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宏:上海疫情仍在胶着之中,希望在尽量无疏漏筛查的同时能够最小化影响生活
最后更新: 2022-03-24 08:59:33@张文宏医生 24日凌晨发贴表示:
现实很骨感。这几天,上海在打着抗疫以来最艰难的仗,感染人数超过了年前的预期,医疗资源一下子变得紧张。上海的后备医院也启动了,我除了参与上海市定点医院的查房外,也关心我们几个集中收治隔离点的工作。隔离点刚搭建不久,医务、后勤团队都在磨合,入驻隔离点的虽然大多是无症状与轻症感染者,但这些人仍然有疾病进展的风险,而且突然被诊断为新冠,内心惶恐与惊吓都需要抚慰。现在,我们团队的同事们已经从忙乱中整理出头绪来了,短时间内收治了以无症状与轻症为主的大量感染者,我们不能假装毫无困难,但我们在跟着疫情变化不断学习和改进,争取让患者的感受更好,更快恢复健康。
就在刚才,凌晨,大家还在忙着隔离点的工作,写这篇微博前我还刚跟宝山救治隔离点负责人马昕院长讨论完特异性抗病毒新药的储备问题,有一点空闲,抓紧跟大家报告下最近发生了什么,回答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新冠没有那么吓人,但是仗很难打 来源:@张文宏医生
1.未来抗疫应该采取何种模式
很多人关注上海的疫情,对上海的防控策略也有很多批评跟建议。上海是一个超大型的国际城市,这次面对无症状感染为主的奥密克戎毒株攻击,初步发现感染后病例数即呈指数级上升,防控难度很大。如何让城市不停摆、维持基本的经济活动,又能最终实现疫情管控,确实面临非常大的困难。当疫情出现蔓延,如果想不让城市停摆,就需要在数据支撑下不断做策略调整。当前采取的策略主要是:滚动筛查、锁定重点、切断传播链。筛查大数据告诉我们,一个向好的迹象悄悄地出现了:非管控区域全员滚动筛查的病例占比逐渐走低,仅占总病例的10%,预示社会面疫情逐渐受控。疫情的拐点虽尚未出现,但形成拐点的条件已经逐步具备。
2、国家卫健委颁布核酸检测指南更新,透露我国未来抗疫新动向
3 月 22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的通知。一是强调科学精准,对划定的区域进行核酸检测。其次是将第二版《指南》中的「全员」修改为「区域」,区域大小由疫情防控需要决定。这预示着未来抗疫逐渐进入了新阶段,采取全域经济生活停摆、进行多轮全员检测的抗疫模式,会被逐渐更新。但问题是,如果不进行全域停摆与全员检测,我们能否跑得过奥密克戎呢?
国家卫健委新指南是这么说的:要对核酸检测“进一步明确完成时限”。各省市(包括城区常住人口 1000 万以上的超大城市)不区分人口规模,均按照 24 小时内完成全市核酸检测的目标匹配采样和检测力量。这个要求就很高了,但这正是保证后续滚动筛查能够跑过病毒传播的基本需求。奥密克戎的速度,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以快制快,我们是没有机会跑赢奥密克戎的。新指南发布当天,上海市就把“严格核酸筛查,加快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强化‘采、送、检、报’全流程协同和精准调度”作为工作重点,这就开始具备跑赢奥密克戎的能力了。
3、香港重磅疫苗有效性数据公布,第三针接种提供全面保护
我最近多次与香港专家讨论香港疫情管控过程,特别是对老年人病死率高的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今天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线预发表了关于疫苗作用的论文,结果很重磅,香港730万人口共接种了1270万剂疫苗,两种疫苗均可预防严重疾病和死亡,在年龄≥60岁的成人中,灭活冠状病毒两针接种对重症新冠与死亡的保护率为74.1%,不如BNT162b2 (有效率 88.2%)。可喜的是,两种疫苗的三剂接种可提供非常高水平的预防重症与死亡保护率,保护率均达到了95%以上。这数据奠定了中国未来走出疫情的底气。
4、今后抗疫,维持生活正常化应该放到跟动态清零同样重要的位置
这次上海疫情暴发,社会各方均投入到全面抗疫的工作中。也出现了群众反映,“封控区内生活照顾不够,封控时间过长,医院反复封控造成正常看病困难”的情况。这些问题都存在,不应该回避,在今后的抗疫中我们要一一解决,要不然,抗疫成功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现在很明确,有关方面看到了这些问题,也直面这些问题。新冠抗疫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抱着咱就是不过了也要把病毒弄死的心态,要既控制好疫情,又保障居民生活,保持就医通道畅通,同时还保障民营小微企业的生存。这些将成为上海抗疫后一阶段的重点。抗疫尚未结束,但生活还要继续。
上海战役仍在胶着之中,但至少今天,我们看到了新药已经落地,疫苗三针加强有效,核酸快速精准筛查有望跑过病毒,全国各地开始未雨绸缪,筹建后备隔离点医院。上海这次战役,不搞一刀切,希望在尽量无疏漏筛查的同时能够最小化影响生活,肯定是非常不容易,也难免会不顺利,但也正显示了我们绝不肯走抗疫回头路的决心。在大家感觉挺不容易的这段时间,走出疫情的技术支撑也悄悄地逐渐具备了。
标签 张文宏- 责任编辑: 张菁娟 
-
上海新增本土“4+979”
2022-03-24 08:12 抗疫进行时 -
湖南、山西首次人口负增长
2022-03-24 08:08 -
心理专家赶赴东航事故现场,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2022-03-24 07:33 航空安全 -
俄外交部宣布驱逐美驻俄外交官
2022-03-24 07:00 乌克兰之殇 -
乌克兰计划换回被俘蛇岛守军,泽连斯基曾称他们均已战死
2022-03-24 06:50 乌克兰之殇 -
岸田昨日就东航事故表示慰问
2022-03-23 21:46 航空安全 -
广西消防:已发现部分飞机残骸和人体组织碎片
2022-03-23 21:42 航空安全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2022-03-23 21:24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首部黑匣子初判为舱音记录器,已送京译码
2022-03-23 21:05 航空安全 -
2022年上海体育中考暂停,成绩按满分15分计入总分
2022-03-23 20:50 抗疫进行时 -
辽宁沈阳:全市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
2022-03-23 19:59 抗疫进行时 -
十九届中央第九轮巡视对象公布
2022-03-23 19:18 中央巡视组 -
台湾最新民调:相信美军会“出手相救”人数几近“腰斩”
2022-03-23 19:06 台湾 -
现场泥泞,专家冒雨调查:争取今日内确定飞机遗骸分布
2022-03-23 18:45 航空安全 -
上海警方:二人造谣“上海封城”被立案侦查
2022-03-23 18:18 网络谣言 -
东航:3位飞行员健康状况良好,机长飞行时长6709小时
2022-03-23 17:22 航空安全 -
东航MU5735一部黑匣子已找到,破损严重
2022-03-23 17:08 航空安全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王素明去世,登记在册幸存者仅剩58位
2022-03-23 16:50 -
教育部要求高校书记校长访企促就业,拜访用人单位不少于100家
2022-03-23 16:14 最难就业季 -
外交部:俄罗斯是G20重要成员,任何成员都无权开除
2022-03-23 16:00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