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社部记者会:渐进实施延迟退休 延长交费年限缩短领取时间
关键字: 人社部社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尹蔚民人社部记者会退休年龄养老
[东方卫视记者]:现在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异地医保报销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目前实现医保的全国联网最大难点是什么?有没有具体的推进时间表?谢谢。[11:42]
[尹蔚民]:这个问题请胡晓义副部长回答。
[胡晓义]:我们国家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也就是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总体上讲都有了基本的医疗保障。现在有两个问题越来越突出了:第一,水平怎么逐步提高。第二,异地就医能不能更方便。记者提到的异地就医,叫报销也好、结算也好,实际上是一个相当综合的问题。我们从专业角度把它分成三个层次、五个群体。所谓三个层次,是讲我们分析异地就医的群体到底是哪个层面上的异地就医。第一个层面就是在一个城市里面,不同的区县之间异地就医。第二个层次是在一个省里,不同城市之间的异地就医。第三个层面才是跨省的异地就医,比如集中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医疗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就医。五个群体。第一是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是长期在异地居住。第二是异地居住的常住人口。第三是成建制的异地流动工作的群体。第四是临时出差旅游需要急诊的患者。第五是有疑难杂症、重大病患需要异地转诊的群体。我们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了,就知道应该怎么解决了,或者优先解决什么问题。以上是从需求角度分析的。从供给角度来看,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有三个障碍:一是户籍管理制度的问题。因为我们是按照户籍管理的,参加保险也好,参加新农合也好,都是在本地参加的,就有一个跨地域的问题。二是管理技术问题。能不能实现跨地区的联网结算,表面上是网络问题,实际上是地区之间的政策不一致的问题。有的分析认为,银行早就全国联网结算,你怎么就不能联网结算?是因为各地区的政策、标准、范围不一致,所以带来跨地区结算上的非常大的复杂性。三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高度不平衡。很少有从大城市到小城市,到农村就医的,都是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到特大城市异地就医的。所以,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是解决异地就医结算问题的障碍。现在要采取的措施是:
[胡晓义]:第一,循序前进。先解决最需要解决,也有条件解决的问题。所以,可能有的记者会了解到,去年底我们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个文件,就是优先解决异地安置退休人员的就医结算的问题。因为现在户籍管理有这样一个制约条件,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将来会实行居住证制度,如果这个制度实施以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范围就会越来越扩大。第二,在技术环节上。目前为止,全国统一标准的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已经发行了7.3亿张,也就是说全国有一半人已经有了社会保障卡,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基础。下一步,让卡用起来,而且优先用在医疗保障上,然后让卡通起来,不仅在本地用,跨地区也可以用,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跨地区健全网络的问题,就是身份识别的问题,这样既保障大家权益,也防止异地就医当中的诈骗行为,以保障公共基金的安全。但是,我也想再多说一句,我们的方向还是要使医疗资源的配置更加均衡,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更多地下沉,而不是完全集中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如果真正能够做到了这一点,更多的群众就可以在基层或者在本地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样不仅个人异地就医的成本可以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也会降低。所以,我们总的设计架构是三个层次的问题。设计架构是60%的异地就医能够在同一城市内实现,就是所谓“同城无异地”。还有30%是在一个省内不同城市之间可以实行结算,这个今年要基本做到。只有10%左右的群体是需要跨省异地就医的。但是即使这样,还是要有一个分级诊疗转诊的制度安排,引导大家合理的就医。[12:06]
[南方都市报记者]:我们之前注意到人社部透露,今年将利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的契机,推进公务员参加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请问,目前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底还有多少人没有参加医保?结束公费医疗有没有一个时间表?谢谢。
[胡晓义]:还是一个全民医保体系的问题。具体到职工的医疗保险,大家知道是从1998年开始改革的,1998年国务院发了44号文件决定改革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而且在当时就明确的规定,所有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参加这个改革。总体来说,推进的速度比较快,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亿多人纳入这个制度里来了。相对来说,企业、事业单位推进速度比较快,机关推进速度慢一些。但是,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地方已经都实现了把原来的公费医疗改革成为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如果想问确切的情况,我可以告诉你,现在只有3省的省直机关和中央在京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没有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其他的都参加了。这次国务院作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实是一个新的推动力,养老保险资金这么庞大,涉及这么复杂的制度,都能够得以推进,可以相信,这几个省以及中央在京机关的这些单位参加职工医疗保险进程必然会加快。[12:12]
