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堪的纳维亚加速布局中国,期待可持续旅游新增长
最后更新: 2024-10-30 12:24:40(文/王勇 编辑/赵乾坤)
作为旅游目的地,北欧国家有很多独特的自然现象,如午夜的阳光和夏季漫长的白昼、黑暗季节里的北极光等,当然还有迷人的大自然……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对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瑞典、挪威以及丹麦)产生浓厚兴趣。
美国Skift网站此前报道称,今年夏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国际游客旅游预订量激增,5月份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第一季度的游客量超过了土耳其和希腊等热门度假胜地。
报道提到,瑞典、挪威以及丹麦的旅游体验倾向于户外旅行,如北极之旅、高山草甸徒步、皮划艇和峡湾游轮等。其中,前往挪威旅行的游客预订量比去年增加了约150%。
游客在哥本哈根体验皮划艇 视觉中国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旅游增长并不仅仅局限于夏季。欧洲旅游委员会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24年初以来,该地区过夜游客量显著提升,其中挪威增加了18%,瑞典增加了12%,丹麦增加了9%。旅行者短期租赁也有所增加,挪威增长37%,瑞典增长32%,丹麦增长24%。这些国家为斯堪的纳维亚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9年有29万的中国游客到丹麦旅行,我们希望,到2026年,访问丹麦的中国游客能恢复到这一水平。” 10月28日,斯堪的纳维亚旅游局(丹麦、挪威)和瑞典旅游局联合举办的“2024斯堪的纳维亚北京路演活动期间,丹麦国家旅游局市场总监Flemming Bruhn告诉观察者网,“截止目前,访问丹麦的中国游客约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40%到50%,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达到15万人次。”
Flemming Bruhn表示,“丹麦包括北欧其他国家崇尚可持续旅行,我们希望有更多游客深度体验丹麦及各个目的地,而不是走马观花地看,尤其是首都哥本哈根的历史、文化、建筑等非常引人入胜。”
为了吸引和服务中国游客,丹麦采取了很多举措,比如,一些主要街道的路标设置有中文说明、安徒生博物馆及一些重要旅游景点配备有专门的中文讲解、 城市地图的导航也有中文……Flemming Bruhn告诉观察者网,“在消费支付方面,丹麦一些大型的商超等购物场所均可以使用中国的支付宝,当然,用信用卡支付也很便捷。”
斯德哥尔摩群岛上的徒步旅行者瑞典图片库Sweden.se
斯堪的纳维亚旅游局中国区首席代表王宇表示,中国游客的消费习惯越来越成熟,他们比较崇尚户外运动、亲近自然,以及可持续性的旅游体验,愈发个性化及多元化的旅行需求已成为新的旅游趋势。斯堪的纳维亚旅游局(丹麦、挪威)和瑞典旅游局在着力研发和打造多元化户外产品的同时,与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合作进行目的地品牌推广,向中国消费者展示出北欧纯净的自然风光、迷人的地理人文,也向大家传递了北欧丰富多样的可持续旅行资源。此外,中国区的路演活动还将于10月30日、11月1日分别在成都和上海举办。
航班方面,目前中国往返丹麦哥本哈根、瑞典斯德哥尔摩均有直飞航线。由北京飞哥本哈根航线在今年夏季恢复至每日1班往返,在冬季则调整为每周4班往返,北京飞斯德哥尔摩的航班在春夏季为每日1班,在冬季调整为每周5班,上述航线均由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执飞。
“作为面积最大的北欧国家,瑞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世界文化遗产” 。瑞典旅游局中国区首席代表李春梅向观察者网介绍,瑞典的自然美景与宁静的湖泊、茂密的森林、迷人的群岛和雄伟的山脉交织在一起,让旅行者体验到了城市生活与自然体验融为一体的机会。“瑞典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的承诺,使其成为对旅行者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挪威哈当厄尔峡湾山妖之舌上的游客 视觉中国
“截至今年8月份,中国游客在瑞典产生的客夜量将近10万人次,预计2024年全年能够恢复至2019年35%-40%的水平。”李春梅说,整体来看,今年1到8月,到访斯堪的纳维亚三国(丹麦、挪威、瑞典)的中国游客量与2023年相比增幅超过1倍。
此次北京站路演,共有丹麦、挪威、瑞典三国的近40家旅游供应商出席。其中,总部位于挪威的海达路德游轮大中华区销售与市场总监邹亨达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他说,海达路德游轮公司致力于“为中国市场提供极致完善的中文服务和文化适应性体验”。本月初,邹亨达曾对观察者网介绍,海达路德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业务量已经超过2019年。在进行国际旅行时,中国游客越来越青睐探险和科普类的主题旅行,倡导以低碳、环保、可持续的旅行方式去体验世界上最小众的目的地。
“挪威一年四季皆可旅行,冬天可以野外滑雪,春天、夏天和秋天可以徒步山野、玩皮划艇以及山地自行车等,自然风光非常漂亮。”活动现场,来自挪威的一家旅游企业负责人Marcio Franco向观察者介绍。“挪威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户外活动可供享受,非常欢迎和期待中国朋友的到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王勇 
-
加拿大撤销针对中国大陆航司的限制,专家:将助推两国在文旅等领域积极互动
2024-10-30 12:21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断尾求生”?这一支付巨头也被裁员潮席卷
2024-10-30 10:15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想当东盟电动汽车中心,印尼面临掣肘
2024-10-29 17:32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新车看点|有史以来最大的smart:精灵5号正式上市
2024-10-29 16:44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超跑故乡”意大利,突然说不适合造整车了!
2024-10-29 16:40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新车看点|“宝宝巴士”极氪MIX起售价27.99万
2024-10-29 15:31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我们不是吉利的贴牌车”
2024-10-28 18:14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独家| 全球“瞄准”中国市场,英国能否迎头赶上?
2024-10-28 17:47 观出行 人物/专题 -
金砖国家保持对欧盟碳税立场:保护主义不可接受
2024-10-28 17:43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威尼斯之困:涨价的“进城费”能否拯救濒危文化遗产?
2024-10-28 16:19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4000万人的选择!中老铁路为东南亚带来经济新机遇
2024-10-28 16:11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形势严峻,大众汽车欲再削减40亿欧元成本
2024-10-28 13:53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旅客利益还是政治博弈?美国旅游协会:“将航空旅行政治化”辜负了旅客
2024-10-27 16:48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从慢旅到疾驰,“她”要重塑时间与距离
2024-10-27 11:55 观出行 出行·纪录 -
链途 |造车新势力十年创业,为中国汽车供应链带来哪些改变?
2024-10-26 18:35 观出行 人物/专题 -
奔驰披露第三季度财报,德系豪华车利润受挑战
2024-10-26 18:02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70万的背后:这一地区愿与中国游客共同定义未来旅游版图
2024-10-26 13:51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大众的美国电动皮卡来了,却可能赶上“今不如昔”
2024-10-25 18:14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特斯拉,为何对造车“不感兴趣”?
2024-10-25 18:00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从“魔都”到“花城”:国产大型邮轮的跃迁与全球舞台的角逐
2024-10-25 17:47 观出行 出行热点
相关推荐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1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6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