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战“疫”进入新阶段——我国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纪实
2023年1月8日,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三年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回归乙类管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2年12月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相关热点问题作出回应。这是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从推出“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再到由“乙类甲管”正式调整为“乙类乙管”……我国新冠疫情防控主动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
面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不断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与病毒对决,为抗疫平稳转段赢得宝贵时间和最大空间。
因时因势科学决策,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进入2022年,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迅速蔓延。
这是2022年12月24日拍摄的北京市西城区广安体育馆简易发热门诊。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对中国而言,把握好世纪疫情应对的变与不变,是一道重要考题。
2023年1月3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拍摄的早高峰车流。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始终跟踪病毒变异特点,密切关注疫情演变态势,时时牵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2年11月10日,深秋的北京。一场非同寻常的会议,在中南海召开。
2023年1月4日,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工作人员在给患者开药。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听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坚持科学精准防控,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
“要在落实各项防疫举措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必要的防疫举措不能放松”……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党中央作出重大决定。首次提出的二十条优化措施,向海内外释放中国因时因势、主动优化防控政策的鲜明信号。
2022年12月30日,游客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选购小吃。新华社发(邹竞一 摄)
隐匿传播特点明显、清零难度大、疫情防控的社会成本和代价变高……
面对持续变异的病毒和不断变化的疫情防控形势,每一步抉择,都要反复权衡、审慎决策。
2022年12月20日,市民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一处由核酸采样点改造而成的发热诊疗站排队就诊。新华社发(张鹰 摄)
就在一个月前,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波及31个省(区、市),部分地方疫情持续3个月左右,疫情控制的社会成本攀升。
病毒致病力减弱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2022年11月9日,乌鲁木齐在院感染者中无症状、未分型和轻型占91.3%,重型、危重型占1.5%;呼和浩特在院感染者中无症状和轻型占98.6%,重型、危重型占0.36%。
尽力用最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尽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影响。
2022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第二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将风险区调整为“高、低”两类,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二十条’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作出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负责人表示,这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与此同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派出工作组赴多个省份指导疫情处置工作,设立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在抓实防疫举措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防止防控简单化。
然而,这场硬仗的复杂程度非同一般。
2023年1月4日,陕西西安一家制药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包装车间内工作。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一面是奥密克戎隐匿传播、免疫逃逸能力不断增强,快速识别、追踪、诊断和隔离的难度增加;一面是新冠疫情三年的持续影响,疲惫、焦虑、紧张等复杂情绪开始蔓延,防疫成本日益加大。
2022年11月下旬,北京社会面病例数不断波动上升,病毒传代时间平均仅约2天,重庆、广州等地疫情多点多链并行、散发聚集并存。
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如何科学防控,没有现成答案。
14亿多人口的中国,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成为防控策略调整的关键。
2022年11月30日、12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召开座谈会,听取张伯礼、沈洪兵、王军志、梁万年、杜斌、冯子健、杨维中、董小平8位专家及8位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发言。与会专家、代表交流了对防疫的认识和体会,对疫情防控措施提出意见建议。
“优化防控策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体现了以人为本。抗击疫情,最重要的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参加座谈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这是我国应对世纪疫情的一条重要经验。
密集召开的座谈会,释放明确信号: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中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关键时期要有关键之举。
白鹤滩水电站一景(2022年12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2022年12月20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2022年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了根本指针。
次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新十条”。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对于跨地区流动人员也不再查验,不再开展落地检……
“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第九版、二十条优化措施执行不到位、不准确等问题,‘新十条’提出针对性优化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
- 原标题:中国战“疫”进入新阶段——我国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纪实
- 责任编辑: 房佶宜 
-
罗伯特·米特罗芬:中国将继续保持政治稳定,这将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2023-01-08 12:17 老外讲故事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8日下午举行发布会,介绍第十版防控方案情况
2023-01-08 10:44 抗疫进行时 -
北京:今日起,新冠及11类疑似症状门急诊费用报销90%
2023-01-08 10:38 抗疫进行时 -
《永远吹冲锋号》第二集今晚播出,涉“挖矿”老虎出镜
2023-01-08 10:22 廉政风暴 -
新冠感染“乙类乙管”首日,首批入境旅客顺利通关
2023-01-08 09:52 抗疫进行时 -
江西南昌县发生一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已致17死22伤
2023-01-08 09:35 -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牢牢掌握抗疫的战略主动权
2023-01-08 08:00 抗疫进行时 -
我国首次散船进口巴西玉米,巴西玉米输华走廊正式打通
2023-01-08 07:41 -
国考今日开启:拟招录3.7万人,录用比约70:1
2023-01-08 07:37 -
“我父亲在那打仗流血,我在那贪污受贿”
2023-01-07 21:33 廉政风暴 -
对孙力军唯命是从、被江湖骗子拿捏20年,傅政华案大量细节首次披露
2023-01-07 21:17 廉政风暴 -
上海社区医院189元可配Paxlovid?部分断货,费用要看报销比例
2023-01-07 19:27 抗疫进行时 -
驴友笑了、导游哭了、飞行员上班了…这就“说走就走”了?
2023-01-07 19:06 观察者头条 -
成都通报“男女干部不雅聊天”:建议免职
2023-01-07 18:47 廉政风暴 -
“12亿盖了个垃圾填埋场…”
2023-01-07 17:07 -
“七一勋章”获得者孙景坤逝世,享年98岁
2023-01-07 16:44 -
农业农村部:返乡人员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
2023-01-07 16:30 抗疫进行时 -
农村如何做到“关口前移”?国家卫健委回应
2023-01-07 15:45 抗疫进行时 -
劳荣枝死刑判决正报请最高法核准
2023-01-07 15:40 疑案追踪 -
国家卫健委:春节临近,更需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2023-01-07 15:10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