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首个1500米深水自营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通气
最后更新: 2021-06-25 13:55:52今天(25日)上午10点,我国首个1500米深水自营大气田“深海一号”即将正式投产通气。它的投产标志着我国深海勘探开发从300米向1500米的迈进取得重大进展。
总台央视记者 郭茜:这里是距离三亚150公里的“深海一号”大气田,这个大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深水气田。它的投产也意味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实现了从300米到1500米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
在大气田上矗立着的“深海一号”能源站是世界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在建造阶段实现3项世界级创新。船体总装快速搭载和精度控制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底管线铺设等多项深水施工技术突破1500米难关。
中国海油“深海一号”项目总经理 尤学刚:平台搭载了近200套(关键)油气生产设备,实现了天然气的生产与外输,凝析油的生产、存储、外输一体化能力。
“深海一号”大气田的投产,体现了我国深水油气开发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由此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守为:国家重器,整个全链条我们在深海已经具备了全面的能力,深海勘探上了一个更新的台阶和高度。
“深海一号”大气田探明储量超千亿方,年产天然气30亿方。投产后,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将约有10亿方输往海南,可以满足文昌等三个新建燃气电厂的基本用气需求;10亿方输往香港,为香港发电稳定供气;剩余的气将输往广东,主要用于天然气发电和城市燃气。
中国海油“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现场总指挥 徐可强:可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要,也能够使我们南海天然气的供气能力每年达到130亿立方米,助力当地的能源结构转型和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深水勘探力度,依托“深海一号”能源站带动周边新的深水气田开发,形成气田群。预计到2025年,建成南海万亿大气区,进一步提升我国清洁能源供应能力。
“深海一号”大气田 我国首个超深水大气田
“深海一号”大气田是我国自主开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是我国自主发现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深水气田。
“深海一号”大气田距离海南省三亚市约150公里,所在海域水深约1220米到1560米,气田东西横向跨度达到50公里。在2011年曾被外国石油巨头认定没有勘探价值而放弃。
中国海油首席科学家 谢玉洪:以往海外的这些著名的公司,他们是用传统的大西洋被动边缘的理论,不适用于我们。我们继承传统的油气勘探技术理论,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建立了深水区油气成藏模式,完善了深水油气勘探技术。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找到了陵水17-2大型勘探潜力的构造群,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探明储量超过千亿方。
2014年2月,“海洋石油981”成功钻探陵水17-2-1井,测试日产气160万方,日产油78.4方,创造了中国海油自营气井单层测试日产量最高纪录。2016年“深海一号”大气田启动工程前端设计,彼时正值国际油价跌至低谷。国外同类项目开发投资超300亿元人民币,气田临界开发气价超2.5元/方,经济开发面临挑战。
“深海一号”气田的成功自主开发,形成了适合我国深水的油气开发模式,使我国从勘探、钻井到设计、建造、安装具备了1500米超深水全流程的自主作业能力,为加快深水油气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
“深海一号”能源站 海上一次性工作30年
作为“深海一号”大气田的心脏,“深海一号”能源站有一项创新格外引人注目,就是这个庞然大物可以在海上一次性工作30年。
在海上航行的普通船舶通常2至3年就要进行一次坞修检验,而“深海一号”能源站的设计标准是“30年不回坞”,意味着这座海上巨无霸要与高温、高湿、高盐雾、超强台风等恶劣环境不间断战斗30年!