[光明日报、光明网记者]:刚才胡部长提出了,今年年初国务院公布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就是有将近4000万人要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这既意味着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的破冰,也意味着曾经一度被人羡慕的“铁饭碗”被打破。我的问题是,今后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如何养老?而“中人”退休后的待遇会比现在退休的“老人”要低吗?谢谢。[12:14]
[胡晓义]: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将来怎么养老?实际上,这个问题回答还是明确的,如果说我们过去的养老方式或者叫养老保障的方式是一种以单位为基础的保障方式的话,将来就是一种社会保障的方式。正像你已经看到,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起一种养老保险基金,将来退休的费用不再由单位支付,而是由基金支付,这样就实现了社会的统筹互济。这样就不会因为单位的效益好坏,或者抚养比的高低而产生养老负担“畸轻畸重”。说到这儿,我顺便说一些感想,刚才中国青年报也提到了养老保险的问题,就是青年人或者为青年人服务的媒体也在关心中国养老的问题,这是让我们很欣慰的。[12:19]
[胡晓义]:第二,你讲到“中人”怎么办,或者这个待遇将来会不会降低,具体来说会不会低于老人?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中人”是什么意思?上个世纪90年代,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候,我们创造了“中人”这个词,已经退休的叫“老人”,新参加工作的叫“新人”,中间这段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叫什么?在文件中老是用这么长的定语来表述它,觉得非常复杂,后来创造出“中人”这个词。很高兴的是,随着机关事业改革的决定出台后,变得被大家熟悉起来了,这也算是我们一种政策的效应吧。“中人”的政策简单地讲,养老保险将来的待遇结构是“2+1+1”。就是说首先是两个跟大家都一样的养老金待遇结构,一个是基础养老金,第二个就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需要“+1”的是(和新人不同)还有一个过渡性的养老金,就是因过去年份没有缴费而视同缴费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再“+1”,就是再加一个职业年金。实际上养老金总体结构就是这四个结构。[12:25]
[胡晓义]:待遇的总水平,我想我们在设计层面肯定要考虑前后待遇水平的衔接的。你提出的问题,我理解不是仅仅对个人未来前景的一个关注,实际上代表了这一个年龄层的人或者这样一个群体,希望有一个更好的保障水平。对“中人”待遇问题,设计上是这样考虑的,但是实际情况会是怎么样,我现在不可能给你一个绝对的数据,我可以引证一个旁例:企业养老保险改革至今,从1997作出改革的决定,至今已经18年的时间,“中人”的概念是那个时候创造的,当时只有2000多万退休人员,现在是8000多万,就是说,在这个改革之后至少有6000多万“中人”已经进入到了退休了,我们可以看这18年来他们的生活是更好了,还是更差了。1998年的时候每个月只有471元的养老金,到去年年底已经达到了2050元,涨了4倍多。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想是应该可以有更好的预期。谢谢。[12:29]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在延迟退休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想知道,延迟退休的方案什么时候出台?退休的年龄是不是真的是65岁?延迟退休的工作已经进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时候开始实施?谢谢。[12:30]
[尹蔚民]:我已经讲到采取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是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政策。这项政策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这么一个实际提出来的。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1953年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的。1978年,国务院104号文件再次明确,就是女工人退休年龄是50岁,女干部55岁,男职工60岁。当然一些特殊群体还有其他的政策规定。建国初的时候,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我们现在人均的预期寿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是74.8岁。也就是说,建国6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建国初期制定的退休年龄政策,很显然和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所以有必要作出调整。[12:36]
[尹蔚民]: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目前社会上对这个问题没有形成共识,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建议。有一部分人赞成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反对的。这项政策不仅仅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它同时也是为了更充分地开发我国的人力资源。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从2013年开始,16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下降。再往未来看,虽然还有较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和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这项政策是“一举数得”的政策,但还需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所以,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方案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到社会各界的意见和看法,综合平衡、瞻前顾后,能够使方案更周到,各个方面都能够接受。[12:40]
