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地下136米,有座掏出来的水电站
最后更新: 2021-09-23 08:19:04我愿意陪你翻过雪山穿越戈壁
可你不辞而别还断绝了所有的消息
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
……
今年,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火遍了大江南北。牧羊人和养蜂女的爱情故事让许多人感动落泪。
但是你知道吗?在60多年前,真的有许多人远离家乡,远离心上人,来到可可托海。因为,这里有组织交给他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可托海3号矿坑。
“英雄矿”用电告急
那就在地下136米建电站
可可托海并不是海,而是新疆阿勒泰富蕴县的一个小镇。在这个新疆最冷的地方,藏着一个如同古罗马斗兽场一样恢宏的矿坑。在1980年以前的中国地图上,这里只有一个神秘的代号“111”。地质学家来到这里,仿佛“人间消失”,而且,多年后仍对在这里的工作经历闭口不谈。
可可托海3号矿坑,是世界上已开采的最大的稀有金属矿藏,被誉为“稀有金属天然博物馆”。由于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等核试验以及东方红卫星所用的稀有金属都主要来自这里,可可托海3号矿坑还有“英雄矿”“功勋矿”的美誉。
但英雄也曾“气短”。采矿离不开强劲的电力支撑。 20世纪50年代,随着可可托海矿产开采规模不断扩大,电力出现严重短缺,国家决定修建可可托海水电站。 考虑到国防和保密等因素,这座水电站的站址被选在了地下136米处。
蚂蚁啃骨头一样
掏出一座水电站
“当时光是在大坝上干活的便有1000多人,晚上整个工地灯火通明,最高峰时人数多达2200多人。” 当年的建设者介绍, 工程要将额尔齐斯河截流,通过山体背面的四个导流洞将水引入地下。 从引水处到洞压井,全长2000多米,落差近80米。 当年,在如此深的地下修水电站,难度巨大。
太险了! 当年的建设者回忆,站址附近都是坚硬的花岗岩山体,清理坡面、浮土主要靠人工。甚至有工人在清理坡面时,被从山上滚下的石块砸中牺牲。
太冷了! 这里被称为“中国的第二寒极”,最低温度曾达到零下50多摄氏度。“身上能穿的都穿上了,只留眼睛和鼻子露外面。眼睛冻得疼,鼻子呼出来的气都冻成霜挂在帽沿上。”一到冬天,连当地人都觉得冷得不行。
太难了! 把发电站建在136米的地下,建设者们采用打竖井的方式,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靠人力一点点地把岩石挖掘出来。花岗岩非常坚硬,硬度仅次于钻石。当年,用于打竖井的钢钎头及风钻头磨损严重,为此,工地上专门建了一个铁匠铺,加工、维修钢钎头及风钻头。
“我们是挖空了一座山,打穿了一条洞,建起了一座坝啊!”当年参与建设的李金海说。 1967年2月,水电站第一台4500千瓦发电机组投入运行。“英雄矿”开始告别缺电历史 。
送走心上人
不亮明珠誓不还
这里,也有相守与别离的故事。1959年7月,水电站隧道设计专家宗家源一个人带着一箱图纸,登上了兰州开往新疆的火车。离开家时,他与分隔了多年的妻子刚团聚一个月。
从可可托海寄信到兰州,大约需要一周。宗家源思念妻子,总写信给她。妻子同样思念远方的丈夫,但她不识字没办法回信,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寄来攒下的粮票,生怕丈夫挨饿。
水电站厂房。
后来,妻子千里寻夫来到可可托海,并生下了女儿海燕——“可可托海的燕子”。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他们吃着混着沙子的面粉,实在想吃肉就割一刀挂在门外的羊头。
妻子奶水不足,又很难买到奶粉,小孩终究是顶不住了。海燕5个月大的时候,宗家源只得把妻子和女儿送回了兰州。 最终,宗家源完成了隧道建设任务才与心上人团聚。
建设水电站的经历,他曾写下诗歌描述: 赳赳雄师出塞关,英豪目下无艰难,现场设计为方向,不亮明珠誓不还 。
当年的水电站内部。
时过境迁,昔日繁忙的“英雄矿”已停止开采,现在成了来可可托海旅游的著名“打卡地”。但这座地下水电站,依然还在运转着。
2018年10月,可可托海水电站正式接入大电网。 为确保地下水电站的正常运行,供电公司先后新建了1座110千伏变电站和2条110千伏输电线路,让这座功勋卓著的电站能够满负荷发电,继续为可可托海人的幸福生活提供充足动力。
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的电力来自可可托海水电站。
至今,在水轮机旁的水泥墙面上还留有当年建设者们写下的文字。
“热烈祝贺今日发电 一九六七年二月五日十七点整 普通一兵贺电”
这是参与了电站建设并见证了电站发电的一名普通职工留下的 。1967年2月5日17时,正是这座水电站第一台机组正式发电的时间。
一批又一批年轻的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将青春的记忆和汗水挥洒在这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中的大部分渐渐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但他们“英豪目下无艰难,不亮明珠誓不还”的豪情壮志,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祖国的建设者们。
点亮可可托海。
标签 可可托海- 原标题:“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揭秘地下136米掏出来的水电站
- 责任编辑: 刘骞 
-
昨日12-24时,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3例
2021-09-23 08:0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查酒驾却放行“市公安局”人员,山东滨州交警通报
2021-09-23 07:59 基层治理 -
发改委:化肥和农药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
2021-09-23 07:44 聚焦三农 -
媒体:骑手注册个体工商户是行业问题,靠道德批判不能解决
2021-09-23 07:43 -
王毅:有关国家至少要有勇气正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
2021-09-23 07:34 -
陈一新:国内外安全环境趋于复杂,打牢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尤为重要
2021-09-23 07:21 基层治理 -
“疑被圈养将展出”的获救雪豹已被放归
2021-09-23 07:08 观察动物 -
台官员称已申请加入CPTPP
2021-09-22 21:03 两岸关系 -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曹达华被查
2021-09-22 20:39 廉政风暴 -
国常会:做好跨周期调节 稳定合理预期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2021-09-22 20:13 -
七普结果公布,7座超大城市名单出炉
2021-09-22 20:11 观察者头条 -
贵州客船侧翻事故救援中牺牲消防员被批准为烈士
2021-09-22 20:05 -
习近平委托教育部负责同志看望杨振宁,祝福百岁生日
2021-09-22 19:55 -
体育时评:纪录,是用来打破的
2021-09-22 19:54 -
牛笛超女子速度攀岩世界纪录
2021-09-22 19:50 -
石智勇破总成绩世界纪录,夺得全运会冠军!
2021-09-22 19:45 -
国台办回应暂停台湾地区番荔枝和莲雾输入:完全正当
2021-09-22 19:25 台湾 -
哈尔滨市9月22日新增确诊病例8例
2021-09-22 19:0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国水泥协会:稳定两广和江浙地区以及云南水泥市场价格
2021-09-22 18:34 -
全运会“出圈记”|好戏连台“人气指数”不断刷新,牛!
2021-09-22 18:01
相关推荐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3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19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3“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2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7最新闻 Hot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