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卫健委:各地迅速行动落实十条措施
最后更新: 2022-12-08 16:43:43封面新闻记者:新措施发布之后,如何统筹日常诊疗和新冠患者的救治,如何既做好新冠患者的救治又不影响日常诊疗的秩序,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群众的就医需求?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知道,看病就医是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所以我们必须要统筹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在这个领域,应该说我们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和统筹。我们已经指导各地强化医疗救治床位准备,扩增救治资源,特别是制定了分级分类诊疗策略、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对患者实施分级和分类救治,尽最大可能不影响医疗机构日常医疗服务工作。
第二,科学精准做好医疗机构疫情防控。不能对发生疫情风险的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停了之、一封了之,特别是像发热门诊、急诊、手术室,还包括透析部门、重症监护室等等这些重要的诊疗科室是不能关停的,切实保障患者的救治工作。对确有风险需要进行处理的区域,也要做到快封快解,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的诊疗工作。
第三,要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工作。我们要求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的一些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包括刚才我们提到的发热门诊联系电话、地址等等,都要能够方便公众,让老百姓能够了解相关信息。
第四,要求建立台账式管理。要求基层社区对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孕产妇、定期血液透析等特殊人群实行台账式管理,保障好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能够畅通就医绿色渠道,做好服务衔接。
同时,我们还要求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能够以任何原因推诿或拒诊,同时也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的作用,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进一步充实和科学调度院前急救力量,让120能够打得通、送得到,能够保证服务到位。
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新的优化措施明确,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可以居家隔离了。有的群众一听说身边有阳性感染者就会比较恐惧,还有一些家庭有老人和婴幼儿,担心这样会增加感染风险,请问专家对此怎么看?这是否会增加疫情传播风险,风险是否可控?谢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目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下降,感染后大部分表现无症状或者轻型,所以重症病例非常少,我们可以有效控制重症风险,降低病死率。另外一方面,新冠病毒致病力下降,所以平时大家还是以平常心对待它,不必要紧张甚至恐惧。当然,我们采取的优化措施,居家隔离和观察治疗不是放开,而是为了更精准有效地分层救治,一方面预防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另外一方面保证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我们也有一系列的办法来防止进一步传播的风险,同时使那些需要治疗的人群、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转诊和治疗。
在这方面,对居家隔离人员强调要做好个人防护,和家庭内的成员尽可能少接触,如果接触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包括我们强调的几点:一是居住的房间要每天通风,良好的通风对降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性是至关重要的。二是卫生间、浴室,如果单用最好,每天也要消毒,如果共用的话,一定要错开时间,用后也要进行很好的消毒,避免造成家庭内传播。三是做好手卫生、做好环境消毒,包括在做饭、用餐等过程中,要注意好手卫生。四是咳嗽、打喷嚏时,一定要拿一个纸巾盖住,把纸巾扔到垃圾桶里,避免喷溅导致后续潜在的气溶胶传播风险。五是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再有一点我们要注意的是,个人物品不要混用,和家里人尽可能分开,因为物品本身也有可能造成病毒传播的风险。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最新的优化措施要求我们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那是否意味着,以后检出“混管阳性”的单元以及楼栋也不再需要封控了呢?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谢谢您的提问。当发现“混管阳性”以后,相关部门会尽快通知到混检人员,让他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同时也会尽快安排人员去上门采样复核。所以跟混检阳性人员同楼栋、同单元的人员不需要实施临时封控。
当复核结果都是阴性以后,混检人员马上解除隔离措施,但如果上门复核出现是阳性,这时候要及时落实管控措施,要根据现场流调和风险研判结果及时管控密接,划定风险区域,做好相关的疫情处置工作。
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以外,不再要求提供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请问这个特殊场所还包括哪些?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另外,跨区域流动人员也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也不再开展落地检,请问这样的考虑是什么?谢谢。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谢谢您的提问。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明显减弱,但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重点人群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尤其是住在养老院、福利院这些场所的人员,还有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人群集中的场所,这类场所一旦有传染源引入,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因此对进入这些特殊场所的外来人员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其他一般场所的人员,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跨区域流动人员,均不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也不需要开展落地检,但是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减少聚集和人际接触。新10条措施还提出,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以由当地自行确定一些防控措施,各地可根据当地的疫情形势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在20条措施里面提到,对一些重点企业防控可以采取“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新10条是对20条措施的进一步延续和更新。刚才您提到对于不再跨地区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这都是基于这三年来全国各地疫情防控的经验和信心。
谢谢。
健康报记者:我们国家一直在倡导老年人接种疫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也多次呼吁,但是老年人整体的疫苗接种率还是偏低,想请问一下我们是否了解老年人接种疫苗有哪些顾虑?我们有哪些措施去打消这些顾虑,促进老年人疫苗的接种?谢谢。
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也关注到,目前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没有接种疫苗。我们对相关情况也进行了调研和了解,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老年人接种疫苗的顾虑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不敢打,老年人基础疾病比较多,健康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担心接种新冠疫苗后会出现不良反应。第二类是认为没必要打,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活动范围不大,感染风险比较小,认为自己没必要接种疫苗。第三类是客观上存在困难,部分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或者交通不便,可能出行确实存在困难。
