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启培:1962年我军在大好形势下,为何主动停火并后撤20公里?
三是毛泽东主席诗人气质里大气磅礴的浪漫主义情怀。毛主席认为,打的迅速、停的及时、恰到好处,打出了国威军威,教训了同为人口大国又是邻居的印度,在没有改变战前现状的情况下潇洒撤军,此乃大手笔,放眼世界没有先例,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能“导演”出“这么一出好戏”。
四是蒋介石确有反攻大陆的迹象。今天的我们意识不到当年老蒋反攻大陆的决心。那时候,抗美援朝刚刚结束,中国大陆三年自然灾害,西藏的平叛刚刚结束,蒋介石认为再不反攻大陆,他这一生就再难有这样绝佳的机会了。
这里特別要说清楚,1962年的主动撤退并不是因为后勤跟不上。1951年10月底18军进藏后,充分吸取清朝军队、强人赵尔丰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被饿跑的教训,把开展上层统战工作、做影响群众的工作、大力开荒生产(当然还有加紧修筑川青藏公路、开展对印贸易)作为在西藏站稳脚跟的重要措施,军机关在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的带领下,于当年12月初在拉萨河畔的乱石堆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驻守昌都、扎木、林芝、太昭、江孜、阿里的部队已于当年10月展开了开荒种菜种粮食,仅1952年就收获青稞38.5万公斤、蔬菜80.5万公斤,基本达到自给,为后来部队开展大规模的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信心。
看到这一景象,西藏地方噶厦政府里坚定的亲英分子鲁康娃感叹“西藏地震了!”因为他看到,饿死饿跑解放军的谋图失败了。仅1962年,部队虽然投入自卫反击作战训练,但截止10月中旬,全年仍收获粮食161.5万公斤、蔬菜1830万公斤、薯类166万公斤、油菜籽8.4万公斤;宰杀饲养畜牛羊获肉食32.46万公斤,全区部队每人平均自产肉食19.16公斤。
特别重要的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开展上层统战工作,毛泽东与第14世达赖喇嘛亲切交谈,鼓励他带头为建设新西藏做贡献。习仲勋更是与第十世班禅大师建立了大半生的革命友谊。
在西藏,张国华他们正是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展上层统战工作的率先垂范为榜样,统战工作做的扎实有效,使噶厦政府的亲英分子眼睁睁看着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他们眼皮底下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这以后,部队的中心工作除了军事训练,仍然以修建营房(此时部队仍住在荒野)、种粮食为重点。1962年10月12日,当张国华在济南看望了老部下王华后,赶去北京参加作战会议,当毛主席问他能不能打赢后,邓小平问他说:“地主(1949年18军离开豫皖苏地区挺进大西南时,有一个随营学校,储备了两千多名有文化的干部,邓小平知道后,直称张国华是地主)你给我说实话,粮食够不够?”张国华响亮地回答说:“够!光军区生产的粮食还有1亿多斤存粮,作为战备粮贮存着。”
再者,由于统战工作和影响群众的工作非常扎实细致,平息叛乱后民主改革刚刚结束,翻身农奴破天荒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不但勤劳种粮喜获丰收,还主动把种出的青稞磨成面,把牛肉做成风干牛肉送到前线。光他们送到前线的粮食,足足够2万人吃上一个月。此时我边防部队已占领达旺,11师32团已接近印度阿萨姆帮首府,从达旺至提斯普尔一线,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即使在这里住上3个师,种的粮食也足够养活自己了。
1963年2月19日,张国华继15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汇报六二对印自卫反击战战果后,根据毛主席指示再次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汇报战果时曾说,主席,藏南那个地方真好,气候好,种上粮食能养活自己。毛主席一听,说,你这么一说啊,我还真舍不得走了哟!也是在这个会议上,张国华汇报说这次参战部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前面的牺牲了,后面的马上顶上去,前赴后继打来这场大胜利时,毛主席依然挥动夹着一支香烟的右手,高兴地说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两句话很好,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再说是否守得住。西山口-邦迪拉-德让宗战役后,我军占领全部高点,居高临下,真正的易守难攻,天时地利于我,别说早已没了魂魄的印军无力无心反击,就是美苏当时调集部队来到这里,也远不是早已成为威武之师、虎狼之师、胜利之师的我参战部队的对手。
时光流逝,发生在边境的那场对印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原本它只是中印两个大国在前进道路上一朵不大不小的浪花,然而,事情从来都不是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部队期间多次强调指出:“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部队不能没有了血性,打仗狭路相逢勇者胜!”还在首次军改会议上明确指出:不愿打仗、不想打仗、不敢打仗、不会打仗、不能打仗的人,就不要再吃军队这碗饭了!
1963年4月,释放全部被俘印军3211人回印度。
对军队来说,没有和平时期,只有战争时期和战争准备时期,这是对我们每个军人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忘记战争的残酷,就会丧失保卫和平的决心。对于挑战或危害我们核心利益的国家,无论它多么的先进抑或强大,一旦中国人民解放军亮剑了,他们一定会长见识、长教训、长记忆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德力格尔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
【观网直播间】科举时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
2022-07-25 19:25
相关推荐 -
塞尔维亚首都爆发大规模抗议,武契奇:外国势力煽动 评论 63“940页法案,共和党人从头到尾给我念” 评论 86摩擦升级?洪森称柬武器可打击曼谷,泰方回怼 评论 241与中国竞争,电先不够了?特朗普拟“开闸放地” 评论 70又卖惨,“没中国,我们只能停工” 评论 161最新闻 Hot
-
“940页法案,共和党人从头到尾给我念”
-
美学者又嚷嚷:在美国后院,中国要吞下整盘肉
-
特朗普:假新闻,这些人简直有病
-
她祖父是纳粹间谍?还参与“灭绝犹太人”?
-
塞尔维亚首都爆发大规模抗议,武契奇:外国势力煽动
-
普京与卡德罗夫17岁儿子举行非正式会晤,祝其新婚快乐
-
摩擦升级?洪森称柬武器可打击曼谷,泰方回怼
-
“CIA认定MI6内部有俄间谍,英国追查20年却一无所获”
-
加拿大命令海康威视停止在加运营,中方回应
-
与中国竞争,电先不够了?特朗普拟“开闸放地”
-
德国对DeepSeek下手
-
千余官兵驰援!超4万人紧急撤离榕江
-
巴基斯坦发生自杀式袭击,16名士兵死亡
-
又卖惨,“没中国,我们只能停工”
-
“美国目的昭然若揭:拿矿,跟中国对着干”
-
怕美国不来,又怕特朗普乱来,欧洲犯怵:“单挑”中国,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