据国际法规定享有的航行自由。中国将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三,域外国家能够支持有关争议通过直接谈判来解决,支持中国和东盟一起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我想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点,南海将继续保持和平与稳定。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最后我要谈一下中美关系。大家都说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确实如此。一个最大的发达国家和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搞好了,对两国人民甚至对世界都是有益的。但如果搞不好,有可能掉进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为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美双方要共同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说到底就是要建设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我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也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正在朝这个方向跟美方合作,不断加强对话,增进相互了解,推动关系发展。同时我们希望,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也应该成为中美两国社会各界的共识,得到更多中美两国人民的支持。
最近对中美关系的议论比较多。媒体也有些炒作,似乎中美之间出了这么多分歧。昨天同克里国务卿会见记者时,我们都重申中美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有分歧不要紧,我们一起通过协商加以解决。但现在确实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说法,有一些美国的朋友担心,认为中国才是美国将来真正的主要对手,可能有一天中国要取代美国。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战略互不信,是对中国长远意图的战略怀疑。战略疑虑不解决,小问题会变成大问题,没有问题会生出问题。相反,如果我们能建立战略信任,消除战略疑虑,加强战略合作,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对话协商找到解决办法。
中国会不会成为美国将来最主要的对手,甚至取代美国?我认为这个命题是完全不存在的。首先,中国虽然已是第二大经济体,但按照人均计算,我们仍排在世界80名以后。人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要聚焦自身的发展,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要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我们自己的发展上。我们不会去和别人竞争,也无意去取代谁。
第二,中美之间已经进入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谁也离不离开谁。大量美国企业在中国有自己的事业,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进入美国,进入美国各个州市,在当地创造着就业机会。去年中国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5580多亿美元的贸易规模。每年中美之间来往的人次是475万,每天都有一万多名中美民众在天上飞着。
这种相互融合的关系,怎么能想象发生冲突呢?一旦发生冲突肯定是双输,而合作才能双赢。如果我们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的话,为什么要去进行无谓的零和竞争?我们应该合作,而且完全可以开展更深入的合作。中美之间具有高度的互补性,我们应该不断发掘中美合作的潜力和空间。
还有一点,为什么中国不会取代美国?很简单,因为中国不是美国。中国就是中国,中国今后也不会成为另一个美国。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多少扩张的基因,也没有多少当救世主的冲动。中国从2000多年前开始,就不断地修建长城来保卫我们自己。这就是中国文化特质的一个典型表现。这种融化于血脉当中的文化基因和传统会继续下去。即便我们将来进一步发展了,壮大了,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经济总体规模可能会成为世界第一。但即便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仍然不是美国。我们会以中国人的方式,以东方人的思维,以更加和谐和包容的态度来与其他国家交往,在国际社会上发挥中国应该发挥的作用。而且那个时候,中美之间的合作会更加深入,更加紧密。我认为,当今最需要的就是增进我们彼此的相互理解。
这是我今天最想讲的,谢谢大家。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梁福龙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129“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5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0“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11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
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
又发癫!“没了中国,英国你能行?”
-
特朗普夸口:特鲁多说了,没美国就没加拿大
-
“就算加100%关税,中国口罩也比美国货便宜”
-
暴跌71%!马斯克叹气:我劝过特朗普,听不听由他
-
12州联合起诉:特朗普,收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