[尹蔚民]:第一,我们会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的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第二,肯定是“小步徐趋、渐进到位”。就是说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达到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第三,会有一个社会预告。就是先把这项方案公布出去,但方案的实施时间至少要在5年以后,给大家一个心理的预期。比如现在公布了这个方案,5年以后才可以实施。比如我是55岁退休,5年以后实施也就是55岁零两个月退休,明年的人可能就是55岁零6个月退休,就是这样一个心理预期,渐进式的。所以这个政策就是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配套政策。考虑到这项政策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在这个方案正式出台之前,会把这个方案的要点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过程也是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我们会把各个方面的意见吸收了之后,使这个方案制定的更加完善、更加稳妥、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渐进式的退休年龄政策是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政策,有一些发达国家目前的退休年龄已经是65岁甚至67岁,而我国现在已经领取退休待遇的8000万企业退休职工退休时的平均年龄只有54岁。[12:46]
[尹蔚民]:刚才问到时间表,我们希望今年能够把这个方案制定出来,明年在报经中央同意以后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的情况修改完善,应该是在后年正式推出。但是我们实施,我刚才讲了,那还是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谢谢。[12:47]
[中国劳动保障报和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记者]:我的问题同样是关于养老保险并轨。去年,我国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和企业同样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是大家说的并轨。请问,并轨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是否会挤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并轨之后会有哪些具体的工作要做?谢谢?
[胡晓义]: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是挺明确的,就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主要供款渠道是公共财政的资金。因为无论是单位缴费还是个人缴费,主要供款渠道是公共财政的资金。个人缴费是工资,工资也是公共财政供款。以上是就大多数来说的,当然事业单位还有一些是“自收自支”的。所以,在这个方案的制定当中,它的基金是单独管理的,不是和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混在一起的。刚才尹部长特别讲到,现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已经有多达3万亿的结存积累。而机关事业单位的供款渠道是明确的。其次,它的抚养比是比企业高的,这个原因很清楚,是因为机关事业单位是有编制控制的,新增人员是受控的,而退休人员是逐步增多的。所以,抚养比是越来越高的。如果说企业的抚养比是3:1,那么事业单位差不多是2.5:1,机关差不多是2:1,是这样一种关系。所以,抚养比高,意味着收支不平衡可能会更大,这种不平衡是要由公共财政来弥补的。由这两点出发,这个基金不能混用,不存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如果有亏空,会不会去吃那3万亿结余的问题。[12:57]
[胡晓义]:至于说下一步工作,因为国务院改革的决定出来了,我们还正在抓紧制定更进一步的细则,比如具体的人群范围、具体的待遇计算标准、过渡性措施、系数的确定、指数的确定,各个地方正在进行具体的测算工作。就算是这些工作都落实到位了,下一步还要处理诸如人员流动等问题,有很多政策需要细化。谢谢。[12:59]
[第一财经全媒体记者]:我有一个问题,今年1月1日央企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报道中称,首批包括53家央企和19家金融铁路的央企。我想问一下,目前各个企业是否都制定了相关实施的细则和落实的方案。目前推进的方案怎么样?央企负责人薪酬调整的结果是否会对社会公开?谢谢。
[尹蔚民]: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中央已经批准,而且文件已经正式下发,对这项工作也已经召开了会议作出了部署,目前进展情况还是非常良好的。方案明确规定,央企负责人薪酬从今年1月开始执行新的方案。那么,这次央企薪酬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规范央企负责人的收入,特别是工资、福利的收入,去掉或者限制一些过高和不合理的收入。这次所有的央企负责人都是执行统一的薪酬制度,就是“三结构”。第一是基本年薪,第二是绩效收入,第三是任期激励。央企负责人的基本年薪是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倍,基本年薪是按月发放。这次两会上,有个别的央企负责人已经晒出了自己的基本年薪了。绩效收入是要根据考核的情况,按照不同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的效益,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发放的。当然,总的原则上不能超过基本年薪的2倍。任期激励,是3年一个任期,在任期考核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系数来确定发放标准。但是,不能超过基本年薪绩效工资的30%。这个政策确定以后,监管部门、考核部门正在制定具体的办法。大约是在3月份,就是这个月,相关的配套政策就会出台。现在实施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谢谢。[13:07]
[姚鸿]:感谢两位嘉宾以及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到场,谢谢大家。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晓丹
-
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