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吴凡:现阶段坚持“清零”而非“躺平”,有这五点原因
近期本土疫情形势严峻,一些人滋生“躺平”心理。面对奥密克戎,为什么不能“躺平”?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吗?现阶段,为何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4月9日,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长吴凡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强调,无论从病毒本身的特性,还是从人群免疫的背景,抑或从抗疫“武器”的技术储备,现阶段,必须坚持 “动态清零”不动摇。
吴凡谈到,有人认为可以在“清零”和“躺平”之间选择第三条道路,即允许病毒低水平流行,这是行不通的。在实现“动态清零”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因时因势采取防控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为什么不能“躺平”?吴凡从五个维度分析了现阶段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决策考量。
2022年4月9日,上海随申办“核酸码”推广使用首日,普陀区中远两湾城的居民有序做核酸。 乐浴峰 图
第一点,病毒本身的特性。
吴凡说,新冠病毒今后将如何变异是不确定的,但是,病毒会发生变异确定无疑,这是自然规律。既然病毒一定会变异,那么病毒到底会变“好”还是变“坏”?奥密克戎相比于前期的病毒变得传播力更强、毒力更低,但明天病毒一定会变得更“好”一点吗?这并不见得。
从长期来看,病毒朝着毒力更弱的方向变异是很可能的,只是,其中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病毒在变异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变得传播力强,致病力也强,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实际上,新冠疫情出现这两年来,已经多次突破以往科学家对病毒的一般认识。比如,病毒迅速变异,发生免疫逃逸,使得现在国内外的疫苗可以防重症,但都无法很有效地防感染。
所以,以病毒变异的科学规律的视角看,现阶段采取动态清零很关键。
第二点,关于人群免疫背景。
吴凡说,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后,很多声音说它致病力变弱了、重症少了。但不要忘记一点,这些证据都是从国外来的,要注意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人群的免疫背景。
目前一些西方国家的免疫背景和中国不完全一样。一方面,一些西方国家经过前期多轮传播、自然选择以后,大量人群通过感染获得自然免疫,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生命的代价。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也在通过疫苗接种获得免疫。两方面加起来,这些西方国家的免疫人群是相当大的。
在中国,新冠疫情没有大流行过,绝大部分人群是通过疫苗接种获得免疫,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避免像国外因疫情导致的大量死亡。自然免疫加上接种疫苗,中国没有这样的免疫背景。
“而如果不考虑这样的免疫背景,去讨论轻症多了、重症少了,这是不科学的。”吴凡说,“我们有必要更小心一点,不能简单相比。”
她提到,近期香港疫情形势严峻,死亡病例、死亡率令人心忧,如果再说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显然站不住脚。香港的情势也从侧面提醒内地,面对奥密克戎要更加谨慎小心。
还有一个背景很重要,中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这些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情况往往更为复杂,现阶段只有坚定“动态清理”,才能保护好免疫力弱的人群。
第三点,控制“低水平流行”行不通。
吴凡注意到,有一种观点提出能否在“清零”和“躺平”之间有第三条道路,即允许低水平流行,既不挤兑医疗资源,也不把病毒“赶尽杀绝”。吴凡直言,这行不通。
这种想法有两个问题。第一,病毒进来后就清除不了了,长期存在,病毒变异的问题解决不了。“今天你可以对付奥密克戎,明天对付其他变异株还行吗?”第二是技术问题,当疫情快速进展以后,是否有足够的措施能保证不挤兑医疗资源,长期处在可控的水平?