据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人,75岁以上的老年人,85岁以上的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来讲,感染新冠肺炎以后重症的风险分别是5倍、7倍、9倍,死亡的风险分别是90倍、220倍和570倍。80以上的老年人,如果1剂疫苗都不接种,他的死亡风险大概是14.7%;如果接种了1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了7.16%;如果接种了3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1.5%。与没有接种疫苗相比,接种3剂疫苗,死亡风险下降了9.3倍。
对于促进老年人接种,我们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针对不敢打的情况,我们要求为老年人接种疫苗时,要认真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做好医疗保障,配备急救设备,加强老年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置,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针对认为没必要打的情况,我们要求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制作一些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大力宣传疫苗接种的必要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和动员老年人接种。针对客观存在的出行困难等情况,我们要求优化预防接种服务,细化各种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种的“最后一百米”,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温度。在这里,我也希望老年人积极主动接种疫苗,为自己的健康护航。
谢谢。
江苏广电荔枝新闻记者:我们都知道,医务人员一直是在抗疫第一线,如果他们感染了新冠病毒,是居家治疗还是继续上岗工作?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也特别谢谢您对我们医务人员的关心。昨天在刚刚公布的“新十条”当中特别提出要对感染者进行科学分类的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可以选择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也可以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的方式。医务人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由于岗位的特殊,每天会接诊大量的患者,因此面临的感染风险最高,工作也非常繁重,可以说不可避免的要发生职业暴露。一旦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也应当遵循“新十条”有关的要求。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我们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首先,要加强对重点区域也就是职业暴露风险比较高的区域的管理,像发热门诊、急诊、病房包括门诊,要优化相关工作流程,配足医护人员力量,医务人员要科学做好个人防护,科学穿戴防护用品,努力将职业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来保障执业安全。同时,医疗机构也要加强医疗资源的调度和准备,来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第二,我们多次要求要落实好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各项措施,做好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健康监测,特别是要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临床救治工作,动态优化和调整医务人员编组、医疗力量配备和工作班次的安排,能够确保医务人员的力量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不至于由于医务人员大量的职业暴露造成感染以后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第三,医疗机构有其特殊性,一个是人流量大,另外一个是脆弱人群也非常多。因此按照“新十条”的要求,进入到医疗机构要查验48小时核酸结果。我们要求患者也要尽可能的提前做好核酸检测或者是抗原检测,就诊的患者及陪同人员,都要规范佩戴好口罩。但同时我们也要求,一旦有急危重症,即便是没有核酸证明,也是以救治为先,同时做好科学防护,来保证患者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谢谢。
中国网记者:进一步优化措施明确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请问群众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专家有哪些建议?谢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密切接触者选择居家隔离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最好有独立的房间,并且有良好的通风;如果共用卫生间,要做到很好的消毒处理;居家人群如果独立居家的话,他的生活方面要能够自理;居家人群一定能做到足不出户,拒绝各种探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建议密切接触人群可以居家隔离。
我们强调在居家隔离的时候,如果家里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婴幼儿等,这时我们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造成潜在的传播风险,要规范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同时,每天要进行抗原检测,一旦出现阳性,及时上报。同时,阳性以后做好自我监测。阴性的时候也要做好每天的自我症状监测,包括有没有发热、有没有咳嗽气短的表现,如果出现这些表现,也要及时上报社区。
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员,在居家观察的时候,有特殊的需求,包括用药、治疗等等,一定要及时向社区报备,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也要及时就医就诊。
谢谢。
- 原标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举行新闻发布会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中央决定:陈敏尔兼任天津市委书记
2022-12-08 16:43 高层人事 -
“西方国家都不敢说离得开中国电子产品,更不要说台湾地区了!”
2022-12-08 16:03 -
“80岁以上老人接种三剂疫苗后死亡风险下降9.3倍至1.5%”
2022-12-08 15:51 抗疫进行时 -
国家卫健委:没有症状的居家感染者不需要治疗
2022-12-08 15:42 抗疫进行时 -
以后检出混管阳性的楼栋不再封控?官方回应
2022-12-08 15:42 抗疫进行时 -
国家疾控局:从四个方面缩小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2022-12-08 15:38 抗疫进行时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
2022-12-08 15:20 抗疫进行时 -
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探索“居家隔离事项群众票决”
2022-12-08 14:42 抗疫进行时 -
上海: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和轻症,明起可居家隔离
2022-12-08 14:33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明起密闭娱乐、餐饮服务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2022-12-08 14:18 抗疫进行时 -
童朝晖:感染奥密克戎一般五到七天症状消失,低烧不建议用药
2022-12-08 14:16 抗疫进行时 -
交通运输部:公路及航道、船闸防疫检查点“应撤尽撤”
2022-12-08 14:08 抗疫进行时 -
上海:门诊就医时查看患者48小时核酸结果
2022-12-08 14:05 抗疫进行时 -
涉英烈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发布:含诋毁冰雕连、袁隆平案件
2022-12-08 13:21 捍卫英雄 -
居家治疗指南与常用药参考表来了
2022-12-08 11:43 抗疫进行时 -
一图读懂新冠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
2022-12-08 11:31 抗疫进行时 -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春生主动投案
2022-12-08 10:12 廉政风暴 -
-
新冠肺炎是否应当回归乙类管理?张伯礼最新回应
2022-12-08 09:51 抗疫进行时 -
袁家军任重庆市委书记
2022-12-08 09:47 高层人事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74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66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1“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60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1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
“接到指示,美情报机构加强搜集力度”
-
“双方出动125架战机,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
-
门票价格从10元上涨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应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