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里的中国2》收官之作“对话”药王孙思邈!
最后更新: 2023-04-09 16:58:154月9日(周日)晚八点档,《典籍里的中国》将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迎来第二季收官之作。继聚焦类书、地方史志、农学、地理学、茶学、文字学等诸多领域的典籍之后,节目将带领观众识读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备急千金要方》,展现隋唐时期医学家、被后世人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如何用一生践行“大医精诚”之道。
首次提出独立妇科、儿科
孙思邈毕生践行“大医精诚”之道
《备急千金要方》也称《千金要方》《千金方》,它与作者孙思邈晚年再著的《千金翼方》相辅相成,不仅保存了唐代以前珍贵的医学文献,也系统反映了孙思邈本人丰富的医疗经验和医学思想,对传承、发扬中医药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世界医学界称为“人类之至宝”。
何谓“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他认为生命贵于千金,如果有一剂良方能够救死扶伤,功德会重于千金。书名中另冠“备急”二字,则是因为古代医方散乱浩繁,孙思邈希望通过整理出有效的医方,以备老百姓不时所需。
着眼于孙思邈“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医者仁心,本期节目将通过主持人王嘉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以及中国唐史学会前会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国刚的精彩讲述徐徐展开。
《备急千金要方》全书共30卷,在首卷篇目《大医精诚》中,孙思邈对于“仁心仁术”的系统阐述为历代医家传承,直到今天,依然是现代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刘清泉表示:“《大医精诚》是中医学界最早论述医德和怎样习医的名篇,‘大医精诚’也成了我们的祖训。作为医生,‘德’是修行的第一课。”
值得一提的是,《备急千金要方》第二部分“施治方法”的分类接近现代医学,书中记载的“妇人方”“少小婴孺”“七窍”相当于今天的妇科、儿科、五官科。此外,里面也涵盖了类似内科、外科,以及关于解毒、急救、食治养生、针灸等内容,总计200多门,合各种方论5300余首。蒙曼特别指出:“孙思邈首先提到要独立地设妇科、儿科,这对于我国妇科、儿科的独立化发展和后来整个中医学界在这方面的进步,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当百岁“药王”遇到百岁医者
吴镇宇再次贡献“神仙演技”
在真实历史中,关于孙思邈的年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今学术界普遍认为是101岁。由于从小深受病痛折磨,孙思邈18岁便立志学医,20岁出头就已经是颇有造诣的医者。40岁左右时,孙思邈结合自身经验编著《备急千金要方》,耗费30年心血始成。书中提及的数千种药方既囊括古今,又包罗中外。刘清泉介绍:“孙思邈记载了一系列通过丝绸之路进到国内,然后变成中药服务于人的医药和药方,甚至把一些引进中国的香料作药用,对许多疾病起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备急千金要方》问世之后也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并在这些国家繁衍出众多以它为基础的医学著作。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还包含中国最早关于麻风病的专篇论述。麻风病在古代属于绝症,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孙思邈却在书中大胆记述下自己曾治愈过一些麻风病患者,让后世医者看到攻克麻风病的希望之光。节目戏剧末尾,“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带领孙思邈穿越1300多年,遇见了当代百岁医者李桓英。他们一个是治愈过麻风病的“药王”,一个是为中国基本消灭麻风病的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两位把一生献给医学事业的百岁大医“同台庆生”,画面让人动容,“大医精诚”跨越千年,生生不息!
本期节目戏剧舞台以孙思邈为主要人物视角,将其幼年患病求医,青年立志学医,中年游历寻方、立志著书的坎坷一生与《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典籍的内容紧密融合。同时,节目组结合孙思邈生平事迹,艺术化创作出虚构人物——徒弟钱诚。
戏剧中,分别由吴镇宇、王森饰演的师徒二人生动演绎了感人至深的师生情。吴镇宇曾在《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六期节目中饰演“兵圣”孙武,精湛的演技备受好评。此次诠释年龄跨度极大的“药王”孙思邈,他再度贡献“神仙演技”,把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仁医塑造得格外立体真实。
第二季节目继续聚焦流传千古的历史文化典籍,以“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的方式,对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传奇故事进行情景化呈现、通俗化解读,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同时,在第一季基础上,第二季对叙事方法、表达手段及舞美呈现等进行升级,不仅首次走出演播室,实景拍摄《茶经》,还以全新的视角打开了《永乐大典》《汉书》《礼记》《诗经》《越绝书》等典籍,引领观众走近“布衣都总裁”陈济、中国第一位修撰正史的女史家班昭、东汉经学大家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等古代圣贤,再度获赞“神仙制作”。
第二季节目播出以来,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多次刊文点赞,全网斩获热搜热榜超240个,全平台播放量近16亿次,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0亿人次,累计覆盖微博用户超57亿人次。节目内容持续“破圈”,让一部部流传至今却少有读者关注的冷门著作变身“热典”,成为网友们心目中“最该追的节目”!
4月9日(周日)晚八点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央视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和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打造,中国国家图书馆参与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收官之作,带你识读《备急千金要方》!
- 原标题:《典籍里的中国2》收官之作“对话”药王孙思邈!
- 责任编辑: 张致远 
-
广西河池山火明火已扑灭,初步判定系祭祀用火引发
2023-04-09 15:04 -
龙芯新款服务器CPU:采用自主指令,无需国外授权
2023-04-09 14:09 科技前沿 -
广西破获特大偷渡案:以境外高薪招聘为诱饵
2023-04-09 13:50 -
“瓜农刺死城管”案一审:哥哥未制止弟弟,检方诉故意杀人
2023-04-09 13:42 疑案追踪 -
山东舰航母编队已前出至台岛东部
2023-04-09 12:42 台湾 -
农业农村部:抓紧推动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耕地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2023-04-09 11:38 聚焦三农 -
军报披露环台军演细节:轰-6K模拟精确打击“敌”舰
2023-04-09 10:51 台湾 -
广西河池金城江区山火整体可控,暂无人员伤亡
2023-04-09 10:38 -
撞船致5死案:船主被控故意杀人,此前曾定交通肇事
2023-04-09 09:13 疑案追踪 -
爱唱《铁窗泪》的贪官,一次拿200万感谢费
2023-04-09 09:10 廉政风暴 -
明瑞:希望体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2023-04-09 08:14 老外讲故事 -
广西河池金城江区发生山火,救援人员正在扑救
2023-04-09 07:42 -
玩具厂造的数千支塑料枪被认定为枪支,负责人刑满后仍要申诉
2023-04-08 22:53 -
涉东部战区,微博:禁言5个违规用户
2023-04-08 21:51 -
离职后无法享受生育津贴?上海市医保局:正研究调整完善政策
2023-04-08 21:37 -
中地大回应设10分钟考研复试通知:已提前告知学生
2023-04-08 21:37 -
微博禁言9个涉“中国电科加班事件”违规自媒体账号
2023-04-08 19:05 -
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进驻,第二批21家信访受理方式公布
2023-04-08 19:04 中央巡视组 -
我国首次在5亿多年前页岩地层中钻获高产气藏
2023-04-08 17:55 -
中方专家认为新冠最有可能的起源是什么?中疾控回应
2023-04-08 17:01 反对新冠溯源政治化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