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用涨价潮应对游客潮,日本专家:切莫只图眼前利
(文/廖艳琳 编辑/赵乾坤)
法新社7月1日报道称,日本的富士山迎来夏季登山季,位于山梨县的吉田口登山步道也于当日对游客开放。为了保障登山游客的安全和保护这座日本最高峰的环境,山梨县政府今年首次实施了单日入山人数限制和“登山通行费”征收等新措施。
观察者网了解到,单日登山人数上限为4000人,每位登山者还需交纳2000日元(约合人民币90元)的“登山通行费”。
报道称,每年7—9月的登山季会吸引超过22万名游客前往富士山。对此,今年当地政府还首次推出了线上预约服务。
当地时间2024年7月1日,日本富士山登山者聚集在吉田口登山步道根据新出的措施办理登山手续 东方IC
从纷纷涨价到“双重定价”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日本各地的古迹景点都有涨价的趋势,例如,大阪城天守阁,目前门票为600日元,自2025年起将翻倍涨至1200日元(约合人民币54元)。
不仅如此,部分费用更是专门针对入境的外国游客征收。该报道显示:6月16日,日本姬路市市长清元秀泰表示,将上调外国游客的门票费用。上调后,外国游客的门票费用将达4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80元),是当地居民所购票价的4倍。
《日本时报》也报道说,今年3月,日本大阪市市长吉村洋文表示,大阪将考虑向海外游客收取“入城费”,以应对过度旅游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果该政策实施,这将是日本全国范围内首项此类型征税。吉村洋文进一步补充,“该政策预计将在2025年4月的大阪关西日本博览会期间开始实施。”
《联合早报》援引日本《读卖新闻》的报道称,尽管日元贬值吸引了大量游客,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但也引发了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本一些地方政府正在积极考虑通过涨价来控制客流,姬路市的举措预计将引发其他景点的跟进。
不仅景点涨价,日本的餐饮业也对海外游客实施“双重价格”策略。《日本经济新闻》在今年6月就曾发表文章称,日本饮食业界近期采取“双重价格”策略,在海外游客较多的地区,餐馆价格通常会比较高。文章提到,以日本东京丰州海鲜市场外的“千客万来”食街为例,有很多海鲜店因海外游客多,限定了最低消费为1万日元,这一数字高于日本其他地方。
此外,一些餐馆对日本居民和外国游客提供不同的菜单,价格也有所差异。东京涩谷的一家海鲜自助餐馆“玉手箱”,便对日本居民及外国游客收取不同费用。
“以价制量”还是“以价增收”?
据《日经新闻》报道,根据日本国家旅游局(JNTO)6月发布的数据,5月份的访日游客人数超过304万人次,已连续3个月超过300万人次。
旅游业已成为日本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出口产业”。尽管游客涌入对经济有利,但也带来了餐馆、住宿和交通网络的压力,让部分当地居民感到不满。
为振兴旅游业,日本政府在2022年10月开放外国游客自由行,并计划到2030年接待6000万入境游客,这一数字几乎是2019年入境游客数量的两倍。此外,日本政府希望每年实现5万亿日元的旅游收入。日本调查公司“帝国数据银行”的数据显示,旅馆和餐饮业接待能力不足,难以应对游客激增。日本观光厅高桥一郎表示,必须在欢迎游客和确保居民生活质量之间取得平衡。
然而,这些额外增加的收费、涨价以及对海外游客征收的费用,真的仅仅是为了应对游客过多带来的环境压力吗?
