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人扎堆颐和园拍“金光穿洞” 同款垃圾桶成网红
关键字: 金光穿洞据北京青年报12月12日报道,最近几天下午,颐和园十七孔桥都会出现每年难得一见的绚烂景象——落日余晖照亮桥洞侧壁,远远看去就像桥洞内点满了明灯,金光灿灿的光辉映满十七个桥洞。
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这一景象被人称作“金光穿洞”或者“红光满洞”。而与此景相互映衬的,还有十七孔桥西侧聚集的拍照人群,由于近期是拍摄“金光穿洞”最好的时期,众多摄影爱好者备齐“长枪短炮”,守候在桥头抢占绝佳位置。而颐和园内许多十七孔桥造型的垃圾桶也“蹭了热度”,被许多游客围着拍照。
排队8小时等待“网红景观”
赵先生的相机就架在颐和园十七孔桥的西北角,距离西侧的桥头十多米,这是他反复变换位置后最终选定的地点,试验了几个不同的角度后,他将三脚架立在了靠近湖面的栏杆处。
时间是早上8点多,他周围的几个人也开始拿出相机对着十七孔桥的方向,大家相视一笑,“你也来拍‘金光穿洞’?挺早啊!”
说话间,又陆续有人扛着相机和三脚架赶来。赵先生介绍,根据他多年的经验,自己所“抢占”的位置是拍摄“金光穿洞”的最佳角度。而这个时候,距离这一景观真正出现,还有8个小时。
“要等到下午4点钟,那时太阳坠到西边,余晖通过桥洞反射,映满17个桥洞,呈现出来的都是金红色,才能拍出完美的照片。”赵先生说,“之所以来这么早,就是想占个好位置。”
同是摄影爱好者的刘先生曾在8日下午将近3点来过一次,这是他第一次来拍“金光穿洞”,那时能站的位置都挤满了人,拍到的照片里都是人头。他这次特意起了个大早,从天通苑的家里赶过来。“以后就有经验了,就是得早起啊。”他说。
下午不到2点钟,记者在桥头看到,靠近护栏的地方已经架满了相机,沿着昆明湖水边,队伍绵延近百米。下午3点,大量的人群开始在十七孔桥西北侧聚集,护栏处里里外外站了三四层,挤满了通行的道路。
“金光穿洞”受众拍客追捧。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捕捉“金光穿洞”有诀窍
对摄影爱好者而言,捕捉到完美的“金光穿洞”是前来等待的唯一动力。退休6年的张先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爱上摄影,退休后一直到处拍摄有趣的奇幻景观。
张先生将相机的感光度调到100,快门速度定在1/8秒的位置,试拍一张后不太理想,便又接着调试起来。他看到过网上别人拍的“金光穿洞”大片,也跟朋友讨论过技术问题,“但各项参数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个人想要表达的内容调节”。
但是拍摄“金光穿洞”的绝佳时间是固定的,冬至前后下午4点钟左右,每天持续的时间则只有大概20分钟。“那时候17个桥洞都是光亮,明暗对比、颜色对比综合在一起,是最美的时候。”张先生调侃,等这么半天,能按快门的时间最多不超过半个小时。
“天气很重要,晴天光线好,透明度高,照射到桥洞里的光亮充足,再加上点云彩就更完美了。”挤在一旁的刘先生介绍,构图最好是把画幅三等分,桥是主题,天上的云彩和湖里的冰面是陪衬,陪衬在构图里是点缀,但能够画龙点睛。
小李是个从河南来的年轻姑娘,她只有一部装在自拍杆上的手机,张先生侧身为她腾出个空隙,安慰她说:“我觉得手臂挥长,找准位置见缝插针,也能拍出好照片。”
- 原标题:千人扎堆颐和园拍“金光穿洞” 同款垃圾桶成网红
- 责任编辑:黎娜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98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6“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7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