要实现这一目标,选材和结构设计至关重要,选材上大规模采用的超高强钢,比常用高强钢强度提高20%,“六横四纵”的主体框架如同强有力的脊梁撑起了全球最大的半潜平台桁架式组块。
上部组块和船体之间,采用特殊的导向装置确保连接精度,连接后每个支撑结构都可连续使用150年。
浮箱与立柱的连接处使用的“最强铁三角”结构,如同“十指紧扣”般把它们交叉锁在一起,设计寿命达300年。
除此之外,能源站还有着自己的防腐秘籍。压载舱室的内壁上涂覆的特殊防腐涂层,和遍布在海水浸泡区的铝基牺牲阳极,共同保障了船体经过30年都不会腐蚀损坏。
记者体验“深海一号”工作人员工作环境
可能有人会说,坐直升机上下平台,每天面对无敌海景,在“深海一号”能源站上班,一定是一个非常舒服的工作。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跟随记者去体验一下那里的工作环境。
总台央视记者 刘轩:我现在是在“深海一号”能源站的生活区宿舍,待会我要去到外边的甲板上。在出去之前,我需要换上这一身的行头,有安全帽、连体工作服、耳塞、护目镜、工鞋、手套。
中国海油“深海一号”气田生产监督 周振维:安全帽就是防落物砸伤的一个作用。安全眼镜我们是一个防异物冲击,保护我们的眼睛。其次是我们的耳塞,因为现场的噪声比较大的话,我们就全员佩戴耳塞保护我们的听力。我们的连体工作服是防火、防静电,然后防油污的,同时连体的话保证我们在工作时候弯腰或转身,不会导致皮肤外露,做到全方位的一个保护,我们这个手套是防滑的,在接触一些油污之类的话,可以起一个阻挡作用。我们的工鞋是防砸、防穿刺、耐酸碱的。
总台央视记者 刘轩:在“深海一号”工作,这里炎热的天气也是一个考验。我们用这个温枪来测一下现在的温度,接近40℃。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就在前几天,这里的温度能到50℃甚至更高。我穿着这么一身连体服,在外边待了十几分钟,就已经出了不少汗,身上也是汗流浃背了。而这里的工人每天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至少八个小时。
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从浅海到深海,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0年,我国海上油气产量突破6500万吨油气当量,创历史新高。“十三五”以来,我国近海探明储量超4亿吨油当量,共获33个商业和潜在商业发现。
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总工程师 李中:我们在渤海深层勘探理论实现了重大突破,使我们在渤海湾深油盆地发现了像渤中19-6这样的千亿方级整装凝析气田。我们攻克了高温高压钻完井这个世界级难题,助力发现了5个高温高压气田和3个深水大气田。这些海洋油气核心装备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海洋油气自主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随着以“深海一号”能源站为代表的深水油气装备交付,我国半潜平台船体总装快速搭载和精度控制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底管线铺设等多项深水施工技术突破1500米难关,超大型深水装备工程建造能力获得了显著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守为:有了“海洋石油981”,有了“陵水17-2”“深海一号”,那就标志着从勘探开发到后面的开发生产,整个全链条我们在深海已经具备了全面的生产的能力、开发的能力和建设的能力,是我们在深海的进入上、深海的开发上、深海勘探上跨出了一个坚实的步伐,上了一个更新的台阶和高度。
标签 深海一号- 原标题:挺进深海!“深海一号”正式投产通气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拉林铁路首发车开出!
2021-06-25 13:23 高铁世纪 -
《苹果日报》停刊日,他的书竟成“馆长推荐”?!
2021-06-25 13:07 香港 -
社会保障:兜底线托民生 增进人民福祉
2021-06-25 11:45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北京高考前20名考生成绩暂不公布
2021-06-25 11:45 高考 -
中央统战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最能抓老鼠的好猫”
2021-06-25 11:36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2021-06-25 11:35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李家超任香港政务司司长、邓炳强任保安局局长
2021-06-25 11:21 香港 -
“巴铁”是这样炼成的
2021-06-25 10:3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蓝佛安当选山西省省长
2021-06-25 10:20 高层人事 -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发布
2021-06-25 10:11 建党百年 -
港媒:港警“一哥”邓炳强有新职务
2021-06-25 10:07 香港 -
中国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有效性如何?专家:预防重症非常有效
2021-06-25 09:5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31省份新增确诊24例,均为境外输入
2021-06-25 09:3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台军高层人事变动,“陆军司令”陈宝余将升任“参谋总长”
2021-06-25 09:14 台湾 -
河南一武术馆火灾致18死,书记省长紧急赶赴现场
2021-06-25 08:48 安全生产 -
拉林铁路今将开通!复兴号动车组首次开上青藏高原
2021-06-25 07:24 高铁世纪 -
云南:象群今日总体向南经过4个村庄、迁移23公里
2021-06-24 22:32 -
广东一37岁男子猥亵女孩,警方通报:已被刑拘
2021-06-24 22:24 依法治国 -
“职权骚扰”成日本人工伤首因,去年刚被列入认定标准
2021-06-24 22:24 日本 -
国台办正告民进党当局:立即缩回插手香港事务的黑手
2021-06-24 21:12 台湾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74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66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1“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60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1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
“接到指示,美情报机构加强搜集力度”
-
“双方出动125架战机,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
-
门票价格从10元上涨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应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