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丢垃圾先消杀”热传,专家:更重要的是做好清运人员防护
近日,社交平台上里有一张截图刷屏了。截图称,如果阳了,丢垃圾的时候最好消杀一下,因为很多垃圾清运人员是老人,在这个冬天更弱势。配图还演示了垃圾袋“鹅颈式”封口方法。
有评论认为这种做法很暖心,也能减轻老年清洁工负担,但也有网友质疑,这种做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对此,相关领域的专家告诉澎湃新闻,如果垃圾袋中含有阳性人员痰液、口水,是有一定风险的,但“像‘阳性人员垃圾袋’这样的通过物品接触式传播”并非主体。
此外,该专家认为,按照消毒、密封和再消毒每个步骤都严格执行很难。“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或者说总是有一部分人做不到。”
有感染科医生认为,比起消毒,更重要的是做好垃圾清运人员的防护工作,比如让他们能在垃圾清理过程中穿戴口罩和手套,清理结束以后洗手。
专家:垃圾中若含阳性人员痰液、口水,有风险但很小
近日热传的截图称:“如果(你)阳了,丢垃圾的时候最好消杀一下……好多垃圾清运人员是老人,他们很可能是那群买不到药、测不了抗原的人,岁数大了加上并发症,很可能有生命危险!”配图演示了垃圾袋“鹅颈式”封口方法。
“鹅颈式”封扎法,即将装好的塑料袋口按一个方向扭转成旋条状,并将扎紧的螺旋条状袋口对折重叠,紧握已扭转部位,最后用封扎带套再反折下位处并拉紧。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告诉澎湃新闻,从保护第三人的角度来说,前述做法有一定道理,不过,当下的实际情况中,“像‘阳性人员垃圾袋’这样的通过物品接触式传播”并非主体。
常荣山说,家中有人员阳性,其吐到垃圾袋中的痰液、口水也很可能会被检出新冠病毒,在没干之前有一定的传染风险。这种风险是通过接触传播产生的,比如一个阳性人员摸了鼻子,另一个人再摸这个阳性人员的手,再触摸口鼻,就可能感染。
他提醒,在阳性人员居家隔离阶段,其痰液、鼻涕和手纸最好放在专门的垃圾袋中,并放上84消毒液,放置几天后统一处理,不要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
他同时提醒,如果这种垃圾袋放置的时间较长,过一两天才丢,那么通过接触发生的传播风险也是比较小的;如果垃圾袋中痰液、口水量非常少,也可以少放置一段时间。
这种风险较小的事件是否还需要防范?常荣山说,在感染人数比较多的情况下,防范还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严格执行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做好清洁工人的防护”
对于前述社交平台上热传的做法,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徐天敏则认为,这样操作必要性不大,更重要的是做好清洁工人的防护工作。
徐天敏说,除了新冠病毒,家庭垃圾中还含有各种细菌、病毒,喷洒一点消毒液,很难将它们杀灭,所以,清洁工清理垃圾的时候,最好戴上口罩,除了避免气味外,也能减少病毒和细菌传播。“一般来说,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接触传播是次要途径。清洁人员在垃圾清理过程中戴好口罩手套,清理结束以后洗手,保持卫生,那就足够了。”徐天敏说。此外,他建议扔垃圾的人也要扎好垃圾袋。
对于如何扎垃圾袋,也有网友给出了详细方案:扔垃圾之前要选用密闭性良好的垃圾袋,在扎紧封口前,先使用84消毒液喷洒消毒,密封扎紧后,再对封口处喷洒消毒。
常容山认为,阳性人员居吐痰或者扔手纸之前,确实可以在垃圾袋里倒一点点消毒液,但如果按照消毒、密封和再消毒每个步骤严格执行是很难的。“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或者说总是有一部分人做不到的,没必要这么干。另一方面,现在感染人数这么多,实际的感染渠道也不是通过这种接触传播。”他说。
在对阳性人员居住环境、物品消杀争议背后,是关于新冠病毒“物传人”的讨论。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新冠病毒通过物体表面传人的概率比通过空气传播的概率小很多,“物传人” 事件罕见。
2022年4月,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奚传武教授团队等在 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Nature子刊)发表了题为《Monitoring SARS-CoV-2 in air and on surfaces and estimating infection risk in buildings and buses on a university campus》的研究,评估结果显示,在接触空气中的新冠病毒颗粒后感染的概率大约为每100次接触感染1次,接触新冠病毒阳性物体表面后感染的概率则是每10万次接触仅有1次感染。也就是说,新冠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能力是通过物体表面传播的1000倍。
也有研究者认为,奥密克戎相较于德尔塔毒株等,在皮肤和塑料表面存活时间更久。
据中新网报道,日本共同社2022年1月28日报道,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广濑亮平等人的研究团队表示,奥密克戎可在皮肤表面存活21个小时,而德尔塔为17个小时;奥密克戎可在塑料表面存活8天,而德尔塔毒株为4.8天。据报道,该论文尚未接受其他学者的审查。
(记者 朱轩)
标签 抗疫进行时- 原标题:“丢垃圾先消杀”热传,专家:更重要的是做好清运人员防护
- 责任编辑: 王濛 
-
龚正人民日报撰文: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
2022-12-16 07:41 -
人民日报仲音:同持续变异的病毒较量,关键在于科学和精准
2022-12-16 07:38 抗疫进行时 -
健康驿站名额再增,李家超:2023年与内地通关有很现实的可能性
2022-12-16 07:13 香港 -
浙江建成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 减排二氧化碳2.4万吨
2022-12-15 20:52 核电 -
第十版方案即将出台,钟南山同时给出多个最新判断
2022-12-15 20:49 抗疫进行时 -
多地血库告急,什么原因?
2022-12-15 20:26 抗疫进行时 -
莫妮卡:建设更安全、更清洁的能源网络,为当地社区带来积极影响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94)
2022-12-15 20:14 老外话中国 -
《流浪地球2》这一幕被纠错,导演:感谢,马上改!
2022-12-15 20:13 -
开封:16日0时起解除主城区机动车尾号限行
2022-12-15 19:42 -
钟南山:当前应叫新冠上呼吸道感染 简单说就叫“新冠感冒”
2022-12-15 19:16 抗疫进行时 -
进京不用落地检了!进出京客运班车陆续恢复
2022-12-15 19:00 抗疫进行时 -
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逝世,享年91岁
2022-12-15 18:41 -
江西高院提醒:个人销售抗原试剂违法,最高可判无期
2022-12-15 18:31 抗疫进行时 -
钟南山谈新冠冲击波:国外已五六波,国内仅两波
2022-12-15 17:46 抗疫进行时 -
探访上海多家药店:未现排长队现象,非处方类退烧药均暂无货
2022-12-15 17:37 抗疫进行时 -
钟南山:“大家一起阳”观念不可取
2022-12-15 17:31 抗疫进行时 -
钟南山:感染奥密克戎不可怕,绝大多数可在7—10天完全恢复
2022-12-15 17:19 抗疫进行时 -
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真实的中国——刘晓明大使新作《大使讲中国故事》出版
2022-12-15 17:06 -
钟南山谈奥密克戎“北强南弱”:毒株不存在区别
2022-12-15 16:18 抗疫进行时 -
国家卫健委:增加基层人力,可招聘近五年来已离退休工作人员
2022-12-15 16:06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59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29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64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203“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61最新闻 Hot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
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
新增三省两市,西湖大学将招收浙江外本科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