《日本经济新闻》在5月24日曾发表一篇名为《更多游客却更少消费:日本入境消费难题》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 从数据来看,虽然国际游客的总体消费有所增加,但每位游客的平均支出却在下降,游客更加注重预算控制。这种趋势表明,尽管业务量大,但利润却相对微薄,日本旅游业面临着严峻的利润增长挑战。
就在不久前,日本2024年《观光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出炉。白皮书指出,“外国游客更倾向于前往东京、大阪等地”,“需要进一步推动地方城市揽客,扩大地方消费”。《日本时报》报道,日本希望通过提供独特的文化、工艺以及自然的体验,将“高净值游客”带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小众目的地。
日本国家旅游局(JNTO)更是直言,希望能增加“高净值游客”的数量,它将“高净值游客”定义为:在日本旅游期间人均花费超过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5万元)的海外游客。
对此,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日本国际观光学会会员、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景文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德村志成告诉观察者网,长期以来,世界各地景区人满为患所引起的诸多问题,引起社会大众的不满,因而旅游界产生“以价制量”的主张,但迄今为止该策略却始终未能奏效。事实上,几乎没有一处能成功达到预期效果,在结论上更多呈现的是“以价增收”。这样的结论完全失去了“以价制量”的意义。
切莫“利益眼前现,意义放后头”
对于业界依然乐此不疲地继续实施“以价制量”,德村志成提醒业界,切莫“利益眼前现,意义放后头”。他说“关键不在于这种看法的对错,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实施的正确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
德村志成进一步强调,业界应该先认识到“价与量”是体现产品价值之基本要素,因此,两者的平衡至关重要。因为,价格高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一定好,并可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还不能保证资源环境是否会被破坏。相反,价格低对消费者也不全是利,因为价低同样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及对环境有利。因此,“以价制量”应该建立在正确的意义上,保证整体质量得以提升,并非单纯地把“以价制量”作为借口,图的却是自身利益。
提及此次日本富士山收取登山费,德村志成告诉观察者网,“措施是否为良策,应该看意义是否正确”,他认为,此次的措施导入,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目前尚属可接受的方式。他提出,该措施可以被实施的关键有二。第一,为防止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被取消,且长期以来的管理费已非地方政府可以负担,故此,政府预先宣导,相关数据显示,86.6%的日本民众赞成收费,在措施实施之前,已经获得了百姓的高度关注、认可与支持。 第二,通过科学依据来限制登山人口,再以收费来控制人数双管齐下,符合科学要求与消费者的需求。
但德村志成同时提醒业界并期待说,目前最后的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希望该措施“以价制量”的前提,是保证富士山整体的“质”,并借质的提升为可持续发展建立基础。
对于日本各地兴起对外国人实施不同价格的措施,德村志成认为,如从实质意义去看他们所阐述的理由,有一部分是可以理解的。即“严格地从服务的本质来看,对于来自国外的游客,接待方对外国游客的服务成本比对国内游客的要高。”最明显就是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接待方需要储备会说外语的人才,无形中人力资本必然增加。
但他同时也强调:“如果上述理由可以成立的话,我想对业界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议,那就是在实施不同差价之后,更应该在设施设备上进行投资,如自动翻译或多语言的菜单等,以避免‘歧视之说’及减少其他可能导致的误解,如此一来,必将有利于旅游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廖艳琳 
-
福宝吸引韩国游客涌入四川,专家:将熊猫主题与当地文化融合
2024-07-05 19:53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欧盟成员国对华加税内部博弈不断,德国政界却出现“反叛者”?
2024-07-05 18:41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近600万辆车排放超标,通用汽车在美被罚超10亿元
2024-07-05 09:45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商务部:期望中欧双方尽快达成解决方案
2024-07-04 17:51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比亚迪泰国生产基地投产,辐射东盟
2024-07-04 17:01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阿塞拜疆将对中国公民单方面免签,旅游搜索热度增长50%
2024-07-04 12:15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拥抱奥运商机?中外航司加密赴法航线
2024-07-03 20:48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欧盟加税将适得其反
2024-07-03 17:42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全球多市场受挫,特斯拉二季度交付再度下滑
2024-07-03 17:16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机场美食地图:旅行者的身心慰藉
2024-07-03 16:47 观出行 品位·出行 -
赛力斯拟25亿元从华为收购“问界”商标
2024-07-03 00:10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一季度净利上升119%,吉利调高年销目标
2024-07-03 00:06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优步频频试水船运,迎合在欧旅行者
2024-07-02 16:59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跨里海中欧班列实现“一日一班”常态化开行
2024-07-02 16:55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便利非中国籍港澳永久性居民来往内地”让港澳各界受鼓舞
2024-07-02 16:27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法拉利推电池更换权益,超豪华品牌开始寻求电动化破局之路
2024-07-02 16:27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应对欧盟关税压力?雷诺将与宁德时代、LG合作研发电池
2024-07-02 12:39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体验“中式豪华”,钢琴家郎朗成为新红旗H9车主
2024-07-02 07:53 -
BeyonCa计划打造首个香港汽车品牌
2024-07-02 07:49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视频丨魏建军:电动化不能太激进
2024-07-02 07:45 观出行 人物/专题
相关推荐 -
中美将举行经贸高层会谈,商务部回应 评论 1“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34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108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3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129最新闻 Hot
-
中美将举行经贸高层会谈,商务部回应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第二轮投票通过,默茨正式当选
-
18名议员跑票,默茨意外未能当选德国总理
-
苏丹宣布:与阿联酋断交
-
“很明显,几乎所有美国出口都受到了打击”
-
“我们国家正处于脆弱时刻,美国却在丑陋地炫耀权力”
-
涉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欧盟考虑:谈不成就动手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
日本先谈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让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