“有人就问过我,我们有没有刹车机制,假如会有一万人感染,让一万人不是出现在一个星期里,而是出现在三四个月里,那就不会挤兑医疗资源了。”吴凡不认为有所谓的“刹车机制”,因为当病毒在人群中蔓延后,随时可能失控。控制“低水平流行”实际上不具有操作性。
还有人说能否在医疗资源好的地方试验“低水平流行”?吴凡认为,试不起。退一万步讲,即使在医疗资源充足的地区试验,做到了低水平流行,还是挡不住外溢的风险。无症状感染者这么多,随时可能外溢到其他地方,医疗条件不够完备的地方又怎么办?所以行不通。
第四点,抗疫“武器”不断丰富,未来值得期待。
吴凡说,两年多来,随着科技发展,对付新冠病毒的新“武器”持续在出现。疫苗出现后,虽然感染的问题仍然存在,但重症的问题已基本解决,这很重要。现在特效药也在上市,国内的药物研究不断推进,中医药也在不断探索。包括检测方式也在更新,变得更快更可靠。
“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我们会获得更多的抗疫武器和技术,可以控制得更好。”她说。
第五点,因时因势采取最适合当地的防控措施。
吴凡坦言,中国地域广阔,有超大城市、中小城市,也有农村地区,各地有各地的特点。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有必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因势采取防控措施,在疫情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资源,采取最适合各自的防控措施和路径。
绝对不能“躺平”,而是要在实现“动态清零”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方法,走不同的路径,把握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终实现动态清零的目标。
- 原标题:专访丨吴凡:现阶段坚持“清零”而非“躺平”,有这五点原因
- 责任编辑: 夏雨 
-
上海:已有1.1万多人出院或解除医学观察,不得阻拦回家
2022-04-10 09:54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最大方舱医院分批交付,接收首批感染者
2022-04-10 09:35 抗疫进行时 -
31省份新增本土1318+25037
2022-04-10 09:05 抗疫进行时 -
“连花清瘟”不是新冠预防药,若无症状不推荐服用
2022-04-10 08:58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1006+23937”
2022-04-10 08:00 抗疫进行时 -
江西老人来沪就医露宿街头?医院回应
2022-04-09 22:29 抗疫进行时 -
飞不了大陆香港,台湾华航又不改了…
2022-04-09 22:23 两岸关系 -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对核酸码系统繁忙深表歉意
2022-04-09 22:15 抗疫进行时 -
疫情防控不力,吉林市11名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被处理
2022-04-09 20:48 抗疫进行时 -
交通部回应“长三角等地物流运行不畅”
2022-04-09 20:32 抗疫进行时 -
孙春兰察看浦东蔬菜仓库,询问人手够不够
2022-04-09 20:26 抗疫进行时 -
上海九亭镇致信慰问市民,将免费发大米、蔬菜包等物资
2022-04-09 17:35 抗疫进行时 -
疫情防控不力,上海闵行区3名干部被处理
2022-04-09 17:33 抗疫进行时 -
江苏援沪应急采样队第三次出发!
2022-04-09 16:12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有人追120车摔倒?医院回应
2022-04-09 15:43 抗疫进行时 -
辽宁省政协原副主席孙远良被查
2022-04-09 15:16 廉政风暴 -
吉林市已有34263名农民返乡准备春耕,人数占需返乡农民的80.83%
2022-04-09 14:54 聚焦三农 -
广州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2022-04-09 14:47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最大方舱医院今起收治感染者
2022-04-09 14:31 抗疫进行时 -
钟南山:中国目前不适用完全开放
2022-04-09 13:50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151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13“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75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132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7最新闻 Hot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
“辛杜尔”是什么意思?印度称向这几个国家通报了行动
-
巴军方:印度袭击已致26死46伤
-
结巴、颤抖、不知所云…美财长被彻底问崩了
-
绕开美国中间商,“找商品,直接和中国谈”
-
巴方:印度已“越过界限”,当然会进行报复
-
“形势变了,加拿大过去那么对中国,太蠢”
-
巴西豆农笑了
-
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
特朗普拒不付钱,加州又扯中国
-
欧洲最后一家关键抗生素原料商@欧盟:让你不打钱,我们去中国了…
-
黄仁勋:错失中国市场,损失巨大
-
印巴交火,特朗普:很遗憾
-
“加拿大永远不卖”“永远别说永远”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第二轮投票通过,默茨正式当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