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再看南水北调,关注了哪些重要问题?
最后更新: 2021-05-14 12:42:50河南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这是他半年时间里第二次考察南水北调工程,上一次是在东线工程的源头——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从东线源头到中线渠首,总书记这次重点关注了什么?
△5月13日考察点示意图
南水北调:一渠南水润北方
13日下午,习近平首先考察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听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等情况介绍。
△俯瞰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总台央视记者段清臣拍摄)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起点是陶岔渠首,终点是北京团城湖和天津外环河,干线全长1432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路线图(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中线工程的设计原理,是让南水全程自流北上。建设者历时8年,将丹江口大坝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与北京形成约百米的落差。这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加高续建之最。建设者克服老坝上加新坝的难题,让新老混凝土完美合体、滴水不漏。
另一个挑战来自阻碍南水北上的黄河。工程团队创造性地提出“穿黄工程”,在郑州黄河河床底部40米深处开凿两条4250米长的隧洞,北上的汉江水顺利穿越黄河。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曾作出重要指示,称赞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成果来之不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从1952年提出伟大构想,到2014年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南水北调工程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如今,南水已成为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北方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截至今年4月初,南水北调累计调水418.55亿立方米,相当于超过2989个西湖的水量,1.2亿人口直接受益。
△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至考察当天上午8时,陶岔渠首累计入渠总量380.06亿立方米。(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三先三后”:做好治水文章
去年11月13日,习近平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江都水利枢纽考察时强调,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统筹起来,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他叮嘱,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
△陶岔渠首水利枢纽下游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连接(总台央视记者高琳拍摄)
新时代治水这篇文章,总书记早有谋划。2014年3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16字治水新思路,强调要把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防治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
9个月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之际,总书记明确提出“三先三后”: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陶岔渠首水利枢纽工程大坝长265米,引水闸分3孔、闸总宽31米。(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习近平这次实地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踏访了向北输水的“水龙头”——陶岔渠首枢纽工程,还调研了丹江口水库,听取水源地生态保护等情况介绍。
△丹江口水库(总台央视记者段清臣拍摄)
有人评价,“南水北调成败在治污。”为了强力推进治污和水质保护,确保水质达标,丹江口库区取缔了延续多年的网箱养鱼产业,南阳市累计关闭重污染企业800多家。据了解,通水六年多来,丹江口水库水质95%达到Ⅰ类水,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及以上,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
△这是考察当天,现场从丹江口水库取出的水样。(总台央视记者李铮拍摄)
水利移民:新家园的致富经
2014年最后一天,因为南水北调而告别故土的乡亲们听到了一个温暖人心的声音。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
“南水北调难点在移民。”习近平提到的40多万移民当中,仅丹江口库区就有34.5万人。搬迁安置“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堪称世界工程移民史上的奇迹。
△丹江口水库(总台央视记者段清臣拍摄)
南阳市淅川县从上世纪50年代起修建丹江口水库时,就组织过20多万人的移民搬迁。新世纪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淹没区后,县里又组织11个乡镇185个村16.6万人移民搬迁,淅川成为全国水利移民第一大县。
当天,总书记考察的九重镇邹庄村,就是水利移民的新建制村。他在这里了解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移民增收等情况。
△邹庄村现有175户750人。(总台央视记者高琳拍摄)
近年来,邹庄村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试点项目资金,建起了绿色果蔬园基地,种植莲菜120亩、猕猴桃500亩。村里现有300余人从事果蔬产业。
△村民正在为猕猴桃疏果。(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卢心雨拍摄)
△村里种植的莲藕六号,一般亩产2000-2500公斤。(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村民邹新曾一家六口就是2011年从库区搬迁过来的。当地政府按每人24平方米分配了住房。全家通过务农、打工等渠道,年收入近10万元。
△邹新曾(右三)一家当天的合影(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这是邹新曾一家在2010年的合影,当时住的老房子是90平方米。(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总书记始终关注着水利移民。2018年4月,他在湖北宜昌考察时,就曾实地察看三峡移民新村——许家冲村。当时他深情地说,为了三峡工程建设,不少人离开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来到新的家园,这也是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贡献。总书记勉励乡亲们团结一心,相互关爱,相互帮助,齐心协力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
△邹庄小学五年级英语课堂(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夏粮生产: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5月13日的考察途中,习近平总书记还临时下车,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夏粮生产情况。
△当天总书记察看的麦田(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这并非总书记第一次在河南这个农业大省看粮食生产。2014年5月,正在河南开封考察的他,下到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的麦田间,仔细查看麦穗灌浆情况。他当时说,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河南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工作任务繁重,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南阳即将迎来麦收时节(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十分关心粮食安全问题。去年2月,他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去年,我国粮食生产获得了“十七连丰”,但总书记的叮嘱值得国人铭记于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从库区生态,到移民生活,从世纪工程,到粮食问题,这些都是总书记牵挂的大事。正如他前不久在广西考察时所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 原标题: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再看南水北调,关注了哪些重要问题?
- 责任编辑: 孙启敏 
-
习近平河南行丨“生活富起来”——走进邹庄丹江绿色果蔬园基地
2021-05-14 12:40 -
大连:安徽确诊病例李某某在连期间无入境人员接触史
2021-05-14 10:5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任内又发生无预警大停电,蔡英文:抱歉
2021-05-14 10:48 台湾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察看丹江口水库:水质看着不错
2021-05-14 10:12 -
蓝天见证的友谊 ——援华美军飞行员的中国情
2021-05-14 10:11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感谢库区移民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2021-05-14 10:10 -
习近平: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2021-05-14 10:08 -
安徽再增1例本土确诊,系此前病例同事
2021-05-14 09:3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均在安徽
2021-05-14 08:1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习近平河南行丨“村庄美起来”——走进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
2021-05-14 08:13 -
习近平河南行丨国之重器润北方——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和丹江口水库
2021-05-14 08:10 -
第一观察|水,为何在总书记心中分量这么重
2021-05-14 08:08 -
安徽六安两地调为中风险
2021-05-14 08:0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18小时救下18人,救援队断水驴友却烧水泡茶
2021-05-14 08:00 -
美国支持豁免新冠疫苗专利保护 ,商务部表态
2021-05-14 07:5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安徽1确诊在大连曾接触入境人员
2021-05-14 06:5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李强今天会见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2021-05-14 00:10 上海观察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暨党史学习教育高端论坛在上海举行,黄坤明出席并讲话,李强致辞
2021-05-14 00:05 上海观察 -
安徽肥西县新增1例本土确诊,为六安病例密接者
2021-05-13 22:4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西安雁翔路发生道路塌陷事故,被救出女子已无生命体征
2021-05-13 22:35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0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33“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87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0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7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