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深圳:挺进创新“深水区”
最后更新: 2022-04-04 16:35:06从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圳,被寄予率先突围原始创新难关、抢占全球科技高点的殷殷期望。科创企业持续攀登原始创新“高地”,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过万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今日深圳正昂然挺进创新“深水区”。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21年9月8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自力更生:直面创新“阵痛”
经历供应限制的严峻考验,华为逆势前行。3月下旬,华为公司发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当年华为实现收入636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
“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尖利,发出的光就越璀璨。”华为监事会主席郭平说。
2018年以来,中兴通讯、华为等企业接连受到制裁,凸显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硬件软件“卡脖子”困境。
直面创新“阵痛”,必须依靠自力更生。
作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光明科学城正在成为高端科研资源聚集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深圳湾实验室、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等项目已在光明科学城投入使用,脑模拟与脑解析、材料基因组、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等设施平台正在加紧建设。
更多基础研究之“树”,正在不断成长。
位于深圳的新型科研机构鹏城实验室,致力于建设关键大科学装置“鹏城云脑II”,打造人工智能基础性研究平台,算力和数据吞吐能力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大量的研发投入正在持续显现“规模效应”。
2021年华为投入1427亿元进行研发,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2.4%,处于近10年的最高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突破5%,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
串珠成链:形成创新合力
今年2月,在深圳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几辆自动驾驶轻卡“上岗”,一天单辆车可运输500多箱物资,抗疫物资超万件。
自动驾驶创业企业元戎启行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动驾驶轻卡融合了激光雷达、摄像头、组合导航等传感器,疫情期间负责深圳福田区沙头街道划定管控区内的防疫物资配送,服务12个防疫工作站点。
在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源源不断贡献创新能量。
2021年底深圳高交会上展出的教育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与此同时,“串珠成链”的创新平台也在凝聚“合力”。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发一种医用活性材料,能够像胶水一样促进伤口快速愈合,这是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究员钟超的科研成果。
位于光明科学城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正从机制上探索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有机融合,建立起“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
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工地建设现场(2021年5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更完善的创新孵化土壤,也在不断孕育。
近年来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规定,深圳市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应当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并将科技人员的激励由“先转化后奖励”调整为“先赋权后转化”。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晓东表示,通过赋权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收益和奖励前置到转化前,有利于激励科技人员发明创造更有前景的科技成果,更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协同创新:迸发湾区能量
从特区到大湾区,从数个区域分别试点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新的发展画卷在南海之滨徐徐铺开。
从求学香港,到来深圳加入腾讯,再选择创业,“人工智能+”的大发展点燃了贾佳亚心中的激情。思谋科技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贾佳亚说,利用人工智能让工厂“更智慧”,前景广阔。
人才的流动更加频繁,科研的“火花”在持续碰撞。
在深圳举行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海归人才招聘会上,求职人员查看招聘信息(2021年4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利用自主研发的多维同步飞扫荧光显微成像仪器,研究人员可以对动物的脑切片实现快速扫描,从而获得脑神经完整图谱,为脑健康和类脑智能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这是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的科研成果。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建设,成立不到3年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研究院还与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围绕脑认知与脑疾病的前沿领域,培养新一代脑科学人才。
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智慧城市展区,观众了解华为智能网联(2021年12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曾经制约粤港澳大湾区全方位协同创新的藩篱逐渐被打破。
近年来,广东制定了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省级科技计划的相关规定,推动广东财政科技资金从政府部门直接过境港澳。
“越来越多的体制机制创新,让创新要素在大湾区内更加顺畅地流动,为大湾区创新发展带来强劲动能。”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说。
-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深圳:挺进创新“深水区”
- 责任编辑: 黄涛 
-
开放型经济跃上新水平
2022-04-04 16:25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国家卫健委:全国15省份超3.8万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
2022-04-04 16:24 抗疫进行时 -
躲在店里就能“不测核酸”?上海街镇多举措确保应检尽检
2022-04-04 14:08 抗疫进行时 -
林郑月娥宣布不再参选
2022-04-04 11:41 香港 -
林郑月娥宣布不会再参选行政长官
2022-04-04 11:25 香港 -
四川崇州:一架动力三角翼坠落田地 2人死亡
2022-04-04 11:12 -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2022-04-04 11:07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京辽苏三地新冠病例与韩国进口服装有关
2022-04-04 10:59 抗疫进行时 -
康希诺生物:新冠mRNA疫苗获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2022-04-04 10:34 抗疫进行时 -
儿童感染者如何救治?上海市卫健委回应
2022-04-04 10:23 抗疫进行时 -
上海5万公安民警全员上岗,保障核酸筛查顺利进行
2022-04-04 10:16 抗疫进行时 -
31省份新增本土1366+11771
2022-04-04 09:22 抗疫进行时 -
8省市已用上辉瑞新冠口服药,患者病毒载量明显下降
2022-04-04 08:08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425+8581
2022-04-04 08:06 抗疫进行时 -
一周半婴儿做核酸被捅死?唐山警方辟谣
2022-04-04 07:31 网络谣言 -
“上海妈妈因2岁孩子隔离自杀”,谣言怎么来的?
2022-04-03 23:40 网络谣言 -
上海市委常委会对疫情防控和核酸筛查再作部署落实
2022-04-03 23:09 抗疫进行时 -
孙春兰在沪调研疫情防控:坚决打赢大仗硬仗
2022-04-03 22:45 抗疫进行时 -
一儿童在儿科医院死亡?上海卫健委辟谣
2022-04-03 20:56 抗疫进行时 -
上海184小时建造沪上最大方舱,已验收交付超万张床位
2022-04-03 20:23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24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31“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82“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评论 189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