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逝川: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中文善本及其渊源
关键字: 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藏书戈鲲化裘开明胡适汉和图书分类法基督教传教士吴文津在藏书增多的过程中,随着哈佛大学增设有关东亚的课程,汉和图书馆也扩充了藏、蒙、满文图书的收藏,后续还增加了朝鲜文、越南文图书。学科类型也从单一人文科学类扩展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类。
呕心沥血求书——从汉和图书馆到哈佛燕京图书馆
从1928年到在担任馆长期间,为了求得好书,保存珍惜善本,裘博士可谓是鞠躬尽瘁。抗战爆发之前,汉和图书馆联合燕京大学图书馆在北平合作购买中文图书,并在燕京大学成立了一个哈佛燕京图书信息中心,由目录学家顾廷龙负责。
如今哈佛燕京图书馆里中所藏的绝大多数明、清时期的文学典籍、选集、各地方辞典等等,都是采购于这个时期。民国法学家刘曼仙先生曾于1936年在民国首屈一指的大型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第33卷第24期中发表文章《歐美蒐集漢籍記略》(蒐通搜),指出当时汉和图书馆的藏书大概已有七万册之多。
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1936年33期第24卷封面(图片来源:商务印书馆民国期刊总辑全文数据库http://cpem.cp.com.cn/)
而全面抗战爆发后,因战乱困苦,许多书香家庭不得不出售藏书,许多古籍和手稿出现在京沪书市。汉和图书馆借机收购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雕版印刷古籍,包括一些作者的亲笔手稿。
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日本一片萧条。为了维持生计大量的古旧书开始出现在日本的书市,一些战争期间从中国运走、非常珍稀的古籍也在其中。于是裘开明博士迅速转向日本采购书籍。1950年开始,汉和图书馆派出了工作人员分赴东京、大阪、京都等日本城市的有名书店,力争在其他组织(特别是日本东方图书馆和国立国会图书馆)和个人之前抢购到珍稀古籍。
在这一时期汉和图书馆可谓是抢救了许多善本和珍稀古籍,如宋代印刷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明代印刷的《峥霄馆》、《明心宝鉴》和《春秋繁露》,以及收录了七百多封书信的《明诸名家尺牍》。
经历了裘博士37年的苦心经营,汉和图书馆很快成为寰宇知名的东亚图书馆。而随着藏书的增多和学科类型的扩张,汉和图书馆也慢慢演变成为一座学术研究图书馆,所藏书籍也超越了中、日两种语言,涵盖了大半个东亚。
于是在1965年,哈佛燕京学社汉和图书馆改名为“哈佛燕京图书馆”(Harvard-YenChing Library),仍由哈佛燕京学社管理,直到1976年由学社捐给哈佛大学后,改为哈佛文理学院图书馆系统的一个分馆,由“哈佛学院图书馆”(Harvard Library)管辖。
而也是在1965年,第一任馆长裘开明也正式退休,由原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东亚图书馆馆长吴文津接任。
1958年,国民政府退伍翻译官在美国加州帕洛阿托(Palo Alto, CA)吴文津寓所,中间右一为吴文津(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吴文津馆长于1998年退休后,历任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馆长的郑炯文继任第三任馆长至今。在新的时期,哈佛燕京图书馆也同全球其他的图书馆一样,开始了数字化的时代。
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为什么会这么重要?
据哈佛燕京图书馆现任馆长郑炯文在2014年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提到的数据,当时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藏书将近150万册,其中中文文献超过80万册。中文文献的珍贵之处在于:地方志(3858种,据哈佛燕京图书馆前任馆长吴文津博士统计,系中国大陆收藏的地方志总数的46%,其中有189部是国内八百多个图书馆没有的)、丛书(1500种)、明代和清代的个人著作、善本书(12世纪至19世纪)、供研究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使用的第一手与第二手资料,以及研究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第一手及第二手资料。可以说收藏资料全面涉及中国的历史、语言、文学、哲学、宗教和美术,并为研究我国近代和当代各类社会科学提供资料。
每年哈佛燕京图书馆会服务二百位左右的访问学者,供他们利用馆藏进行自己的研究。也会邀请一到两位访问馆员来哈佛燕京图书馆学习、交流。但相比在全球进行汉学研究的学者数量而言,还是有些杯水车薪的感觉,尤其对那些没有机会亲赴哈佛大学访学的学者而言,更是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这一数字化工程的完成十分令人欣喜。
现在,世界各地的网友登录以下网址,即可免费在线浏览、下载这些珍贵善本的电子版。
http://guides.library.harvard.edu/c.php?g=310134&p=2071022
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特藏数字化工程网页截图(来源:哈佛燕京图书馆网站)
从其官网可以看出,典籍涵盖宝卷、旧海关资料、珍惜地方志、基督教传教士文献、德国摄影师赫达·莫里森(Hedda Morrison,1908 - 1991年)拍摄的中国老照片等等。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雕刻印章的男人,赫达·莫里森摄(来源:哈佛燕京图书馆数字数字化工程)
佛教修士,赫达·莫里森摄(来源:哈佛燕京图书馆数字数字化工程)
未来,哈佛燕京图书馆会会在数据库建设和数字人文学的研究上进一步深入发展。而随着各种高校联盟和通用数字平台的出现,学术资源共享以及跨地域和跨校的服务方式会变得更加普遍。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学术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也会会变得更加紧密。我们可以憧憬:在不久的未来,在国内一家高校的图书馆内便可便捷浏览全球众多高校的学术资源,学术研究也将变得更加无障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36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66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16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5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